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华 胡智慧 周田坤
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群龙戏海,一路打来势如破竹,凯歌频频。而在众多的部队中,有一支部队尤为令人瞩目,这支部队在辽沈战役的胜利中功不可没,辽沈战役也彰显着这支部队的风采。
攻克义县
1948年9月的东总指挥部。
此刻,林彪的眼睛紧紧盯住了义县。
在打锦州这场重头戏之前,所要做的就是攻取其周围的城镇,切断守敌与外界的联系,使之成为瓮中之鳖。
随后,林彪的目光扫过整个作战地图,最后停留在敌暂93军整编第20师上,他微微皱起了眉头。这是一支来自云南的部队,大部分时间在冀热察活动,从未受过重创,其战斗力不可小觑。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空气在那一刻凝固如霜,如同林彪此时的表隋。渐渐地,林彪的眉头疏缓开来,他果断作出了一个决定。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5师。这支部队流淌着西北红军和井冈山红军的血脉,曾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参加过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激战平型关,血战长乐村,攻杨口、克高沟,创建苏北根据地,解放淮阴城;三下江南二打靠山屯,创造有利战机歼敌大量有生力量,改变东北战场敌我不利态势,以敢打违抗命令的胜仗而威震敌胆。正因此,历史注定了其在辽沈战役的画卷上写下光辉的一笔。东总将攻克义县的任务交给了2纵5师和3纵部队,担当开路先锋。
义县,锦州的屏障和西北方的门户,也是铁路交通枢纽,历来兵家必争。夺取义县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打下锦州的一城一池,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一条运输补给线。一场攻坚战即将打响,总指挥是3纵的韩先楚司令员。按照3纵首长指示,5师立即在城西与7师交接了防务。师长吴国璋、政委石瑛、参谋长汪洋绕着义县城从三面把几个师的攻击阵地勘察了一遍。
风雨飘摇中的义县有着完整的古城墙,除了密密匝匝的明碉暗堡,敌又在主阵地前构筑了各外围据点,火力可以达到交叉掩护和支援。城北的大凌河,河水汩汩;城南、城东是3纵的阵地。5师的预定突破地段在城西,是敌防御的重点,工事林立,敌构筑前沿阵地两道防御,而城西南则地势开阔,除了吴家小庙无地形可用。
吴国璋、石瑛和汪洋勘探过地形后,毅然决定将突破口由城西改为城西南。办法是挖交通壕,走地下,直通义县城下。3纵首长同意了5师的决定。
9月27日晚,义县城内城外同样死一般寂静,这寂静又透着某种不安。
此时,5师已集中6个营的兵力在夜色掩护下进入开阔地,先挖单人掩体,由点成线,不断拓宽延长。天亮后,5条通向城墙的交通壕和70多个火力点奇迹般地挖成了。待敌发现时,已为时晚矣。战后,被俘的敌师长王世高叹道:“天亮后,我发现你们的交通壕直达城下,就感觉到,这下算完了!”
当一切按照历史的进程被书写时,血战吴家小庙成了5师乃至东北野战军永久的记忆。这是一个只有4户人家的小村落,方圆50米内,竟密密麻麻布设了20余个地堡构成三道防线。守敌虽然仅有两个排,但有条暗道与城内相连,一旦战斗打响,陆续增援的敌人可达近一个营。能否按时夺取吴家小庙,直接关系着主攻的成败,也是5师建议3纵首长改变攻击方向的必备条件。担任攻击的5师14团感到了压力,但战士们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9月30日12时30分,14团打响了攻占义县的第一枪。10连一马当先,炸开障碍,冲进吴家小庙,但随即遭到敌人近乎疯狂的反击。
不必去形容战斗的残酷。待10连把敌人的3次反击打退,完全占领阵地时,已是伤亡大半,7个排级干部6个英勇牺牲,1个身负重伤。
此时,吴家小庙已成一片火海。在火力的支援下,敌人又从暗道反击上来;同时城墙上敌人的火力封锁了我方后续部队的道路,带队增援的3营营长倒在了敌人炮击之下。
