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09-12-31 07:32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日记心理健康心理

袁 芳

[摘要]本文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迫切重要性,并为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章指出,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4-0051-02

目前,我国大学都提倡素质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学生的精神状态。大学时光是大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我们能对他们有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会避免日后他们碰到波折后采取一些茫然无措的消极举动。

一、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几大原因

透过人际关系进行分析,目前大学生所碰到的心理问题主要分为:师生关系问题、同伴或同学关系的问题、对异性的看法问题、人际交往困难等。而从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来看,则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且对挫折承受力差。目前,不少人考上大学后,原本在读中学时的优越性失去。比如,以前他们也许很优秀,但现在大家都是水平一流的学生,而一直的“尖子”情结使他们更加看重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可是面对高手如云,他们的期望会变成最终的失望,而一旦失败,或是感到自己受到挑战,他们又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格外敏感。有些心理素质差且自尊心又比较强的同学甚至会因此失眠,严重者甚至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在生活自理和精神上恶性循环,最终走上轻生的道路。

(二)情感、家庭等综合因素导致自卑感。一些大学生因为恋爱失败,会对自己的个人魅力产生质疑,也会对异性产生畸形的看法,有的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去报复他人。一些家庭状况不太好的同学,有的相对封闭,更容易因为生活的不顺产生自卑心理,一旦遭遇到一些不如意,很容易把它和自己的家境联系在一起。这类同学的主要特点是性格内向,但内心又非常敏感。由于他们的父母本来自己的生存压力就很大,有时难免疏于照顾他们,也对他们的思想活动一无所知。而他们碰到问题后,也不愿与老师或其他同学倾诉,比较容易积压在心里。无处释放后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缓解心理问题的几大途径

每个人都会碰到不顺心的事情,而让心理的不快乐得到及时的宣泄是非常重要的,当痛苦、愤怒得到排解后,人才能更加接近理智。那么究竟有哪些途径可以让大学生试着发泄呢?可以打沙袋,现在上海有的大学里就有专门的心理发泄室供学生使用,此外,大学生也可以找自己信任的朋友进行倾诉,或用音乐抚慰,借助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这些都是不错的宣泄办法。另外,也可以借助写心理日记的方式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一)引导学生写心理日记

写日记对学生宣泄心中的喜怒哀乐很有帮助。心理日记构建了师生间心灵碰撞的平台,使双方拥有了一个心灵交融的世界。大学生通过心理日记中加深老师对自己的了解。获得信任和关怀。可以说,心理日记如同润滑剂一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成了架起师生和谐关系的桥梁。

从一篇篇学生的心理日记中,老师倾听学生的心声,而学生们也从老师写给他们的话语中,体会到对他们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这种做法,使学生的苦恼和困惑得以消融,有效从源头预防学生出现心理危机。

而大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日记不断升华情感,完善自我人格。让学生把自己碰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羞怯、嫉妒、压抑等“心里话”真实地写下来。英国诗人培根曾这样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失掉一半忧愁。”

老师要鼓励学生不必有任何顾虑,鼓励学生在日记中畅所欲言,把老师当作朋友,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而同时,教师可通过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对症下药”,为疏通学生的心理寻找好的方式方法。

此外,老师也要持有真诚、尊重的态度面对学生。因为,教师只有以坦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才会让学生信任他。当然。教师也要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彼此推心置腹的交流,更能促使学生毫无保留地倾吐自己的全部真实想法。毕竟爱学生是心理引导学生的源泉,老师只有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才会好。

当然,学生肯定还有许多自己觉得不好对老师说的话,老师不妨鼓励他们写私人日记,就当作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让他们尽情释放其内心的各种压力。

(二)培养业余兴趣陶冶性情

大学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场所,也是给学生提供精神寄托的乐园。所以,适当的体育运动和文化娱乐生活也是必要的。某项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的人,其体质水平、处理人际关系和抗忧郁、抗焦虑的能力等均显著高于常人。所以,班级可以举行登山比赛、开展群体性球类活动、大合唱比赛、英语小品比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促进其身心心理健康发。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在周末举行舞会或郊游等,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平时,还可以组织一定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名人,他们的精神生活,他们在碰到挫折时究竟是如何处理的,这也给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参考。当然,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将兴趣爱好更多地拓宽,比如练书法、学唱歌、赛下棋,这些可以帮助大学生修心养性,陶冶他们的性情。而且,这种群体的积极向上的氛围无疑会增强每个学生的心理归属感,在愉快中产生健康的人格。

