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对策

2009-12-31 05:38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

吴 琼

提要流动性向来是金融机构的命脉,流动性管理也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心,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宏微观两方面分析我国流动性管理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流动性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一直是存在的。流动性问题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对金融机构尤其重要。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资产的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资产变现的能力及成本。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所付变现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负债的流动性指商业银行随时筹得所需资金的能力及成本。筹资的能力越强,所付的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因此,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一种成本、效益约束下的支付能力。而流动性风险则是商业银行因流动性不足,不能及时满足存款人或者其他债权人提取资金的要求,而导致支付危机,并进而引发挤兑风潮的危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意识薄弱。国有商业银行长期背靠国家信誉,风险意识淡薄,尤其是长期以来国家作为唯一出资者的体制性弊病,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淡化了流动性管理的意识。缺乏有效的注资渠道,限制了保持流动性的基础。这些客观原因,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瓶颈”。

2、中央银行监管上的不足。中央银行主要侧重于合规性稽核,对流动性风险的程度及深层次因素相对缺乏明确判断。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统计制度和报表主要是时点或余额概念,而作为中央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基础必须是时期或流量的概念,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中央银行很难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情况做出合理判断和干涉。

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隐患过多。资产业务单一,内在的限制资产的流动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目前,贷款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70%以上,作为第二储备的可随时变现的金融债券相对不足。持有国债很难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调节流动性需求的手段,银行主要靠在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来满足流动性需求。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较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超过法定准备的备付金存款极少,应付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相对有限。

(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在经营过程中,资产和负债在期限搭配上的缺陷,即把大量的短期资金安排了长期的资金运用,是造成流动性缺口的主要原因。在资产与负债期限非对称搭配的同时,又未安排充足的支付准备,以致资金周转失灵。此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也是造成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原因。

从经济环境看,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体经营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其承受的产品优胜劣汰、更新换代的压力较大,同时面临兼并破产、资产重组等新形势,以致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些都成为银行收息困难、资产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造成资金周转灵活度下降,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呈不断扩大之势。

从企业经营管理看,国有企业在成立时就普遍没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对银行有较强的依赖性,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的策略,这些企业用银行的资金进行周转,却很难按期归还贷款,造成了各商业银行资金的大量沉淀。

从政府行为看,一方面政府通过人民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信用活动的直接参与,往往把政府风险转嫁到银行自身;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优先发展的项目有些并不一定符合银行贷款标准,尤其是各级政府在不承担项目风险责任的情况下,各银行的贷款往往是没有安全保证的。

从内部控制与管理来看,商业银行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制度牵制乏力等。同时,制度不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的需要,尚未建立流动性风险甚至经营性风险的分离管理机制,经营行与管理行承担着完全相同的流动性风险。

二、应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对策

(一)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应当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加强各级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可以将银行系统内资金逐级、逐步集中,充分发挥资金管理行对于全系统内资金的调控功能,建立健全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各级银行的经营行为。通过强化资金在各行全系统调拨,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在全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增强系统内资金的效益性和流动性。

(二)对资产负债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配置各类资产的数量,确定相互间的配比关系,构建适宜的资产结构;降低信贷资产,提高非信贷资产比重,力争使债券投资等非信贷资产占比逐年增加;增加贷款总类,提高贷款的变现能力。

(三)通过金融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负债业务的创新重点是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强负债的流动性。资产业务的创新,包括在逐步增加优质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减少信贷资产总量占比,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中间业务创新,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水平,完善其服务功能,大力开办各种委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

(四)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做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对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的预测和分析,完成对潜在流动性的衡量。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包括预测风险警情、确定风险警况、探寻风险警源,即通过对风险警情指标的预测,银行可以大体评估未来经营时期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状况,确定风险警况。

(五)加快金融市场发展,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要求银行资产和负债保持一种流动性状态,当流动性需求增加时,通过变卖短期债券或从市场上借入短期资金增加流动性供给;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余头寸时,又可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获取盈利。因此,健全流动性管理机制必须加快货币市场发展,拓宽银行投融资渠道,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创造市场环境。

(六)认真制定流动性计划。全面预测流动性需求。银行的流动性计划与银行的资本计划一样,是银行的总体经营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的总体发展计划决定了银行的流动性计划,而流动性计划则是保证银行顺利实现其总体发展计划的具体措施。银行流动性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预测银行未来的流动性状况,从而找出其未来经营目标的流动性差距与缺陷;第二,通过成本与收益分析,评估和选择获取流动性的不同方式;第三,在对未来的流动性预测与流动性来源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与银行长期发展计划相一致的长期流动性计划;第四,将长期的流动性计划分解成为较短期的流动性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猜你喜欢
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收益率差异视角下我国股票流动性测度指标的比较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对企业管理中流动性问题的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媒体监督、流动性风险与失责行为的成本效应?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