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凤丽
(辽北技师学院,辽宁 调兵山 112700)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活动,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到传统文化对社会影响的深广度几十年来所鲜见。中职学校根据企业及社会所需,站在为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的高度要求学生学习《弟子规》尤为必要。中职学生应学习并践行《弟子规》,提高道德素质,适应企业及社会需要。下面我仅就中职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和学习方法谈谈我的看法。
人的一生,不外乎父子、夫妇、长幼、朋友、同事五伦关系,这些关系,谁都不能苟且,也苟且不了。《弟子规》就是一部教导我们妥善处理这些关系的规范。如果这些关系处理得好,个人身心就会很健康,人际关系也良性互动,自然就酿造良好的外部氛围,为个人身心、事业发展搭建平台。唐宋已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求贤孝道说,现代美国教育学家卡耐基也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本领,85%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与处事技巧。从中职学生的角度,这一阶段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阶段,中职学生大多是文化基础较弱,学习力不强,为人处事较差的初中毕业生,又处于青春期,有了矛盾不能妥善处理,极容易与人发生这样那样的摩擦,导致与父母、同学、老师关系紧张,甚至升级。《弟子规》恰恰是要求孩子们必需做到“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与人交往要平等仁和,亲近仁德之人;余暇学习其他经典。朗朗上口,事事具细。
有人认为,《弟子规》太过老旧了,其实不然,很多真理也是自古而来,却万古常新。且不说我们一直以五千年的文明为傲,一个民族不可能割断历史,尊重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一。《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据统计,到2009年7月份,世界各国共有孔子学院268个,孔子课堂72个,目前还有有400多个大学或者学术机构在申请。据教育部副部长张新胜介绍,到2010年,全球将发展到500个。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的集会上发表的共同宣言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我们怎可漠视?也有人认为,《弟子规》是蒙学读物,学习《弟子规》是中小学生的事。作者协同其他教师在全校学生中搞了《弟子规》知道与否的调查发现,进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不知道,百分之六左右的学生知道但不详细,其余了解或会背。这说明中职学生在该学习的时候没学到,更应该补课。
目前,中职学生往往因升学等问题才选择职业学校,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在,他们从小接受爱的教育不够完善,情感的熏陶不够深厚,善的引领不够具体。社会在物质生活迅速发展的同时缺少精神层面的同步完善,导致大部分学生太过自我,甚至自私,“独生子女”的习性,更是上不循分,下不恭让,与人交往缺谦虚少恭敬,更难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时甚至颠倒了伦理关系,道德上的错位在所难免。很多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里所指的“难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习惯和品德的培养。我们国家对育人教育非常重视,从幼儿园抓起,成功的教育了一带又一代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具体措施细节上与育人的大目标不匹配。如教育学生爱父母,我们强调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抓起,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但爱的具体行为是什么?《弟子规》的入则孝说的非常明白,父母呼,应勿缓;冬则温,夏则凊等等,有非常明了的行动细节,同时在出则弟、谨、信、仁爱等方面同样如此,这样的规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让老师易操作、易督促、易评定。《弟子规》切实的补充了我们大德育小细节教育的不足,即便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多次引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来强调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一代宗师黄炎培主张“实用主义教育”。他认为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适应和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职业教育以完全适应社会为准则,他还特别强调职业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敬业乐群、德在人先的高尚情操。他主张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求学必求当世必需之学,教人必教之为当世不可少之人!”,梁启超1922年8月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演讲时也强调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当今企业、社会需要的是那些具备明礼、诚信、敬业、乐群品质的员工、人才,中职学生毕业直接进入企业,走向社会,他们若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具备企业、社会所需的品质。学习《弟子规》就是培养这一品质最好的方法与途径,《弟子规》中谨、信、泛爱众、亲仁,就是企业、社会需要之人的品质基础,是育人教育饥肠辘辘的一餐饭。时代呼唤《弟子规》,企业及社会需要《弟子规》。中职学生以《弟子规》做为行为准则,就有了行为可参的具体标准。也恰是遵循了黄炎培先生主张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学生可以填好自己的道德档案,为树立良好的道德人格打基础,成为企业和社会所需之人。
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己。教师应先修身正己,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教师首先要熟背熟诵,每日用《弟子规》反复检省自己,是否符合孝悌之礼,是否爱众亲仁,是否过日少而德日进。
在硬性要求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抓住要旨适时指导学生熟背《弟子规》,从入眼不入心,到有所感悟,到仔细品味,到真正理解,倍觉人身百事集此一文,学习是自己提高的需要、健康生活的需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从眼到、口到达到心到神到,使学生欣然走进《弟子规》的境界,从不自觉到自觉,直至把《弟子规》的文字表象内化为自身的内在涵养。久之,学生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弟子规》必须知行统一,否则只能流于形式毫无意义。做人做人,学“做”在先,成人在后。学成与否,“做”是关键。
通过细节践行。《弟子规》规范的就是细节,教师引导学生把《弟子规》落实到学校生活的每个细节上。犯错误辩解时联想“倘掩饰,增一辜”;上间操时默念“步从容,立端正”;站排加塞时联想“己不欲,即速已”;上课溜号时自省“心眼口,信皆要”;同学争执时莫忘“言语忍,忿自泯”;对人不满时复念“道人善,即是善”;承诺他人前牢记“凡出言,信为先”……这样,学生通过生活细节反复体悟、实践,再体悟、实践,直至把《弟子规》潜移默化在日常行为中,变成习惯。
抓住契机践行。抓住契机开展践行活动。如:利用学生生日、父亲节、母亲节感恩父母亲的生养之恩,尽孝道;利用升旗、班会、劳动、体育比赛、中外传统节日等一切可利用的契机,把《弟子规》落实在各种生活行为中。
长期坚持。把《弟子规》的学习、践行,变成学生常规项目,日久坚持。
通过全面践行,可以培养严守时间习惯,树立时间意识;培养爱护公物习惯,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友爱助人习惯,树立无私乐群意识;培养诚实守信习惯,树立诚信为本意识;培养文明礼貌习惯,树立文明意识。这些五种习惯和意识,正是企业和社会所要求的个体素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职学生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源头,活水就是《弟子规》,通过学习《弟子规》,中职学生的心里可以埋上《弟子规》的种子,可以一步步繁育出做人所应该有的想法,应该有的做法,从而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中职学生学习《弟子规》是对现代企业的一大贡献,更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贡献。
[1]《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5期
[2]《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