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为本 发展至上

2009-12-30 09:52胡纯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平等自由正义

[摘 要] 本文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提出全新的发展观做机理分析。森认为,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也是促进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经济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是自由的扩展和增长。

[关键词] 自由;发展;平等;正义

《以自由看发展》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来的卓越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变狭隘发展观的旧范式,阐述人的实质即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全书论证,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乏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

一、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

在森的理论框架中,“自由”在发展中首先具有建构性作用:自由是人们的价值标准与发展目标中自身固有的组成部分,它自身就是价值,因而不需要通过与别的有价值的事物起促进作用而显示其重要性。同时,自由也发挥手段性作用,森在书中特别分析了促进发展的五种最重要的工具性自由: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担保以及防护性保障。

阐发这种以可行能力为基础的自由概念涉及经济学的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与哲理的分析。森先用三章篇幅(从导论到第2章)讨论了实质自由概念的各个侧面,然后在第3章中对实质自由的理论框架做了全面的介绍。此书主题的第一个命题,“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是一个规范性命题,主要是在这一部分讨论的。多年来,森在福利经济学领域作过许多重要的、开创性的基础研究,他对价值标准的哲理性规范分析,犀利而深刻。其方法的新颖之处,是从信息基础的角度来比较各种价值标准,论证他的自由观是信息基础广、包容性更强的价值标准。对于关心全面价值标准的人,这一部分的讨论极具启发性。森在规范分析中不遗余力地强调自由的建构性角色,例如,就政治权利而言,政治参与本身就是发展的目标之一,缺此无以谈发展。

然后,森用书中大部分篇幅进一步分析、论证此书主题的第二命题,“自由是促进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这是一个实证性命题,可以用经验事实来证伪。森曾经对发展中国家的各种问题作过广泛的研究,因而他可以用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发展过程各个阶段的经验事实,来进一步阐发、支持他的规范分析。他用大量证据说明,自由如何促进发展,而缺乏自由、压制自由如何阻碍发展,涉及的领域包括贫困、市场与政府的作用、民主、饥荒、妇女、人口和粮食、文化传统等等。

二、发展的目标和手段

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提出扩展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和主要手段。它们可以分别称做自由在发展中所起的“建构性作用”和“工具性作用”。建构性作用是关于实质自由对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发展的过程就是扩展人类自由的过程。对发展的评价必须依据这一点。按照对发展的狭隘观点,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政治参与、持有异见的自由,是否“有助于发展”?按照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包含错误,因为它不理解政治参与、持有异见属于发展自身的建构性要素。即使一个很富有的人,如果她被禁止自由地发表言论,或不得参与公共辩论与决策,也是被剥夺了他有理由珍视的东西。发展过程,按照扩展人类自由来评价,必须包括解除对这个人的这种剥夺。即使他对行使言论或参与的自由缺乏直接的兴趣,如不让他有行使这种自由的机会,仍然是一种剥夺。从扩展人类自由的角度来看发展,必须无可回避地正视这种剥夺。根据对发展的恰当解释,对基本政治权利自由和公民权利的剥夺之所以是值得关心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它们能对发展的其他方面作贡献(例如在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和工业化方面),而是因为这些自由本身丰富了发展的过程。

森在论述完自由的目的的实效性后又紧接着开始考察自由作为手段的实效性。森列举了5种类型的工具性自由:(1)政治自由。广义而言(包括通常所称的公民权利),指的是人们拥有的确定应该由什么人执政而且按照什么原则来执政的机会,也包括监督和批评当局、拥有政治表达与出版言论不受审查的自由、能够选择不同政党的自由等等的可能性;(2)经济条件。指个人享有的运用其经济资源于消费、生产或交换的机会;(3)社会机会。指的是在教育、保健等方面的社会安排,它们影响个人赖以享受更好的生活的实质自由;(4)透明性保证。是满足人们对公开性的需要,以保证人们在信息公开和明晰的条件下自由地交易;(5)防护性保障。即为了济贫、赈灾、救急、扶助老弱病残等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安全网;这些工具性自由能帮助人们更自由地生活并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整体能力,同时他们也互相补充。固然,关于发展的分析,一方面必须注意到使这些工具性自由具有重要性的目的和目标,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那些经验联系,是它们把不同的工具性自由结合成一体,并加强了它们共同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些联系对充分理解自由的工具性作用有中心意义。关于自由不仅是发展的首要目标,而且是它的主要手段的主张,尤其与这些联系有关。自由的工具性作用,是关于各种权利、机会和权益是如何为扩展人类一般自由的过程,所以扩展每一种自由必定对发展做出贡献。工具性联系比这样的建构性联系丰富得多。自由作为工具的实效性来自以下事实,即各种类型的自由相互关联,而且一种自由可以大大促进另一种自由。自由的两种作用就是这样通过经验关联结合了起来,把一种自由与另一种自由联系了起来。

