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论坛》2009年总目录

2009-12-31 07:24
江淮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安徽

·哲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立足点

——以人的需要为本的实践逻辑陈鹏(1)

当代中国发展需要哲学家的声音张艳涛(1)

理性与可能世界贾玉树 邢润川(1)

解读《庄子》哲学中的“身体”王瑞(1)

吐蕃“大藏”申论张秀清(1)

《坛经》“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释疑陈卫星(1)

正确认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观孔小红 管德华(2)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精神余京华(3)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及启示王雪松(3)

《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研究周大雄(3)

巨赞论佛教徒人生观之改造?李华华(3)

生命文化论纲陶清(3)

吕本中与“中原文献之传” 韩酉山(3)

历史·传统·哲学

——冯友兰新理学的历史本质论徐国利 何军民(4)

慧能《坛经》的涅槃学说单正齐(4)

狄尔泰的“社会-历史实在”理论刍议孙玉良(4)

“一”以贯之

——《齐物论》的内在逻辑新论吴冬梅(5)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探析伍俊斌(5)

个人主义历史演变的内在动因及逻辑结构探究钱广荣(5)

关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新思考俞吾金(6)

从“吾丧我”和“道”看庄子“齐物”赵庙祥(6)

海德格尔早期对logos的存在论诠释朱清华(6)

·经济·

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 加速推进安徽崛起进程

王三运(1)

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的战略选择

——以芜湖为例陈树隆(1)

保企业,保增长,保发展

继续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赵炳云(1)

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若干思考吴克明(1)

泛长三角的形成与安徽城市群的东向发展吕连生(1)

宏观紧缩背景下的泛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

——安徽与沪浙苏产业融合路径探讨王可侠(1)

中部六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探析

卿枫 郑力丹(1)

为什么我国建立水权市场是可行的?尹云松(1)

安徽17市工业化进程测度和评价芮宏(1)

安徽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研究田田 平英(1)

经济学视域下的官僚制理论解析蔡岚(1)

浅析米塞斯的经济学贡献

——从《人的行为》谈起黄雄(1)

我国发展跨国公司总部经济的动因、模式和建议何骏(1)

金融发展视角下中国的资本形成与银行业市场结构

王翔 钱力(2)

“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研究黄余送 孙兆斌(2)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赵光瑞(2)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席艳乐 籍艳丽(2)

经济回落形势下的县域经济发展对策马怀礼(2)

农村土地流转相关问题研究

——以安徽巢湖市为例人行巢湖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的调查与思考

——来自安徽农村的报告课题组(2)

安徽县域经济实证分析与发展研究刘文先 徐恺(3)

国际油价、生物燃料与世界粮食价格上涨

——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启示张亮亮 张晖明(3)

QFII羊群效应实证研究陈晓和 刘波(3)

我国股市财富效应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

——基于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股市行情的分析

夏李君 陈力(3)

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化作用初探

陶洁(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钱建娣 袁兆春(3)

论负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梅玉华 方重(4)

公共管理模式嬗变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陈宝胜(4)

公共品困境:类型、因素及对策孙鳌 陈雪梅(4)

内部性社会性管制机制的替代关系研究李光德(4)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逄锦聚(5)

产业转移“粘性”及安徽的战略选择程必定(5)

从城市群形成的条件看我国城市群发展陈玉光(5)

加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

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第一届泛长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层学术

研讨会会议综述胡艳 华德亚(5)

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谢培秀(5)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中小企业的表现及其评论

——对山东省TZ市农村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姜长云 张晓敏(5)

我国能源产业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

——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历程周密 刘伟(5)

地方保护与产业集聚

——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

刘新 费太安(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制度特征卫功琦(5)

“预算国家”与“政府再造”

——基于现代国家构建与成长的分析视角覃敏健(5)

产业结构差异下各省份环境规治强度量化研究

张可云 傅帅雄 张文彬(6)

安徽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中的皖货东进研究

李秋淮 李欣婷 李庆九(6)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差异及产业梯度系数比较分析

李 慧 刘志迎 周彬(6)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

孙久文 彭薇(6)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安徽工业抗风险能力研究王可侠(6)

全球化中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分析蔡伟毅(6)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日用品连锁超市店绩效的实证调查

与分析江若尘 陈宏军(6)

农产品成本变动文献综述阮荣平 蓝海涛(6)

