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

2009-12-30 09:51温疏敏
财经界·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毕业生大学生

温疏敏

摘要: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和我国经济也相对放缓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阐述了高校毕业生面对就业的不同情况。造成其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及提出了大学生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和我国经济也相对放缓的大环境下,就业已经成为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目前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大学生作为就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因此,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举足轻重。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普遍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559万人,比去年增加64万人,增幅接近13%。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有超过140万人未能如期就业。往年积压的未就业大学生又加入到2008年的就业大军,与559万应届毕业生“抢饭碗”。这其中还不包括成人高校、自学考试的毕业生。然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有限,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就会长期存在。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和我国经济发展也相对放缓的大环境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面临更多的挑战。现在看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几种情况。

首先,在经济动荡的时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浪潮般的涌向政府公务员队伍。2009年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的报名情况就印证了多数人看好“铁饭碗”的观点,报考人数突破105万人,较之去年的80万人呈急剧增长的态势。这其中更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力。

其次,就业前景不理想促使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校园、继续升学。而非就业。出现了较多以“考研”、“考博”、“考会计师”等为代表的一类人群。据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大学本科毕业生60%读研动机为就业。即使这类人群最终就业,通常也要面临巨大的生活成本压力。

第三,金融危机对毕业生的影响,包括求职所需的时间、可供选择的职位和行业、薪酬水平、招聘人数等,是一个逐步波及和扩大的过程。并不会在当年完全呈现。以始于1997年6月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毕业生的冲击为例,某高校毕业生的待业率,1997年仍然维持在2.3%的较低水平,到了1998年骤然上升到6.6%。

二,从现实情况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除了国内外大的经济环境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以外,从现实情况入手。有以下若干现实因素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1、就业理念落后,自我认知缺失。正确的就业理念决定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产生正确的结果。大学生在目标和角色意识上定位模糊,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是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对市场和社会变化的关心度较低,多数学生不能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妥善结合,严重缺乏对毕业后人生路程的准备,到毕业时出现就业恐慌现象。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只在30%左右。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抱有一种“赶集”的心理,结果造成许多毕业生有意向而没有信心。有信心却准备不足的现象。近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而多数大学生则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勇于投身创业。

2、就业指导滞后。毕业生知识转化率低。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服务,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我国高校目前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也很少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在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另一方面,从大学学到的课程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缺乏联系。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3、社会尚未形成公平竞争的录、用人才环境。大学生就业难,还表现在社会录用人才尚未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不正之风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录用。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

在2009年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部署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这其中包括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等。

近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这会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需要大量人才。同时,党和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比如,今年我国面向大学生征兵、招收大学生“村官”等都是促进就业的一系列积极举措。

党和政府为确保大学生实现就业做出了很多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那么作为大学生本身,应该如何应对就业压力呢?

1,正视现实,调整心态,增强危机感。要获得谋职择业的成功,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实力、兴趣、技能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对就业市场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做到正视现实。充分估计求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克服自卑、羞怯等不良心理。

2,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必须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积极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首先,转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观念。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打破了“铁饭碗”和“大锅饭”的老局面,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其次。转变就业中狭隘的“地域”观念。毕业生应从自身情况和条件出发,不盲目从众,哪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到哪里去。第三,转变就业中狭隘的“行业”观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产业高级化趋势加速,传统产业逐渐被新型产业代替,这些将会使得社会的分工界限越来越模糊,社会行业绝对分工的现象将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分局限于一个行业,就可能因为“短板效应”反而会成为个人发展的障碍。最后,必须转变“被动就业”和“依赖”观念,树立“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思想。

3,扩大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增值的潜力。大学学习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广泛涉猎各专业各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另外,还要学会适应环境,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在综合素质的提高上。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4,准确定位,不要在求职场上迷失自我。毕业生要充分地认识到,求职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毕业生固然被用人单位挑选,同时,用人单位也在被求职者挑选。不能先人为主地把自己定位于弱势地位,不要人云亦云。对自己的能力要有自信心,过分的“谦虚”不再受人推崇,只能埋没自己。

5,打破自我限制。在求职应聘过程中,一些大学毕业生有自卑心理。特别是普通院校和大专毕业生。在求职时给自己设定了“心理限制”,常常对一些合适的单位和公司望而却步,结果痛失良机。求职失败。在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中,有许多人存在着“跳蚤式人生”,经历几次失败后,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于是心理高度就降得很低了。即使是最初的限制已经消失,他们也不能一如既往地去追求成功。在求职过程中,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因为追求不到,而是因为我们在心里面默默设了一个“心理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克服“心理制高点”,充满自信的面对认识。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毕业生大学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