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2010-01-01 10:20张文彬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4期
关键词:职业心理大学生

张文彬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从化 510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及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心理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科学的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适,对于就业指导工作乃至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

1.1 盲目求职与消极等待心理

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面对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往往表现得比较盲目,求职前不能很好的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求职时“随大流”、“病急乱投医”,表现为只要有招聘会就参加、只要有公司招聘就投简历,忽略了所谋求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等问题。大学生还存在着消极等待的就业心理,如部分大学生由于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大学生仍是社会上的精英阶层,在就业过程中不主动出击,以为总会有适合的工作等待着自己。盲目求职的心理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不高,进而影响就业信心,在就业问题上消极等待,形成恶性循环。

1.2 自卑与自负的心理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企业、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错误的认为学历是决定求职成败的唯一因素,进而在求职竞争时消极自卑,与许多适合自己的机会失之交臂。大学生在实习或取得第一份工作时,往往要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自己的领导、上司学历较低,缺乏心理调适能力的大学生经常会在这样的现实中自负起来,片面的认为自己技术能力、综合能力更高,不服从领导上司的管理,从而给人留下“眼高手低”的印象,甚至失去工作的机会。大学生自卑与自负的心理并存使得他们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不能及时的调整就业心态。

1.3 攀比与逆反心理

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有攀比的心理,将工作的薪酬待遇视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盲目的与同学比较工作的薪酬待遇,而不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忽视了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的逆反心理具体表现有两种:一为不重视学校正面的职业观教育,认为就业指导课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二为忽视学校提供的有效的就业信息,认为只有自己找的工作才能体现自身价值。攀比与逆反的就业心理不利于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与长远发展。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就业市场供过于求

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递增、下岗待业人员的不断增加以及农村大量劳动力向非农方向的转移,这三大原因导致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随着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比例的扩大,企业、用人单位盲目提高应聘者的学历门槛,不考虑“人职匹配”,更是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压力。

2.2 只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

部分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脱节,没有通过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起到最大限度缩短大学生就业适应期的作用。同时,由于就业指导人员不稳定、专业化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与社会实际脱节,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未能起到真正的就业指导作用。

2.3 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由于身处校园,很少经受失败与挫折,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同时,心理发展还不平衡、不稳定,不能准确定位自己,所以就业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对失败与挫折准备不足。

3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适

3.1 邀请社会上的企业、用人单位参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适

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准确定位自己是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让社会上的企业、用人单位参与到就业心理的调适中,可以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顺利就业。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有以下两种做法可供参考:

争取与本行业的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大学新生入学后就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从大一起就对自己日后有可能从事的工作从工作环境到生产流程有一个大概了解,此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尽早树立毕业后要先从基层做起的观念。

经常邀请企业、用人单位到学校给大学生开讲座,同时讲座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对大一的学生主要讲本专业、本行业的发展概况,让学生首先热爱本专业;对大二、大三的学生主要讲从事本专业所必备的能力、素质,让学生能够在重点科目的学习上多下功夫;对大四的学生主要讲企业的用人标准及面试时的技巧,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

每学期安排相应的专业老师到有关企业学习,让专业老师了解本行业的前沿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的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调适。

3.2 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调适

社会上提供给大学生的职业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职业也会有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学生就业前先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可以提前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在大三的第二学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是比较合适的时机,此时大部分学生通过近三年年的学习已基本掌握大部分的专业知识。通过让学生填写就业意向调查表的手段能发现学生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适。另外要特别注意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等,对于这部分学生除了通过就业意向调查表的普遍方式还要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耐心细致做好心理调适。

3.3 利用网络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调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博客、QQ、飞信等网络的手段对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已经外出实习或先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

笔者在就业工作中曾经遇到过外出实习的学生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想中断实习的问题,由于实习地点在外地,当时的做法首先就是通过QQ向在实习中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了解引起问题的原因,并稳定学生骨干的情绪;然后通过博客的方式对实习中产生的问题做出客观的分析,让全部实习的同学通过网络了解实习的重要性以及实习机会的得来不易,引导学生查找自身的原因;最后通过飞信、电话联系的方式重点做好不满情绪较严重的个别同学的心理调适工作,最终使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

3.4 发挥家庭、已毕业及先找到工作的学生的作用

对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存在较多就业心理问题、就业比较困难的学生,经常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发挥家庭的作用,主要通过减压、鼓励等手段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调适工作。

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优秀毕业生及先找到工作的学生的榜样模范作用,让他们与师弟师妹、本班同学分享就业心得,给予提醒与建议,促进未就业学生就业。

3.5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历奇”培训的手段进行心理调适

团体心理辅导及“历奇”培训可以同时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心理调适,通过专门设计的主题、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在体验中学习、学习中体验,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1]倪钢,林伟英,周海英.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09,(8).

[2]范建礼.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9).

[3]高强.高职学生就业心理浅析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2009,(4).

[4]刘中亮.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

猜你喜欢
职业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