10连阵地上的唯一一挺重机枪被敌人子弹打坏了。战斗组长杨青山把报废的3挺机枪拆开,重新组装成一挺继续向敌人扫射。渐渐地,手榴弹没有了,子弹也见了底,而反冲击的敌人却越聚越多。关键时刻,王凤江站了起来,身为副班长的他大喊着,带着阵地上剩下的几个战士上好刺刀,捡起石块,打算与敌人决一死战。这时,炊事员意外发现敌人的一箱迫击炮弹。王凤江拧掉炮弹的保险,借着惯性向敌人猛地投了过去,与此同时司号员也吹起了冲锋号,敌人一时摸不清虚实,仓皇退了回去。
坚守7个小时,打退7次反击,阵地前留下了敌人四百多具残尸,吴家小庙抛洒下了10连官兵的滴滴热血,镌刻上了10连勇士的无畏英名。14团拼上了血本,先后用16个步兵班增援10连。战斗结束后,10连仅剩下唯一一名干部、副指导员申明,带着不到20个战士撤下阵地。王凤江战后荣立三大功,这一战也成就了其日后“十大功臣”的美名。
当夜,13团替下14团,准备向义县城垣发起总攻。
10月1日9时30分,总攻开始。
炮纵按计划继续压制着敌人的纵深火力。开辟通路的连队顺利地炸开了4道障碍,两个突击连随即冲出阵地,越过已被炸成斜坡的城墙,冲进城内。1连尖刀5班率先登城,红旗在义县城头迎风飘起。从发起冲锋到插上红旗,整个过程不足5分钟。
团长张峰和政委朱嗣龄已把团指挥所带到突破口附近。张峰指挥打退反击之敌,1营乘势向纵深发展,后续部队迅速加入战斗,尖刀连直奔敌师指挥所。
正当二梯队14团越过突破口,准备投入战斗时,敌人一个碉堡群的重机枪火力复活,阻止了部队的前进。副团长王扶之当即调来6连猛扑过去,迅速清除了地堡火力点,确保了突破口的畅通。后续两个团峰拥入城,快速向纵深推进。下午1点30分,城内最后一个据点被攻克,义县战斗胜利结束。林彪在指挥部听着作战处长苏静关于义县战斗的汇报,对战斗中5师挖沟接敌的7条经验极为重视,当即命令一字不落地传达东总部队,令攻锦各纵队、各师严格执行。战役结束后要将挖沟作一总结检讨的报告。此战法在后来的城市攻坚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血战锦州
1948年10月的锦州。
辽沈战役的关键之战,就要在这里气势磅礴地展开了。林彪加大了“筹码”。他深知这一战的重要性和关键性,集中了东北的精锐部队,以5个主力纵队和炮兵纵队共25万人的兵力,誓夺锦州城。2纵、3纵和炮纵主力,被东总部署在锦州以北、西北,组成北突击集团,担任攻打锦州的主攻。
10月11日到13日,2纵开始对锦州外围据点的肃清。每次战斗都牵动着全局的形势,关系着整个东北战局乃至全国各战场的发展总趋势。此时,毛泽东也在注视着锦州,蒋介石更是关注着锦州。林彪伫立在巨大的锦州敌我态势图
前,手中的红笔在锦州西北划动,最后在2纵的突击方向上重重画上一笔。林彪作出了重大的改变。
12日9时20分,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电示:“在外围肃清后,我军攻城的主要突破方向应选在二纵地段上,因此,炮纵最大部分的炮火与坦克应转交二纵使用,根据这一全战局的重点需要,我炮纵所属炮兵与坦克之绝大部分,本晚开始向二纵方向移动。”接电后,炮纵1团全团及重迫击炮一个营立即到5师报到。
5师又要担当攻打锦州的主攻任务。“打破坛坛罐罐,伙夫马夫也要进城抓俘虏。”师政委石瑛简要有力地动员,部队情绪高涨。官兵请战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突击营、尖刀连个个摩拳擦掌,热血澎湃。晚年,当石瑛谈起当时的情景时,显得非常平静,眼里充满了骄傲和自信:“我当时曾暗下一个决心,就是宁肯牺牲一个5师,也要打开突破口……”2纵选择了白天进攻,这大大超乎了敌人的预料。
10月14日10时,总攻锦州开始。霎时间,近千门火炮齐齐向锦州喷射,锦州城顿时硝烟弥漫。担任主突击任务的5师14团、15团突击分队的指战员屏住呼吸,等待着,随时准备向锦州城垣发起冲击。锦州西北是敌城防的重点,集中了百余门各种口径的曲射炮,向西北方向滥射。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攻击部队仅用5分钟就冲进突破口。14团正面城墙口子还没有完全打开,尖刀连就已经架着梯子开始往上爬。一些战士甚至搭起人梯往城里翻。一时间,整个突破正面呈现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壮观场面。