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探究

2009-12-31 07:32肖建宗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途径大学生

肖建宗

[摘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至关重要,大学生人际交往质量及形成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乃至未来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人际变往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探究了影响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种种心理障碍,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技能;心理障碍;途径

中图分类号:C0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4-0055-03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管理学家把管理者个体具有的技能分为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与技术技能三个方面,并得出不同层次的个体应具有不同的权重技能,但无论任何层次的个体都必须具有较强的人际技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已经引起了学校、老师和大学生的足够重视,但往往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还缺乏人际交往技能,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缺乏相应的交往技能和沟通技能。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说,大学生处于人生中最动荡的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其人际态度、人际交往质量直接影响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社会工作和心理健康。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虽然有强烈的交往需要。也认识到了交往在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却因个性特征、对他人认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而使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254份咨询记录统计,从咨询内容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心理困惑: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和生存的压力问题,而人际关系问题最为普遍和突出,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最苦恼的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求,却往往表现出较弱的人际交往能力。贵州省委教育工委2008年在全省19所综合类、人文类、理工类、医学类、师范类、农学类、职业技术类等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高校抽样作了《贵州省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数据反映出大学生的人际圈大多数是同学、朋友之间的交往,他们也认同这个交往圈,但是他们对他人的信任度不高,与同学、朋友间的互相信任上趋于弱化。大学生是同龄人中比较有知识的群体,思维、认知能力比较强,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他们的心理发育还没有成熟,自我意识的增长与认知能力发展不太协调,情绪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还呈现出了迫切性、理想性、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障碍

(一)认知障碍

认知是人基于客观环境对自身及周围人或物的一种主观感受与评价,对自我、他人和人际交往过程等的错误认知,成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造成交往障碍的关键原因。

1.由于自我意识尚未成熟与完善而产生的认知障碍

进入大学,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受社会阅历及客观环境的限制,他们尚未能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他人的整体面貌。加上心理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中习惯用自己的一套交往模式、交往标准去衡量外界、衡量他人,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在人际交往上容易产生偏见,主观臆断,或以偏离现实的标准来评价人际关系,造成对现实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这种不满反过来又对其人际交往带来消极影响,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2.由于认知结构不成熟而产生的认知障碍

大学生自我意识能力迅速增强,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深切关心自我的发展。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十分强烈。因此,他们强烈地关注自我,在交往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注重自己的需求、自我形象以及行为表现,此外,他们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态度,坚持自己的观点。然而,这种强烈的自尊与自我中心意识的认知结构,往往会把他束缚在狭窄的自我圈子里,封闭交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二)情感障碍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一种好恶倾向。交往过程中的情绪因素包括对交往的情绪反应、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及心理距离的远近。大学生感情丰富但不成熟,心境易变。对人对事有时过于敏感,容易凭一时的好恶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使得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和理智性,产生各种障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障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与孤傲心理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瞧不起自己,而深层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弥散性,这种心理常常使人感到处处不如人,因而在交往时过于拘谨,缺乏自信。在社交场合,不敢抛头露面,担心当众出丑。如果受到耻笑和侮辱,通常采取消极回避方式。也有的大学生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这种孤傲心理使他们在交往中容易摆出目中无人的态势,或对别人吹毛求疵,这难免引起对方的厌倦或反感。

2.嫉妒与报复心理

嫉妒表现为对他人的优点、成绩心怀不满,进而嫉恨,乃至行为上的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际中对别人的长处或成绩不平衡,讽刺、挖苦、诋毁甚至攻击,或者在别人遭遇挫折和不幸时幸灾乐祸。无疑,嫉妒易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另外,与嫉妒心理常相伴而生的还有报复心理,即在交往中,自认为受了委屈或者情感、人格被伤害时所产生的伺机反击的心理。有的大学生对别人在不经意问伤及自己的言行久久不能释怀,甚至伺机报复,双方本来可以化解的矛盾加剧,造成人际关系的恶化。

