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治理设想

2010-01-01 07:25:37黄繁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3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滑坡矿区

黄繁生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广东 梅县 514700)

1 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1 采矿活动破坏和侵占大量土地,造成水土流失。露天采掘直接破坏大量土地,各类废石废渣、尾矿的堆放也侵占大量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矿山累计占压土地达586万hm2,破坏森林约106万hm2,草地263万hm。山西省大的煤矸石山有100多座,占地超过 2000hm2;大小建材矿山(点)1.5 万余处,取土采石挖沙破坏土地万hrn2。矿山表土剥离通常忽略了对可耕种土壤的保存,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后受风力水力的侵蚀加剧,大片土地出现沙化。此外,矿山选冶排出的酸性废液、洗煤废水污染浸蚀着矿区周围的土地,导致大片农田荒芜损毁。

1.2 采矿诱发多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排放的废石(渣)常堆积于山坡或沟谷,在暴雨诱发下极易发生泥石流。抚顺西露天矿曾发生滑坡60余次;白银露天采坑曾发生100万m3的大型滑坡:襄樊万山采石场滑坡造成11人死亡;攀钢石灰石矿发生大滑坡3次,造成设施严重损毁;2003年,铜川矿区因连续降雨诱发大面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达94起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滑坡造成多人死亡。

1.3 导致地貌景观的改变与重塑。在风景区附近的露天矿,因采矿对地貌景观的破坏使旅游观光环境极不协调。许多矿山随意倾倒固体排弃物,导致沟壑、河道淤塞,泄洪不畅,水患不断。

1.4 对水环境系统的破坏。采矿废渣、尾矿暴露在大气中,其中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使降水成为酸雨,加上选冶废水的未达标排放,往往造成矿区附近的地表水体遭受污染,甚至无法饮用、灌溉另外,采场内疏干排水改变了地下水自然流场及补、排条件,打破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均衡转化,常常形成以采区为中心的大面积降落漏斗,造成泉眼干涸、水源枯竭。

1.5 严重的环境污染。露天开采爆破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对职工及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农作物生长构成一定危害。煤矸石山含大量H2s成分,在长期的物理、化学及降水淋滤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污染物向外排放,造成周围地区空气、土壤、水源的严重污染。煤田自燃产生的烟雾,富含H2S、SO、CO、NO等有害气体,对人体、动植物危害极大。

1.6 地质环境改变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6.1 对大气的影响。采矿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瓦斯,瓦斯气是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瓦斯气向大气牌坊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空气造成污染。

1.6.2 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和矸石堆积导致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造成农村搬迁。

1.6.3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矸石成山,导致市容脏乱差,影响市民生活,制约城市发展。

1.6.4 对企业的影响。为了减少村庄和城镇搬迁,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不得不改变开拓布置方式,甚至放弃准备煤量,影响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约了企业自身发展。

2 矿山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

对老矿山及已闭坑矿山环境治理的承担主体、治理费用、治理成果(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环境治理出资人的利益保护等都需要国家法律政策给以明确界定,否则,治理人的利益很难得到保护,就会缺乏投资积极性。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3.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3.2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3 注重效益、分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3.4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4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设想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地质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法规制约。因此,开采地质环境的恢复引起了各级部门和煤炭企业的重视。塌陷区回填复垦是煤炭企业、地方政府和矿区农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不塌陷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不良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实施示范工程的指导思想: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变害为利,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紧密合作,中和开发现代化生态企业,建设小康型农村。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是一个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

《环境保护法》、《土地法》和《矿产资源法》等国家法规,都要求矿山开采保护地质环境,实现治理恢复“占补平衡”的最终目标,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吸收有关兄弟单位回填复垦试验的成功经验,结合矿区的具体地质环境,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实施示范工程项目。主要项目有:塌陷区回填后作为城市绿化地、改善生态和小气候;结合农村搬迁、小城镇建设、改变农业结构相结合,由单纯的种植,变为种植和水产养殖、农鱼产品加工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5 结束语

大部分采掘后遗留下来的废弃地 (如废石场、尾矿坝等)通过治理与复垦,可再用于农业、林业或作其他护环境和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土地整理和复垦。一方面使被破坏了的土地不要再增加。另一方面,对已经被破坏了的土地尽快地进行复垦造田、绿化植被、恢复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使已废弃的土地重新恢复利用,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各个矿山由于矿石类型、赋存条件、开采方式、地质环境容量的不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不同,因而治理方法、治理措施、治理思路应结合矿山实际情况确定。

[1]罗江发.浅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1-05.

[2]金芳禄.浅谈地质工作在露天采矿中的作用[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8-05-15.

[3]张晋伟,闫国杰.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露天采矿技术,2004-08-15.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滑坡矿区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河北地质(2021年1期)2021-07-21 08:16:08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矿产勘查(2020年6期)2020-12-25 02:42:12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25 02:39:06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19 18:25:11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19 18:25:11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绿色中国(2019年13期)2019-11-26 07:11:00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9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