很快,尖刀连突破锦州城垣。时任2纵司令员刘震后来回忆,当时在锦州城北帽儿山指挥所观察战况的林彪从望远镜中看到这样的场面,情不自禁,连连说道:“好部队,好作风!”敌人迅速组织反攻,且一次比一次疯狂。双方互相拼夺,展开了大规模的白刃战。最终14、15团打退了敌人,牢牢控制了突破口。正当攻击部队在坦克的掩护下,抢占了铁路路基,准备越过开阔地向市区进攻时,突然,身后敌人的机枪开始扫射。狡猾的敌人依托铁路路基修筑了地堡,从侧后射过来的子弹令尖刀连猝不及防,很多战士中弹倒地。我军被压制在低洼的开阔地。必须炸掉这个地堡,否则将陷入被动,前功尽弃。但一连几个战士冲上去,都倒在了血泊之中。这时,15团10连5班战斗组长梁士英挺身而出,没等排长同意便冲了上去。他灵巧地靠近地堡,将爆破筒塞了进去。可刚一转身,敌人就将爆破筒捅了出来。梁士英迅速拣起,再次塞进地堡,敌人又往外推。机枪仍然在不停地扫射着,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结在了这个战士的身上。梁士英双手紧紧握住爆破筒,用全身的力量死死顶住。一瞬间,地堡消失了。梁士英用生命和热血,为战友们铺设通向胜利的道路。解放后,锦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开国英雄,将锦州北门改为“士英门”,将惠安街改为“士英街”。
突破口打开了,后续部队如潮水般涌向锦州城内,各连穿插分割,逐个解决顽抗之敌的防守据点。已经完成突破任务的15团,团长樊洪、副团长朱恒兴先后负伤,团营干部伤亡2/3以上。其中,15团主攻连更换了四套班子。14团突破正面西侧城墙时,因处于拐角,受到两侧火力的威胁,部队伤亡陡增。战斗刚刚开始,团长薛剑强就负伤被抬下,政委任茂如前后4次负伤,喉管被打穿,就用手势指挥战斗。
在天德合烧锅,攻击部队再遭敌人顽强抵抗,恰巧此时配属的坦克开进城来,早就憋着劲的师参谋长汪洋向带队的车长一一交代。坦克冲上去,对准敌人露出地面的地堡,一炮一个。
此役,2纵3个师4万多兵力,一举突破锦州城防,共歼敌1.5万人,俘虏敌中将两人,缴获枪支弹药不计其数。同时,2纵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营以上干部牺牲14人,负伤50人,总伤亡逾五千人。
对2纵的战绩,东总给予了很高评价。林、罗、刘等首长在向毛泽东报告辽沈战役的总结电文中,有三四处表扬5师,对5师攻城的组织及战术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由此,在以后的解放战斗中,5师勇当先锋,履立战功。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在《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对2纵5师作了如下评价:“该部队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称著。善于运动战,攻击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这在当时东北部队12个纵队48个师中是最完美、最高的评价。
辽沈战役结束后,林、罗、刘首长在沈阳接见了2纵5师师长吴国璋、政委石瑛和师参谋长汪洋。当刘亚楼问及部队伤亡情况时,石瑛回答说团级干部11人负伤,部队伤亡1万余人,现在还有1万余人,多数都是补充的解放战士。罗荣桓立即指示,给5师补充4个后方子弟兵团,以防止部队以后发生变质。
军史记载:“义县战斗后,仅5师补充了解放战士共1800余人,十天后在锦州决战中,就有百余人光荣立功,300余人英勇负伤,15团3连解放战士刘永清第一个抓俘虏。”足见当时5师对解放战士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得力。沈阳解放后,四野首长对5师官兵格外关爱,其他攻城部队均退出沈阳休整,唯有5师在沈阳放假三天。随后唯有5师乘火车投入到平津战役中,并再次担当主攻。5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中继续谱写着“头等主力师”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