另外,学校还可以搭建“磨难教育”的平台,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毅力。可以通过鲜活的案例,让他们真实地体会到这样的道理。目前,我们不少大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没怎么吃过苦,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常常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作为老师,你要让他们知道,其实人的一生本来就有成败,有喜有悲的。如果没有一个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学校可与社区、敬老院等部门联系,通过活的人物实例让他们学有所得,在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为今后走上社会作好心理准备。

三、大学课程不妨必修心理健康课程

目前,心理健康课程大多作为选修课,受高校和学生重视程度还不高。其实,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就必须将它面向全体学生,使它纳入学校必修课程体系,从而系统化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对情绪的调节、良好的性格修炼、心理压力的应付、择业心理等内容,是很多学生都面临的难题,他们也自然很欢迎这样的课程。课堂上,老师可以穿插一些名人的心路历程,给大学生一些实际的参照。这样,当学生正确认识到心理疾病时,也一定不会盲目慌乱,这

对控制和缓解心理疾病十分有利。

当然,老师在上心理课时,也要注意调节班级学生间的相互沟通,让大家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的轻松氛围,以让那些较为内向、腼腆的学生很好地参与进来。让大家都能去发现生活的美好、乐趣,走出自己的心灵低谷。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可以成立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为指导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为研究员的“心理教育研究室”。同时,成立学生为主体的“心联部”,选拔那些有热心,有爱心,善于人际沟通的。对心理辅导感兴趣的学生接受心理咨询技巧培训,担当心理辅导教师的助手,以便那些不愿意找心理辅导老师咨询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开设健康教育课、黑板报、宣传窗等形式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教育。从而,构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组成的纵向、横向交织的立体网络。此外,也可以从外面请些心理专家和一些对心理教育特有感触和发言权的知名人士。

需注意的是,学校应加强教师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广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实战演练,不至于让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纸上谈兵,言之无物。否则,也就失去的心理健康的实际效用。

(二)为学生建心理档案

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职业倾向、人生困惑等方面的测试结果分别给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这不仅是和学生有效的互动,也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最新心理状况。使心理健康教育由被动到主动。心理教师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后,主动找学生沟通,把心理危机化解在最初的萌芽状态。老师在和学生沟通时,应当选择令人舒畅的环境作为谈心的地点,比如。在操场上,校园的草坪旁边,咖啡厅等等。这样,由于气氛平和,彼此的话题自然也就顺其自然,十分有效。比如,针对学业,老师要让大学生看淡成绩忽视排名,把考试当做是检测自我的不足,降低期望值。强调学生要在考试中去寻找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看重班级的排名,让他们知道不足和缺点后争取更大的进步。也就是,把考试看作是自己寻找问题的过程,这样他们就能作到心平气和来看待考试。面对老师的真诚关心,大学生心理调整的积极性也会加强,他们最终会发现,自己心理不仅得到了完善,而且人格也更加健全。

四、大学生心理疏导几大注意

(一)老师要因材疏导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感到彷徨,有的同学明明不喜欢一份职业,但却因为外在的压力强迫自己去从事它。其实,每个学生的性格和爱好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了避免一些弯路,教师应该针对他们的各自特点加以引导、启发。比如本身性格偏内向的,并非一定要从事外向型强的工作,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例如,一个人比较适合作财务,就不要非要往销售方向发展。总之,老师应因材疏导,帮助大家找到自己的职业之路。

(二)为师者自己也要“修心”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特别巨大的。所以,作为老师,也要先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然后再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送健康心理的营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做一个心理健康人。

当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大学是不够的,还要靠大学生自己自尊、自爱、自强,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和家庭营造良好的环境。而作为培养职场人的大熔炉,大学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拥有比较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村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1):67-73.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58.

猜你喜欢
日记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