为了说明政治自由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阿马蒂亚•森着重批判了亚洲新权威主义的发展观。他指出,不仅理论上强调亚洲文化特殊性的权威主义政治观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大量的实证证据表明,经济增长更多与友善的经济环境而不是严厉的政治体制相容。再进一步,经济发展还具有其他层面,其中包括经济保障,民主和经济权力的运作甚至能够有助于防止饥荒或其他经济灾难。因为权威主义统治者他们自己是绝不会受到饥荒(或其他类似的经济灾难)的影响,因而他们通常缺少采取及时的防范措施的动力。与此相反,民主政府需要赢得选举并面对公共批评,从而有较强的积极性来采取措施,防止饥荒和其他类似的灾难。在历史上,饥荒从来没有在有效运行的民主国家中发生过,无论是在经济富裕的国家,还是在相对贫穷的国家。此外,缺乏透明性担保也是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大量腐败行为盛行的根源,过度管制的经济则是腐败的理想温床。

三、伦理哲学中的经济——平等之于经济

平等被当代社会思想家普遍认为是公正的核心。但是,对于什么是平等,却有不同的认识。森分析了已经存在的三种平等原则,认为它们各有缺陷。

首先是功利主义原则。这个原则是由边沁、穆勒所提出的,把个人效用加总起来,使总和最大化。它假定每个人的边际效用,即从最后一单位上收入所获得的效用相等,实际上却忽视了个人偏好问题和效用的差别、不同。而这种“效用面前人人平等”、“最大效用是最大的善”的方法,重视多数人的利益,忽视少数人的利益,或者以牺牲局部、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取整体、多数人的利益,只能违背正义要求,造成理论上的反平等、实际上的严重的不平等。

第二是基于个人效用值的原则。它按照顺序排列进行个人效用大小,以此作为行为选择的根据。福利经济学(庇古的边际效用的递减律、帕累托最优)是主要的代表。但是,它忽视了效用的个人之间的可比性,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了其他人的福利。个人效用不可比是西方个人主义、理性主义思潮下天经地义的事,也是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基础。森认为,基于评判的社会选择,可以不考虑个人间的效用比较,但基于利益的社会选择,不可能避免个人间效用比较。如果允许个人间效用比较,阿罗不可能定理就不再成立;如果不允许个人间效用比较,阿罗不可能定理就毫无意义。要区分穷人和富人,就必须进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只有允许这种比较,我们才能进行社会判断,从而福利经济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第三个原则,罗尔斯在《正义论》一书中提出的基于基本权利和物品(权利、自由、机会、收入、财富、自尊的社会基础)的平等原则与差异原则,主张经济的、社会的分配应该在基本权利、机会上完全平等。如果的确由于客观的情况不平等,那么面对差异,应该优先考虑、倾向于社会最差成员的基本权利和物品的拥有量。这个原则对于森有强烈影响,他认为功用空间上的平等评价,导致从功利主义福利经济学在从总量上进行衡量的传统的整体分离。尽管森吸收了罗尔斯《正义论》的观点,对之进行了高度评价,但是,森认为罗尔斯的平等主义是十分极端的强平等观,是十分理想化、庞大的社会制度建构,再将不同权利和物品加总、取权时,就遇到了实际操作的巨大困难。

森认为人类社会对于平等和自由的追求是永恒的价值目标。人的自由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提高人的能力、获得收入的方法只是手段。贫困摧残了人的自由和尊严,改变贫困的方法,例如教育、卫生等就是希望实现富裕,由工具性的手段(外在价值),最终达到人的自由(内在价值)。

