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罗明
(桂林市交通勘察设计院,广西 桂林 541001)
计算行车速度不大于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确运用平面线形要素最小值,在条件允许,不过多增加工程量的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组合,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为充分利用旧有路基,特别是旧有的使用良好的、与新建公路荷载等级符合的桥梁和涵洞,应先利用全站仪对旧路中线进行坐标测量,将平面坐标输入计算机中,由Autocad生成图形,并对必须经过的控制点(如桥涵中线、村镇街道)进行标注。然后利用穿线交点法初步定出各交点位置,再在各交点上设置曲线。初步设计完成后再将各曲线在现场测设出来,与现场实际地形和旧路进行对照,对于不合理的路段,必须重新进行平面设计,直至调整至最佳结果。
线形设计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充分利用旧路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线形指标,旧路在平面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小半径曲线比较多,连续急弯比较普遍,曲线间直线长度不足或无直线,部分平曲线长度不足,小偏角曲线比较多,基本上未设置缓和曲线。
设计时,当旧路曲线半径小于极限最小半径时,必须增大曲线半径,但应考虑现场地形情况,但不能片面追求高指标而使路线偏离旧路过多,一般最小半径的指标在困难路段可以适当突破。对于连续的同向曲线,有条件时可做成一个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或大半径单圆曲线,或是在地形情况允许时则设计成带缓和曲线的复曲线的形式,并力求复曲线上不同的圆曲线半径相差不过大,以使线形指标平稳过渡。相邻的反向曲线,当曲线间直线长度较短时,宜设计成S型曲线,当设计成S型曲线困难时,则两曲线之间至少应保证留有长度不小于超高渐变段的直线段。当平曲线长度不足计算行车速度3s行程时,则必须增大曲线半径,使曲线长度满足要求。对于小偏角曲线,条件允许时应调整交点位置,使偏角大于7度。地形限制比较严格以致交点位置无法调整时,应尽量增大曲线半径,使曲线长度增大。
新建公路等级在三级以上,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时,必须设置缓和曲线。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圆曲线半径应合理选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基本型曲线两边缓和曲线长度与中间圆曲线长度之比设置在1:1:1~1:2:1(Ls:Ly:Ls)之间。
a.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频繁。尽量避免使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越岭线垭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缓一些。b.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c.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
将1.2中测得的各点的纵坐标输入计算机得到纵断面地面线,然后按照规定坡度在计算机上进行拉坡,注意平、纵结合,填、挖平衡,桥涵标高控制,合理设置竖曲线。
在山岭区改建公路进行纵断面设计时,首先应明确“宁填不挖”的原则。一般山岭区公路改建时,原有旧路的路基往往是没有经过严格处理的,随着原有旧路的使用年限增长,路计在自身重力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表层部分逐渐被压实,但在密实的表层以下,经常会存在湿软的地基,如果纵断面设计时只注意了线形指标而不考虑这个问题,则在施工时,可能会出现局部路段开挖后越挖越深,湿软地基很难处理的情况。因为改建公路结构上主要是为在旧有路基上加铺基层和面层,因而在原有路基上适当的填方是比较合适的,但应尽量将填方高度控制在离路面厚度不远的范围以内,不要出现局部填方量过大的情况。对于挖方则应慎重,有条件时尽量避免出现挖方的情况,实在避免不了,则应尽量使挖方量少一些。其次,对于旧有的桥涵,如果确定要利用时,则在纵断设计时应注意,如果桥面原来没有铺装或是只进行了简易铺装,则新建时必须加上桥面铺装,这样拉坡时该桥就应留出相当于铺装层厚度的“填方”高度;如果桥面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铺装层,拉坡时应使设计线与桥面重合。另外,在设计时应适当注意平纵结合,避免出现竖曲线包住平曲线的不利组合,竖曲线的长度应大于最小竖曲线长度。
由于一般在公路修建前公路的路基宽度都已经给定,所以横断面设计的主要问题是超高设计和加宽设计。山岭区公路平面上线形指标都不高,大部分曲线半径都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这样一来这些曲线上必须设置超高。超高横坡度的大小由平曲线半径根据相应规范确定,超高过渡方法应采用绕路中线旋转的方式。在两相邻曲线之间,特别是相邻的反向曲线之间,必须设置长度大于超高渐变段长度的直线。在设计中,应避免出现反向的单圆曲线径相连接的情况,这样将会使超高横坡无法过渡。
加宽设计时采用第一类加宽值,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的路基形式时,应取曲线加宽表内第一类加宽值的一半。曲线加宽过渡可采用线性加宽的方式,加宽渐变段的长度宜与超高渐变段的长度相等。
[1]张雨化.“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