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计算机系2006级,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变得丰富多彩。旧的教学模式呆板无趣并且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务之急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要使其成为现实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有效的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融合到一起来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现,以教为辅以学为主并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使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到根本性的巨大转变,促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它取决于不同地域与文化背景及科技发展的状况,但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趋势。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主抓的工作重点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大体总结了一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现分为两个方向:
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以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EQ)的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实践活动的活动性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策略。
为了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变为现实,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并且能够及时的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长久的保持记忆。研究发现应当实施以下四种主要的教学策略。
2.1.1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随着大量的网络信息进入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人类由被动的从书本及教师的教导中获取知识变为主动地通过网络搜寻想要获取的知识。学生应当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知识,并且有效的运用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网络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及获悉新事物的发展进程。同时可以运用网络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开拓视野、曾长见识。
2.1.2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越来越快,多种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且能够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中,要达到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且能够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EQ)的教学策略是一个看似古老的话题,并且似乎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没有直接的联系,但通过深入研究与调查,我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并且在当今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正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面,鉴于此,我把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学策略放在这里,以此引起注意。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到了“催化”作用。激发非智力因素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2.2.1 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构建生动的教学环境。
学生从多媒体计算机中得到了文本、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内容。这些形式的内容大多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学生能在这样的教学中得到乐趣,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便是人机交互,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丰富多彩的、活泼生动的人机交互方式,并且可以实现即时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近似于游戏的方式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2.2.2 鼓励式教学,构建良好的心理情境。
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网络横行的时代,由于计算机越来越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致使人们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但研究表明,人机交互是不可能替代情感交流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更应该注意运用鼓励与赞赏的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情境。
2.2.3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实践活动的活动性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即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指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比如,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整合,首先我们要考虑音乐学科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音乐学科的主要目的是陶冶情操培养气质,任务是通过演练使学生学会从音乐中领悟生活的美好。而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任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展开的信息教育,如,通过网络音乐网站下载当红歌曲,从中获得乐理知识。如果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两者整合,其结果就变成,利用信息技术工具IE浏览器,获取当前乐坛盛况。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要大量的乐理知识。这便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局部表现。
2.2.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策略。
在当今这个言论自由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周围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好有坏,有真有假。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如何去分辨信息资讯的真伪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从网络中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质疑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了一个发展的空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它灵活多变、形象生动,改变了以往刻板生硬的课堂教学。引发了学生自主吸取知识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近似于游戏的环境下大量汲取知识,增强了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应当放在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
[1]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传媒科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课件.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