基于对人类社会自由的价值追求,我们应该认识不平等的社会问题和危险的后果。在社会生活中,有大量的不公平现象。失业是严重的经济不平等现象。在卫生保健与死亡率方面,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经济不公平。性别不平等和“失落的女性”现象,在世界上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失落的女性”指的是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女性死亡率过高和人为的存活率更低的恶劣状况。人为的女性更高的死亡率是对女性非常重要的能力的剥夺。从社会实际成员的合理性来看,社会安排中的特权不平等也是很难捍卫的。严重的不平等不具有社会吸引力,就是野蛮。对不平等的感受可能会腐蚀社会凝聚力,某些形式的不平等可能使得社会效率很难实现。

但是,森认为当代经济研究的局限在于混淆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不平等的概念。如果说需要抱怨的话,应该是在经济学中,将研究的重点仅仅局限于非常窄的领域,即收入贫困。这种局限的影响是忽视从其它角度看待不平等和公平,而这些方面对经济政策的制定有深远的影响。过度强调收入贫困和收入不平等,而忽略其它变量,诸如失业、身体疾病、缺乏教育和社会排斥等方面的剥夺,实际上扭曲了政策争论。不幸的是,将经济不平等定义为收入不平等在经济学中确实非常普遍,而且常常认为二者实际上是同义的。如果你告诉别人说你在研究经济不平等,别人立即就会得出结论,你是在研究收入分配。

认识经济不平等的视野,应该扩展到社会政策的安排、家庭成员之间的义务关系。实际上,经济其它方面,比收入对个人利益和实际自由的影响更大。例如,非洲裔美国人、印度的喀拉拉邦人相比,死亡率更高,这与带有很强经济意味的公共政策措施是有直接联系的:卫生保健融资和保险、公共教育提供、地区安全安排等等。死亡率差异,可以作为更深层隔离种族、阶层和性别的不平等的指标。与其他的剥夺(诸如营养不足和文盲)一样,死亡率的统计可以直接提供在一些重要的尺度上的不平等和贫困的状况。还有,因为家庭成员的收入是和其他家庭成员共享的,从收入差异角度无法分析性别不平等。为了获得更清晰的观点,我们需要通常被回避了的更多的关于家庭内资源分析的更多信息,象女孩被歧视、没有学习的权利、承担了更多的家庭劳务。但是恰恰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表明现存的机会不平等(获得外部收入、入学受教育等),对女性相对剥夺的存在。因此,对于经济不平等的现状分析和政策措施,应该从能力剥夺的不平等和贫困的更宽广的角度来进行。

森的研究表面上看是经济学问题,但是他认为在粮食问题后面,涉及粮食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是权利关系问题、社会制度安排问题。他的思想有广阔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价值)视野。森探讨了经济活动的决定因素在于权利关系,不仅有经济上的权利关系,而且有社会政治上的权利关系。建构经济正义,需要社会价值观念上的民主和平等。“森通过贫困、经济不平等进入到经济权利、经济正义,强调经济活动中的平等、民主、自由,反对旧的不平等的价值观念(性别歧视、权利垄断等),体现了西方现代正义观、人权观的主流思想。”(《以自由看待发展》,第25页)他与罗尔斯、诺齐克的正义论的差别,反映在他是由饥荒的具体现象深入到对于一般的正义的要求,达到经济伦理的思考,而不是一般的、抽象的设定再到实际的应用。

研究森的经济权利正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建构上来说,无论是经济学还是伦理哲学,都需要在学科的发展上进一步加以完善,吸收对方的优势。在道德层面上,我们应该重视弱者,从权利公正方面、社会制度方面帮助、对待他们,而不仅仅是人道方面的援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参考文献]

[1] 阿马蒂亚•森著.以自由看待发展.于真等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JP3]孙君恒,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J].阴山学刊,2003-1.

[3] 任旭刚、郝学飞.关注血肉之躯的经济学家——评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J].商界导刊,2002-11.

[4]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胡纯华,女,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师,哲学硕士.

猜你喜欢
平等自由正义
实践正义是否可以脱离理论正义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