·政治·社会学·法学·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实现形态裴德海(1)

忠诚与背弃: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遗产方章东(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张亚平(1)

潜规则的内涵、特征和价值评析郑奕(1)

标准设立组织对专利权人劫持行为的规制政策吴广海(1)

论经济法的定义汪莉(1)

论排污权的性质王小龙(1)

税费改革后乡村社会治理的新探索:谯城模式

——亳州市谯城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调查

邢军 孔令刚(1)

基于伦理法则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孙晓峰(1)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思考王齐祥(2)

新时期中共若干次“三中全会”研究周良书 金振娅(2)

刑事审判中法官庭外调查的现状与反思刘大元(2)

中西权力学说及其政治影响之比较黄群英(2)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权力及其影响刘旭东(2)

新世纪中俄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动力分析潘正祥 昝 赟(2)

公民道德责任探析章建敏(2)

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夏海军 粟志刚(2)

发展全球价值伦理

——中西价值体系的层次与其整合体现孔子与

儒家仁爱伦理与忠恕之道成中英(2)

改革以来安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现状、问题与对策

——兼与兄弟省市比较顾辉(2)

社会稳定的治本之道与权宜之计陆永(3)

生态文明理论与生态安徽实践

——对6年来安徽生态省建设的思考

哈文 汪志国(3)

移植与创新:近代中国公司立法之路魏淑君(3)

服务行政基本问题研究蔡乐渭(3)

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构建的制约因素及破解之策

宋巍(3)

大学制度创设中的“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

——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制度为例姚文兵(3)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权益维护

——以安徽省为例胡苏安 黄婷婷(3)

基于博弈视角的城市低保对象求职行为分析王磊(3)

非公医疗卫生产品的公益性问题研究张亨明(3)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困境及其破解

——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辛昌茂 杨善发(3)

网站调查与实地调查的实证对比研究:

样本偏差程度及其方法论意义潘绥铭 张娜 黄盈盈(4)

科学发展观: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完美统一唐国平(4)

高校教育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赵枞安(4)

论问题区域识别的基本前提与制度保障彭澎(4)

西方的劳动力市场柔性及其对我国的政策启示赵瑞美(4)

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观与当代休闲研究郭凌 王志章(4)

应对金融危机的行政法保障吕成 吴楠(4)

执行正义的形成与实现

——兼谈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执行制度的变革杨知文(4)

和谐社会视阈下儒家文化现代性的省思夏当英(4)

阶段定位:劳资关系研究的前提程启军(4)

试析利益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王万洲 李孝纯(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公仆精神的重塑梁化奎(5)

透视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三个视角杨根乔(5)

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刘轶(5)

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的构建李小群(5)

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与农村反贫困李磊(5)

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最新改革:

对我国影响的评估及其应对杨鸿(5)

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权利问题研究王伟英(5)

中国与欧洲患者权利保护法比较费煊(5)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 全面建设小康安徽杨国化(5)

文化防腐的有效建构:东亚的经验任勇 胡林(6)

铁路运营模式与公益性的宪政逻辑徐骏(6)

跨越卢比康河的共同利益之桥

——借鉴欧洲认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莫凡(6)

现代化境遇中科技政治化及其危险 黄正元(6)

我国政府高等教育评估法律治理之路径程雁雷 梁亮(6)

我国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权利保护分析刘旭霞 胡小伟(6)

完善社会立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由之路何平(6)

论16-18世纪英国婚姻法的变革与趋势李喜蕊(6)

发达国家(地区)农地保护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付坚强(6)

社会责任感的生成机理及表征夏丽萍(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研究刘银国(6)

·文学·美学·

论胡适对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接受王光和(1)

在历史的追忆中追寻未来

——论白先勇、於梨华和聂华苓的文革题材小说

周聚群(1)

论鲁迅、余华小说中“看客”形象揭示的精神困境寇国庆(1)

李颙的心路历程评析俞秀玲(2)

葛洪隐逸思想述论丁成际 武锋(2)

诗赋或策文的选择

——重探武则天的科举态度贾丹丹(2)

台湾文学“悲情意识”的生成与演变蓝天(2)

金元诗人与唐诗的关系探论王辉斌(2)

继承与嬗变

——中国命名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千友(2)

宋代上梁文考论谷曙光(2)

宗白华所讲的“艺境”辨识胡家祥(3)

