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磊
(陕西商洛公路管理局尖角超限站,陕西 商洛726000)
根据目前我国公路修建中桥涵及桥涵两端路堤设计、施工实际情况,以及桥梁伸缩装置设计选型和安装的具体情况,结合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分析,笔者以为,跳车防治措施应该是综合的。
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尤其是特殊地基如软土、湿陷性黄土、河流冲积物等地基更需进行特殊处理。台后填方段的地基压力一般小于桥台的压力,其后台填方高度一般情况下沿纵向(远离桥台)不断降低,即压力不断减小,所以在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时,首先应了解地基的地层岩性情况,并取样土做含水量、密度和剪切试验,对特殊地层如黄土和膨胀土还需做湿陷性等试验,从而确定地基沉降变形特性(固结变形计算)。其次要分段计算填方自重压力,根据具体地层情况设计地基加固方案,使台后填方路段的地基沉降变形与桥台地基沉降变形保持一致,对不同地层采用不同方法和措施。
在路堤和桥涵结构物的连接段上,考虑结构的差异,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根据具体情况和所采用的措施,过渡段可以有以下三种:路面类型过渡;搭板过渡;排水槽过渡。
在设计和施工中,台背填料应在现场择优选用,采用粗颗粒材料填筑桥涵两端路堤,或者设置一定的稳定土结构层。用粗颗粒材料作为路基的填料不仅改善了压实性能,使其易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而且在北方地区特别有利于减缓冻融的危害。设置稳定土的改善层能够使路基、路面的整体刚度有所提高,从而减少沉陷。
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扩大施工场地,认真施工,充分压实,以便充分发挥大型填方压实机械的功效。当场地施工受到限制时,为了便利大型压实机械的使用,可采用横向碾压法,以使压路机能尽量靠近台背进行碾压。对于压路机不能靠近的台背时,采用小型压路机配合人工夯实、碾压,最终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填方的排水设施对填方稳定极为重要,特别是靠近构造物背后的填料,在施工中及施工后易积水下陷。因此,设计及施工时应保证施工中的排水坡度,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另外也可以在桥台与填方段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设置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体。
由于桥涵两端路堤所处的位置和特定条件使其有别于一般地段的路基质量要求,应采用相应的方法以达到较高的质量要求。
桥涵端部路堤与桥涵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物,都有各自的设计施工要求,为了使沉降差尽量小一些,应该将该处路堤的压实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除了路基顶部土层可提高至98%或更高外,整个路堤的压实度都应提高。
为了使桥台填方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必须完善施工工艺、方法和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比如压实土层厚可以适当减薄以及增加压实遍数。为适应桥涵端部路堤施工场地窄小,压实区域形状不规则而工期又紧迫的特点,应使用专用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实。
[1]韩成.桥头跳车的原因及防治[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