邓剑超
(阳春市潭水镇畜牧兽医站,广东 阳春529629)
近年来,非典、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而狂犬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旧病”又卷土重来,使人们不禁思考人畜共患病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高度关注的焦点。在目前的严峻形势下,必须重新认识、重视并充分发挥兽医工作在人畜共患病的重要防线作用。畜牧疫病防控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防控不力,将对畜牧业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针对近年来阳春市阳春市畜牧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落实有效的畜牧疫病防控措施,对保障阳春市畜牧防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市民防疫意识淡薄。
很多市民普遍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死几只鸡、鸭、鹅无所谓,损失不大,不心疼。因此,他们认为打不打防疫针无所谓;有些人认为鸡打过一次防疫针后,就不会得病死了,如果鸡死了,就认为打防疫针不起作用,也不愿再打防疫针了;还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解放前从没打过防疫针,鸡也照样不会死光。
2.2 基层干部重视不足,畜牧防疫措施难以落实
畜禽养殖场整治清理后,部分镇畜牧防疫部门出现思想放松、工作松懈等现象。公务用车改革后,防疫工作用车受到影响,有关人员没有主动到场到户检查,对当地畜禽养殖实际分布、畜禽存栏和免疫情况掌握不准、底子不清。有的村委会认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大多已被清理,畜禽存栏量减少,当地畜牧疫病防控工作不再重要,甚至把村级畜牧防疫员也撤销了,造成畜禽免疫工作难以开展。
2.3 基层畜牧防疫人员少,队伍知识、年龄老化
由于从事畜牧兽医待遇不高,人才难留。每个基层畜牧兽医站普遍只有几个人,并且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基层畜牧防疫队伍出现断层、知识老化现象。加上自然条件复杂,工作量大,给防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4 环境污染和饲养方式不合理,带来了严重后果
当前畜牧生产过程中,某些养殖者抱着传统观念不放,只注重生产、不注重环境,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只注重效益、不注重动物福利。畜禽饲养过度密集、过载,饲养方式落后,污物得不到及时消除,有害气体大量排放,舍内空气污浊,畜禽活动受限,栏舍得不到彻底消毒,畜禽长期背离了自由、自然生存的条件和环境,健康状况恶化,生产成本增加,最终损失的是经营者的利益以及人类居住的环境。
2.5 散养畜禽复杂,防疫难度大
由于散养畜禽养殖较分散,涉及养殖户数量多,易被忽视,要做到高密度免疫难度大。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意识与技术也普遍缺乏,造成各项免疫工作难以开展。还有些养殖户为逃避清理经常变换养殖地点,基本没有落实任何防疫防护措施,存在着发生畜牧疫病的极大风险。
2.6 畜牧交易市场建设不规范,流通领域畜牧及其产品防疫监督管理工作滞后,畜牧疫情发生、扩散的隐患较大。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做好农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镇政府是领导主体。因此,各镇政府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100%的防控责任、免疫任务落实分解到镇、村干部和畜牧防疫员身上,效仿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一是在日常巡查基础上定期开展总队与支队层面联合巡查。联合巡查制度实施八年来,太湖流域管理局先后以贯彻落实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保障世博会期间防洪及供水安全和省际边界地区稳定、《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贯彻实施监督检查和水资源、河湖专项执法活动等为主题,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牵头作用,累计开展了40余次大型联合检查,范围覆盖“一湖两河”及省际边界地区,出动人员2 000余人次,车(船)300 余辆(艘),行程逾 30万km,对违法填湖、任意侵占河湖水域岸线、未批先建等违法项目全面排查、现场检查、分类处理、跟踪监督,依法处理了数百起水事违法案件。
3.2 加强检查督促,准确掌握情况
畜牧兽医工作者应定期对当地畜禽养殖情况进行清查,对应关闭未关闭的养殖场或清理后反弹的养殖场、特别是逃避清理的流动式养殖场、畜禽混养、人畜禽混居和无法落实畜牧防疫措施的养殖场,督促其限期清理。对经批准保留或暂缓清理的养殖场造册登记,对其各批次畜禽及免疫状况录入电脑数据库,建立电子免疫档案,切实掌握准确情况,使每个养殖场、每批畜禽都处于严密有效的监管之下。由各村畜牧防疫员每周进行一次跟踪调查,准确掌握畜禽进出数量及病死情况,每月底前上报镇畜牧兽医站。
3.3 推广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
落后的饲养方式是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主要根源。因此,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和管理方式,推广科学先进的养禽技术,是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有效途径。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应积极宣传人禽混居、畜禽混养的危害性,指导农民实行畜禽分养、家禽笼养或圈养,并做好清粪便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清洁卫生。同时,指导规模养禽场或养禽专业户建立完善的防疫、养殖和生产档案,实行标准化生产、封闭式管理,做到品种优良化、防疫程序化、产品绿色化、环境生态化。
3.4 加强养殖消毒,消灭传染源
对保留或暂缓清理的规模养殖场,畜牧兽医部门督促其建立清洁消毒制度。要求养殖场必须做到每天对生产场地和畜禽群体消毒一次,出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畜禽进行消毒。畜牧兽医部门定期派发消毒药给畜禽散养户,督促散养户做好对散养畜禽笼舍及活动场所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3.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防疫意识和守法意识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张贴标语、制作宣传栏和印发资料等方式,加大《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疫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能深刻认识禽流感的危害性,树立“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观念,变被动防疫为主动防疫,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做到能及时上报疫情,不食用病死畜禽。
3.6 加强对农村规模养禽场的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畜牧防疫条件审核,对不符合畜牧防疫条件的,责令其停产、停业、整改;二是督促畜牧场建立完善的生产、免疫养殖档案;三是实行异地引种准入制。引种前必须到当地畜牧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引种后须经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四是要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隐患。
3.7 健全基层畜牧防疫体系
加大防疫经费投入虽然上级部门再三要求“畜牧防疫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但贫困县要想保证经费足额到位,确实很难。因此,建议上级对农村的防控经费进行转移支付,确保防控资金到位。不仅要对因病强制扑杀的家禽实行补偿,还要对因禽流感免疫反应引起死亡的家禽实行补偿。
3.8 大力培养村级防疫员
农村家禽饲养户分散,线长面广,而家禽免疫工作大多在早晨或晚上进行。家禽防疫工作量大,任务重,仅几名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难于完成如此巨大的免疫接种任务。因此,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大力培养一大批热爱动物防疫事业,心系群众,责任心强,技术操作熟练,能吃苦耐劳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协助完成家禽免疫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
3.9 加强技术培训
一要加强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法律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二要加强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使全体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爱岗敬业、文明服务。
3.10 规范市场,成立市场监管组
全面推行动物及其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成立市场监管组,对上市动物及其产品查标验证,禁止无免疫标识、无有效检疫证明动物、动物产品上市交易、屠宰、运输,严厉打击违反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确保流通领域动物及其产品健康安全。
3.11 结束语
畜牧防疫是一项行政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技术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畜牧防疫管理机制,特别是重大畜牧疫病的免疫,更应注重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强,运行机制的创新,确保免疫落到实处,以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周诗泉,实习生,刘青.加强疫病防控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J].恩施日报,200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