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果实产量和品质特征及其与枝叶空间分布的关系

2009-12-31 08:33王金政薛晓敏安国宁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树冠品质产量

路 超 王金政 薛晓敏 安国宁

摘要:以皇家嘎拉、红嘎拉、新乔纳金、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果实产量和品质特征及其与枝叶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果实产量和数量均主要分布在树冠1-2、2*2和3-2区位;皇家嘎拉和红嘎拉果形指数较高的区位分别集中在树冠第3、1层和第4、3层,新乔纳金和富士果形指数在树冠内分布较均衡;4个品种单果重较大的区位主要分布在树冠第1、3层;皇家嘎拉、红嘎拉、新乔纳金果实着色程度从上至下、从外至内逐渐变浅;皇家嘎拉、红嘎拉果实胴部锈量和梗洼锈量以第4、1层较多,富士以第2层较多,新乔纳金果实胴部锈量较少,梗洼锈量在第4、3层较多;皇家嘎拉和富士果肉硬度随树冠高度的降低总体呈下降趋势,红嘎拉树冠第2、3层外围和次外围区位以及4-1区位果肉硬度较大,新乔纳金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皇家嘎拉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1-1和3-1区位较高,红嘎拉、新乔纳金和富士则以第4层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品种树冠不同区位枝叶量与果实数量和产量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红嘎拉果肉硬度与枝量和叶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皇家嘎拉、新乔纳金、富士果实品质和枝叶量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性水平。

关键词:苹果;树冠;产量;品质;枝叶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S661.1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09)07-0045-06

果树树冠不同区位光照、温度、湿度、风速等微域气候的差异,导致苹果产量和品质在树冠内空间分布的不同;而树冠内枝叶空间分布的差异是造成树冠不同区位微域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调整和改善树冠内枝叶的数量、比例和空间分布,是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国内外果树工作者关于树冠不同区位苹果品质及其与冠层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有关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果实产量和品质特征及其与枝叶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皇家嘎拉、红嘎拉、新乔纳金、富士苹果为试材,应用树冠立体分区的方法,探讨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果实产量和品质特征及其与枝叶空间分布的关系,为苹果树合理整形修剪,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8年8月至10月在肥城市潮泉镇和新泰市龙廷镇进行。肥城市潮泉镇果园苹果品种为8年生皇家嘎拉、24年生新乔纳金和8年生富士,株行距3.5m×5m;新泰市龙廷镇果园苹果品种为7年生红嘎拉,株行距3m×4m;试验果园均为南北行向,树形为小冠疏层形,砧木为平邑甜茶,树体生长、结果正常,管理水平中等,皇家嘎拉、红嘎拉、新乔纳金果实未套袋,富士果实套袋,树体基本情况见表1。

1.2试验方法

每果园每品种选择生长一致的树各5株,单株小区,5次重复。将每株树的树冠垂直方向按高度等分成4层,每层从外至内将树冠水平方向分成等宽的4个区位,共16个区位,从外至内、从下至上分别称为1-1、1-2、1-3、1-4、2-1……4-3、4-4区位,每区位按东、南、西、北4个方位随机采10个果实,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果实5个,测量每个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重、着色程度、胴部锈量、梗洼锈量、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调查每个区位的果实数量和枝叶量。

2结果与分析

2.1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果实产量特征

从表2看出,4个品种果实产量和数量在树冠内分布规律一致,均主要分布在1-2、2-2和3-2区位,其次为外围区位,内膛区位果实产量和数量均最小。这主要由于树冠中部和下部区位不仅产量容积较大,而且主枝和枝组的开张角度大,易于营养积累并利于形成饱满花芽,同时该区位枝组尤其是结果枝组数量较多,相对较粗壮,负载能力较强,而外围区位和内膛区位结果枝组数量较少,相对较细弱,负载能力较弱。

2.2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果实品质特征

2.2.1果形指数从表2看出,4个品种不同区位果形指数变化规律不尽相同。皇家嘎拉第3、1层果形指数较高,且表现出中部区位和内膛区位果形指数高于外围区位的规律。红嘎拉第4、3层果形指数较高,其中4-4区位果形指数极显著高于其它区位;同一冠层内不同区位果形指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新乔纳金和富士果形指数在树冠内分布较均衡。4个品种果形指数最高的区位均未出现在树冠外围,可能与树冠内相对湿度和温度情况有关,外围区位光照强,温度高,相对湿度低,不利于前期果形指数的增加。