3.羞怯与闭锁心理

羞怯与闭锁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渴求交往,渴望友谊,但部分大学生缺乏交往的勇气和行动:一是自卑性羞怯,对自己的现状悲观失望,担心被人看不起,总觉得自己无能或不得志而怕与人交往;二是敏感性羞怯,走进人群中就觉得不自在、紧张,总感到别人在注意、挑剔、轻视或敌视自己,担心被别人否定而放心不下;三是挫折性羞怯,曾在主动交往中被人冷遇,担心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四是习惯性羞怯,因从小养成了羞怯习惯,怕与人交往。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树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观,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

积极、主动、良好的交往观是健康交往的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磨炼自己,提高交往能力,同时学习一些交往的技巧。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引导:首先,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人际交往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水平。其次,教育大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人际关系,正视自己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自觉改正缺点,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再次,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学习,具体包括人际认知、人际情绪控制、人际沟通、大学生礼仪知识及具体规范等。

(二)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等组织的指导,培养大学生人际

交往的技能

高校社团是在校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按照一定的章程自发组织起来的,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团体。大学中的社团组织种类繁多,各种类型的社团对大学生适应学习环境、提高自理能力、掌握交往技巧、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起着不同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大学生社团是一些志同道合的大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结构不太稳定,因此,要想发挥社团的功能,社团活动需要得到学校相关部门或教师的指导,指导中应注意组织目标的设定,将组织目标与成员的目标相联系,成员就会把实现组织目标看成是满足个人需要的主要途径;积极倡导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社团群体氛围,形成团队;发挥社团骨干的积极作用,信任他们,多给机会,充分锻炼和挖掘他们潜在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支持其带领社团成员主动与外部交往,共同开展活动,繁荣校园文化。

(三)营造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和谐环境,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1.营造和谐的宿舍交往环境。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最具私人化的场所是宿舍,现在学生宿舍公寓化以后,宿舍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人际交往场所。也是大学生交往中最能体现每个人的个性的场所。宿舍里的人际冲突,多数是由生活上的小事引起,应当是最容易把握,也最容易引导的。宿舍小环境的建设必须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创造一种特定文化氛围。一方面,宿舍文化建设可以唤起学生的集体意识,因为宿舍文化的群体性、多样性可以使学生有一种归属感,使他们在某些问题上互相认可。另一方面,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他们的自我完善增加了人际吸引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得到了调节,从而使大学生生活在融洽相处的氛围中。

2.营造和谐的班级、院系交往环境。良好的班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其中的每一个成员能与同学和谐相处,消除人际冲突。在班集体中,大学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在热情的交流、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和关系中,锻炼了品质,陶冶了情操,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到加强班级建设的活动中。教师与大学生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交往,以便及时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因势利导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3.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让校园文化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与学术积淀以及师生共处的人文环境陶冶人的情操。

(四)通过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通过开展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由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障碍。首先,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交往的情感体验、使团体成员相互学习。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人际敏感的同学被组织在一起,同质、安全的团体有利于团体成员主动开放自己、自我探索,从而不断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其次,团体训练使团体成员获得了交往知识。通过讲解和相互交流,团体成员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有关知识和技巧,能够更准确地沟通信息,减少因认知偏差而导致的误解、多疑等敏感症状。再次,团体训练可以提高团体成员的交往能力。通过示范和模仿、实践和演练,团体成员在交往训练活动中得到了实际锻炼,获得了积极的体验,人际交往的信心和能力不断增强。邢秀茶(2003)开展了一项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羞怯、交流恐惧、社交回避、孤独感、信任、接纳等交往等方面的短期与长期影响效果,研究者在辅导结束时与辅导结束后九个月的跟踪调查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际交往素质上存在显著差异,该项实验也证明了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感情与社交孤独、羞怯、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等产生积极改善作用。成员在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开放程度、自我接纳、对人欣赏、接纳他人、关心他人、口头表达、拒绝技巧等方面的自我评价都有显著提高。

总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人际技能的质量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终生的幸福都有重要影响,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现状及特点、探究影响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种种心理障碍,对于增强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朝晖.温梅.李惠超.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77-78.

[2]赵锦权.参加高校社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2).

[3]李岩.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障碍分析[J].理论导刊,2006(11):94-96.

[4]张宏.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思想政治教育[D].河海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5]张运生.团体训练克服大学生人际敏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0,(26):466-4.

[6]邢秀萘.曾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目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142-1143.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途径大学生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之歌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