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重保障,促内涵,打造均衡优质教育

2009-12-29 04:41龙建刚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开平市开平市政府

龙建刚

近年来,开平市委、市政府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教育先行”的思想,努力推进全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普九”五率连续二十年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要求;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优质学位100%,是江门市高中优质学位比例最高的县市之一;打造出一大批等级学校和规范化学校;培养了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在2005年制定的开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于2010年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目标,2008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审时度势,提出于2009年创建教育强市,全市教育发展再次提速。

开平教育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其重要原因就是党政部门牢固树立教育保障“三优先”意识,促进了全市教育内涵“五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硕果累累。

教育保障“三优先”

一、优先投入,保障教育可持续

多年来,开平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政府为主、社会支持、热心人士捐助”的多元投入机制,逐年加大教育投入。一是落实“三个增长”。教育经费财政拨款增长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007-2008年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29254万元、34254万元,分别增长21.98%、17.09%;2007-2008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31461万元、34081万元,分别增长2.25%、8.33%。财政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2007年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分别为1803.26元、2485.17元、2909.18元、2143.30元;2008年分别为2052.48元、3076.49元、3121.14元、2429.03元。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7年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291.99元、605.38元、227.86元、211.76元;2008年分别为499.67元、1022.05元、251.45元、233.33元。二是保障专项资金拨付到位。2006-2008年全市共安排用于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资金1602.74万元,依法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共6040.7万元,全部拨付给教育。三是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春,全市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共有88730名学生享受了免费义务教育,总额3122.74万元,市财政负担2499.11万元。同时,市政府还担负起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责任,较好的实现了区域教育公平。四是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开平市坚持全市教职员工工资发放市(县)长负责制,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完善的教职员工福利保障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教师住房问题、医疗费问题;通过招考录用代课教师为聘用教师等途径,妥善解决了代课教师问题。2009年全市顺利实行了教师工资待遇“两相当”。

开平市是著名的侨乡。市委市政府充分挖掘“侨资源”,联络侨情,调动和激发了华侨、港澳台同胞支持公益事业的热情,为发展开平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全市华侨、港澳台同胞为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共捐出善款达3.5亿元。

二、优先规划,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

2005年开平市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目标,2006年召开全市创建教育强市动员大会,启动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程,2008年作出了加快创建教育强市进程的决定,并制定了《开平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实施方案》,成立了开平市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市委书记冯立坚同志号召全市各级要把思想统一到“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认识上来,对教育发展的问题要“高看一层,厚爱一分”,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政府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创建教育强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组织召开了创强工作协调会和镇委书记创强专题会议,提出创强要做到“三到位”:一是思想要到位,进一步深化对创强的认识;二是资金要到位,进一步加大对创强的投入;三是责任要到位,进一步加大推进创强的力度,要求各镇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必须要鼓足干劲,坚定决心,全力出击,确保如期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

三、优先解难,确保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多年来,开平市不断强化教育的政府行为,坚持“两个制度”,切实解决教育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坚持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镇党政领导挂钩联系学校的制度。每学期开学、高考中考前夕等重要时段,市四套班子领导、各镇主要领导均深入到挂钩学校,现场办公,帮助学校解决困难和问题,鼓励师生团结拼博,勇创佳绩;每年教师节期间,市四套班子领导均深入到挂钩联系学校慰问教师,市委市政府举行全市教育教学总结大会或先进教师代表座谈会,表彰和奖励先进,这项工作已成为一个制度。

教育专题会议制度。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市委、市政府围绕创建教育强市这一中心工作,先后召开了7次常委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统一思想,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加快创强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创建教育强市的任务;召开了3次跨部门创强工作协调会,理顺关系,达成共识,畅通渠道,并召开了全市性的创强工作现场会,交流工作经验,推广良好做法,有力地推进了创强进程。

教育内涵“五优化”

开平市委、市政府的“三个优先”和社会各界人士及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大力支持,为开平教育的优质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实现“五优化”。

