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保
摘 要: 虚拟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虚拟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较好地弥补社会实践教学的不足。“基础”课在实施虚拟实践教学 时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对“基础”课虚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增强 该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虚拟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3-0092-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 要解决大学生知的问题,更要关注大学生行的问题。因此,如何摸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 模式或体系,使大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轻视倾向和背离情绪转变为主动和乐于接受,真正将德育知识内化为自身品格,充分发挥“基础”课的人文功能和思想道德功能,就必须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构建科学的虚拟实践教学的体系,是“基础”课创新型 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的必然需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一、“基础”课实施虚拟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基础”课的特点之一是教学内容十分广泛而教学时数有限,形成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实践 教学被看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自从05年方案出台以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 门 课程均已普遍重视起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分为社会实践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两种模式, 虚拟实践教学法的提出,共重要的现实依据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空间与时间的有限性 [1]。 所谓虚拟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社会实践教学而言的,主要是利用学校内的实践教学资源,创 设出实践教学情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一种准实践教学模式。 虚拟实践教学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以现有的资源、特定的环 境,最大限度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众所周知,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是贯彻“基 础”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举措,但是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却又受到教学时间、教学经费 、教学基地以及组织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开展,仅靠极少的社会实践活动远不能满 足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所需。当前部分高校“基础”课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处于难以实施甚至 是空白状态,在客观上导致教学过程的途径狭窄和手段单一,已成为大学生对该课程不满意的原因之一。虚拟实践教学以其自身优势能够弥补社会实践教学的不足,更好地体现 出“基础”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虚拟实践教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实施 上简便易行。由于其是虚拟的,主要利用校内教学资源,不需要大量经费保障,受时空因素 制约小;二是针对性强。围绕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现实进行设计,教学目的性很强,使教学 目标能够有效实现;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给学生平 等的参与机会,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
二、“基础”课实施虚拟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实施虚拟实践教学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形式的作用, 实现教学目标。
(一) 针对性原则
“基础”课是一门针对性、现实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这里强调的针对性, 一是要针对学生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展开。对于学生自身遇到的种种 情况,如心理上的、学习上的、生活上的诸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何种实践的形式 来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目的;二是要针对现实社会 中出现的某一现象而展开。这主要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即指学校生活范畴以 外的问题,不是学生自身引起的问题。实践教学主题针对性强,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关注,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去思考、去体验,做到既关注自身,又关注社会,从而有所收获 。
(二) 融合性原则
融合性原则是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最佳 切合点。融合性原则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定要有方向性融合,否则,就有可能离开主题 ,失去实践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融合性原则不能离开针对性谈融合,融合还要把握住时机 ,突显其时效性,否则,时过境迁,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对任 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对理论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把握,并适时地把 这些知识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学生自身中去,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如果盲 目联系实际,牵强附会,会导致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感到迷茫。甚至由于教师附意性、片 面性的影响,往往使学生怀疑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如有的教师一讲联系实际就把社会传闻、 街谈巷认搬上课堂,社会上炒作什么就联系什么,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庸欲化[2] 。这就要 求教师要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要求教师有宽厚的 知识基础,否则很难做好融合这一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
把握好这两个原则,是顺利实施虚拟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融合性原则是基础,如果对理论 知识和实际的融合性把握不好,就很难做到针对性、时效性;针对性原则是方向,起指导性 作用,如果没有针对性,就会无的放矢,教学活动就会背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这两个 原则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不能孤立地看待。
三、“基础”课虚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虽然虚拟实践教学形式被普遍采用,但一些高校开展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统筹规划,对于虚 拟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筛选、形式设计上缺乏系统的分析与思考,也没有建立适当的 管理和评估机制。虚拟实践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这 一 教学模式的优势,就必须构建起一种科学的、具有操作性的虚拟实践教学的体系。
(一) 制定虚拟实践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为虚拟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确定了基本方向 。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要从其与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上来判断。如果教学目标得到了充分 实现,即表明该门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实效,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合理的[3]。因此, 虚拟实践 教学目标成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驱动作用。虚拟实践教学既要 有总的目标,也要有具体目标。总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法律素质,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该课程教学要贯彻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为主线,以理想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为主体内容的思路,对“五观”教育 ,应分别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以理想观教育为例,通过一次虚拟实践教学活动,要求 大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理想信念对于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在生活、学习过程 中自主地确立起远大理想,坚定人生奋斗不息的信念。
(二) 科学安排虚拟实践教学内容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素材,直接关系到广大同学的学习兴趣 和虚拟实践教学的效果。实施虚拟实践教学要遵循“贵精不贵多” 的原则,教学时数应以1 0学时左右为宜。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并充分考虑到大学新生的身心发 展特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够稳定,容易受 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盲目性、冲动性尤为突出[4]。因此,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如何 发挥所选 择素材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教师要精心筛选有代表性、针对性、时代性的教学素材,所选 素材与讲授的内容要有紧密的联系,并明确每一次实践教学的主题。比如在讲人生价值、人 生意义的内容时,就可选择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从飞的例子。从飞将自己毕生献给 了中国的慈善事业。他身为深圳的一名著名歌手,家里却一贫如洗;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 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他在10年时间里参加了400多场义演;他身患晚期胃癌,却 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这个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怎样生活才最有 意义?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讲授的高度关注,积极思索, 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 虚拟实践教学的形式选择
虚拟实践教学摆脱了以往政治理论课满堂灌的僵化教学形式 ,以其生动性、直观性、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受到学生的欢迎。虚拟实践教学的开展应以 专题的方式紧密结合内容进行设计,如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演讲、辩论、热点问题评析 、知识竞赛、大学生自编短剧、校园调查活动(大学生的消费观、诚信观、择业观、恋爱观 等)、校园内的心理咨询、模拟法庭等,根据内容可以起名诸如道德观察、心理访谈、法眼 观察、法律门诊等等;也可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加强学生与任课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 生在虚拟情境中更能说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任课教师要根据沉重实际情况及各章节内容 创造性地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将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 作用协同有效发挥[5]。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提 出问题,善于对学生作正面引导。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动手动脑 ,一方面,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理论 问题的认知度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虚拟实践教学的管理
计划制定后离不开切实的贯彻,不能流于形式。实施上要着力形 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模式,并纳入该课程的教学计划。强化管理机制建设,制定《虚拟实 践教学实施管理办法》,明确管理主体、管理程序、任课教师职责等内容。管理主体以学校 教学管理部门、承担课程的院系和教研室为主,学生所在院系为辅,具体检查落实情况并积 极提供指导和帮助。特别是校内实践基地,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检查,另一 方面要协调好与相关院系关系,以保证充分发挥这些基地在虚拟实践教学的作用。
(五) 建立虚拟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这是检验虚拟实践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应建立一个专门的考核评价小组。具体要 明确以下几点:一是评价者,包括教学管理部门、教学部门、学生辅导员、学生等;二是评 价对象,包括对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组织实施情况、学生参与程度、教 学效果进行评价;三是评价方法,可采取调查询问法、组织交流法、师生反馈法等;四是评 价记录,通过对评价记录的分析,找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钟来全.浅议虚拟实践教学法[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12.
[2] 肖贵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联系实际[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57-59.
[3] 王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 06(6)146-147.
[4] 冯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7(7)153 -154.
[5] 胡菊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体系构造初探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37.
[责任编辑:吴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