2.2.2单果重4个品种单果重较大的区位均主要分布在第1、3层,且除富士外,另外3个品种同一冠层内基本呈外围区位>中部区位>内膛区位的变化规律(见表2)。这说明皇家嘎拉、红嘎拉、新乔纳金在树冠垂直方向上光照强度对单果重没有明显影响,但在树冠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影响叶片的光合能力,同时影响光合产物向果实的运输和分配,从而影响单果重。

2.2.3着色程度从表2看出,皇家嘎拉、红嘎拉、新乔纳金不同区位果实着色程度差异显著,基本呈上层区位>下层区位、外围区位>中部区位>内膛区位的变化规律。这与不同区位光照条件有关。富士第1、2层水平方向上不同区位果实着色程度也呈上述变化规律,但第3、4层内膛区位果实着色程度较高,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2.4锈量皇家嘎拉、红嘎拉、富士果实胴部锈量和梗洼锈量在不同区位均有分布,其中皇家嘎拉、红嘎拉以第4、1层较多,富士以第2层较多。新乔纳金果实胴部锈量较少,胴部锈量面积占胴部面积的比例最高仅为2%,主要分布在3-2、3-3、4-1、4-2和2-4五个区位中,其它区位果实胴部均没有果锈;梗洼锈量在第4、3层果实中较多(见表2)。

2.2.5果内硬度从表2看出,4个品种不同区位果肉硬度变化规律不尽相同。皇家嘎拉、富士上层区位果肉硬度较大,随树冠高度的降低,各区位果肉硬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同一冠层内不同区位果肉硬度变化没有明显规律;红嘎拉第2、3层外围、次外围以及4-1区位果肉硬度较大,其次为第4层中部,第1层果肉硬度最小;新乔纳金各区位果肉硬度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没有明显规律。

2.2.6可溶性固形物皇家嘎拉、红嘎拉、新乔纳金不同区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较复杂。红嘎拉和新乔纳金各区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上以第4层较高,但在树冠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没有明显规律(见表2)。富士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4-1、4-2区位较高,且基本呈上层区位>下层区位、外围区位>中部区位>内膛区位的变化规律。

2.3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枝叶数量、比例及其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

2.3.1不同区位枝叶数量和比例从表3看出,4个品种不同区位枝叶量在垂直方向上均以第2、

3层较多,第1、4层较少;同一冠层内,各区位枝叶量从外围至内膛逐渐减少,除皇家嘎拉、新乔纳金4-2和4-3区位间枝叶量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冠层内不同区位间枝叶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2.3.2不同区位枝叶量和比例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区位枝叶量与果实数量和产量相关性较高,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富士枝量与果实数量的相关性最高,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654;红嘎拉和新乔纳金枝叶比与果实数量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枝叶作为供应果实生长所需养分的源器官,对于果实的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枝叶比不宜过大。因此,适宜的枝叶量及其比例是苹果树高产稳产的基础。

品质指标中,红嘎拉果肉硬度与枝量和叶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和0.776,而胴部锈量与枝量和叶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和-0.585;皇家嘎拉、新乔纳金、富士果实品质和枝叶量的相关性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从枝叶比看,皇家嘎拉枝叶比与果实着色程度相关性好,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773;红嘎拉枝叶比与胴部锈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果肉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9);新乔纳金枝叶比与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富士枝叶比与果实品质指标相关性较差,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对于红嘎拉苹果,通过调整和优化树冠不同区位枝叶量和比例,能够有效降低果实胴部锈量,提高果肉硬度。

3讨论

3.1刘业好等(2004)对小冠疏层形苹果树冠内光照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冠内光照强度呈现自下而上、由内而外逐渐增加的规律,外面最高,靠近树干的下部最低;Rom(1990)、李丽等(1981)对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果实主要品质指标进行研究,并一致得出苹果果实着色面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果实着色程度基本呈上层区位>下层区位、外围区位>中部区位>内膛区位的变化规律,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同;但除富士外,其它3个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均没有明显规律,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2Alain等(2000)研究认为,果树枝叶数量、比例和空间分布以及角度的不同引起树冠内光照分布、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微域气候的变化,这种微域气候对果实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生理影响,并最终决定了果实产量和品质。本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本研究仅从树冠不同区位枝叶数量、比例及其与果实产量和品质关系方面进行了探讨,关于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微域气候因子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3.3果实产量和品质形成,除了取决于自身的遗传特性外,土壤状况、树龄、修剪、肥水管理等都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明确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果实产量和品质特征及其与枝叶空间分布的关系,需要综合考虑立地条件和其它管理技术措施的影响,今后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树冠品质产量
树冠羞避是什么原理?
榕树
树冠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一个早晨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