生态批评视域中的《鲁滨孙漂流记》孙宏新(3)

古典文论范畴“洁”的文化考察章建文(3)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哈代与庄子比较方芳(3)

晏殊诗“富贵气象”新论谢琰(3)

反思消费时代的军事历史题材小说吴登峰(4)

牧歌情调遮蔽下的悲剧本质

——《边城》再解读宋洁(4)

《诗经》中的生命美学意识探究陈莉(4)

论李德裕的公文创作与《左传》、《汉书》之关系曲景毅(4)

日常生活的诗意再现

——论《莺莺传》对唐传奇的创新郭自虎(5)

尘世间的田园抒情

——许辉论汪杨(5)

伏尔泰哲理小说中的伦理思想殷明明(5)

论宋代诗话汇编的三种编排体例叶当前 曹旭(5)

论周作人的鲁迅研究蔡长青(5)

“前徒倒戈”辩

——与黄怀信教授商榷陈希红(5)

论艺术家的自恋之爱缪丽芳(6)

邵洵美的诗歌艺术尹奇岭(6)

论消费社会的叙事转型胡功胜(6)

·文化教育(语言·宗教·旅游)·

试论对汉语国际传播机遇期的把握陈永莉(1)

“国语”如何统一

——近代国语运动中的国语和方言观崔明海(1)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与挑战

李卫华 苏国红(2)

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思路之构想陈莉(2)

深化校务公开 促进高校发展江舒 郑学慧 魏德胜(2)

论风险社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迁移”能力培养

史锋(2)

安徽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的文化促进吴惠敏(2)

论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图形遗产”的价值高 山 徐百佳(3)

形态与现代汉语——论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吴利琴(3)

论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姜红(3)

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教育公平治理体系一方法论新式:

统筹教育论纲李 涛 姚俊(4)

明清同性恋文化的诠释与思考

——以明清之际男性同性恋为例朱丽霞(4)

中国留学生EFL学习者英语音节首辅音

丛SC/sCC习得的实证研究曹瑞斓(4)

皖江名人资源开发与安庆旅游产业发展方晓珍(4)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教育价值葛明贵 谢章明 解登峰(5)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机理与路径选择宋宏 夏焰(5)

汉语表方向介词“向”的产生及产生动因张成进(6)

科学的人文教育李晓燕(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铜陵现象评析吴海升(6)

·历史·思想史·

郭沫若与中国社会史论战

——侧重于学术史视野下的叙述何刚(1)

论巴蜀大族在西晋的真实地位张炜(1)

学术研究中的“由今知古”刘季冬(4)

评析中文世界对于《全球通史》的反响与态度

朱定秀 陈立柱(4)

西学与清初史学阚红柳(4)

新四军皖南部队北移路线新探房列曙(4)

·其它(图书·传媒·信息等)·

媒介趣味理论的概念、结构与机制李蓉(1)

校园网防艾信息传播与效果研究宋 蓓 常 松 宋向东等(2)

电视娱乐节目在内地发展形态探析王诗文(2)

程序的法治价值

——读《程序与法治》盛丰(2)

以人力资本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

——评《中国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本研究》程必定(2)

深度解读安徽工业化进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评《技术创新与工业结构升级-基于安徽的

实证研究》宋宏(2)

党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以《安徽日报》为个案谢天勇(3)

跨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媒介接触和流行文化认同研究许 旸(3)

关于青少年利用网络科普资源状况的调查

——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苏 冰 史玉民 刘 颀(3)

社会网络网站与虚拟社区治理曾凡斌(4)

合作原则研究综述张德岁(4)

生物质经济的创新之作:评《21世纪新经济形态

——生物经济与生物质的开发利用》刘纯彬(4)

安徽社会科学60年启示录徐东平(5)

论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网络中的纲与目

——兼论哲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林之达 付文波(5)

论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新闻伦理的实质郑恩 孟婷燕(5)

论新闻学术共同体对新时期新闻文体发展的贡献

——基于学术史的视野刘勇(6)

徽雕艺术中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黄凯 朱米娜(6)

我国新老城区发展的联动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以苏州、南京、徐州为例何颖 邵明哲(6)

猜你喜欢
安徽
门外谈诗词——在安徽师大的一次演讲
《安徽记事》
“非油到家”到安徽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安徽高速公路养护之势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