一、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分布

开平市根据农村生源逐步减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发展,创新学校布局调整的工作思路,将布局调整与改造学校危房相结合,与改造薄弱学校相结合,与建设规范化学校相结合,印发了《开平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统一目标,细化要求,落实责任,明确验收标准,规定完成时间,实现一镇一方案、一校一章程,有效指导和规范全市学校布局调整和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全市教育资源得到全面整合和优化。据统计,从2006年到现在,全市投入5亿多元,将原有的272所中小学调整为现在的115所,撤并学校157所。全市中小学实现规模化办学,小学校均规模达816人,初级中学校均规模达1302人,普通高中校均规模达1904人,中职学校校均规模达2388人。目前,全市115 所中小学,规范化学校有 103所,占学校总数的96.26%,其中等级学校82所。全市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较好地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

二、技术装备优化,教学手段走向现代化

开平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高度把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建设与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好常规性装备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筹措资金,加大投入。近年共投入500万元充实常规教学仪器配备,投入810万元新建理化生实验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准备室共261间。一手抓好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建设,2006年至今,全市共投入6310万元,新建多媒体电脑网络室120多间、校园网100个,新增电脑11000多台、电教平台1008个。目前,全市有110所学校通过光纤和其他方式实现“校校通”,共享省市信息资源库;全市各类学校有计算机室182个,电教平台1286个,学生用计算机11600多台,教师用计算机4000多台,学生平均人机比10.5∶1,教师平均人机比1.8∶1。

三、教师队伍优化,优秀团队发展壮大

多年来,开平市坚持“教育发展,师资先行”战略,积极实施“强师兴教”“强师兴校”工程,努力培养和造就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落实聘任制,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2005年,开平市出台了《开平市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开平市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实施办法》,并于2006年开始实施。通过这项人事制度改革,破除了干部、教师职位终身制,实现了用人制度上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全面调动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009年,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市教育局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开平市第二轮中小学教职工聘任工作方案》,实施第二轮聘任工作,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结构,激发了学校领导干部和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实施“支农”工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开平市教育局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城乡师资的调配,实施“支农”工程:一是凡被该市新录用的应届毕业生,先要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市教育局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出台了《关于在城镇部份学校选派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通知》,从2006年3月起每年从部分中小学选派50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对应学科顶岗教学;三是从2009年起,凡是中小学教师申报高级职称的,必须有至少一年到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通过实施“支农”工程,促进了开平全市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广纳优秀人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近几年来,开平市通过两条途径吸纳优秀人才。一是面向社会招聘,市教育局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和开平侨乡网刊登招聘教师启事,通过考试、考核等方法吸收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二是面向高等师范院校招聘,由市教育局领导带队,组织校长前往高等师范院校,通过面试等形式引进应届优秀毕业生任教。2006—2009年开平市共引进骨干教师和应届优秀毕业生953人充实教师队伍。

加强理论培训,转变校长、教师教育观念。首先抓好校长培训。市教育局每年均邀请著名大学教授、省教科所专家和知名学校校长前来为全市中小校长授课。组织校长到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考察,2008-2009年,共组织了100位校长到北京、上海、江苏、广州等地跟班学习或参加培训;积极联系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前来开平举办研究生班培训。其次是多渠道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市教育局每学年均组织新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德育专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研讨,不断加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度,并从省内外邀请教授、名师前来传经送宝。第三是积极打造“明星”团队。市教育局主动服务,为校长、教师的成长和成才营建平台,创造条件。一是通过推荐、培训等途径,推举一批校长、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江门市级和开平市级的比赛和培训,展示能力,提升自我,成名、成家;二是通过表彰、宣传等方式,在学校和社会上树立了一批成绩突出的校长和教师典型,打造出一支“名星”团队。2006年至今,全市共有1900多人次受到国家、广东省、江门市和开平市表彰。

四、办学内涵优化,学校品位日益提升

多年来,开平市委、市政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把建规、促优和创建教育强市结合起来,加大学校规范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创国家级优质名校。开平市坚持高中教育发展“两手抓”,一手抓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发展,2003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开平一中和开侨中学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对象,给予大力支持。进入2006年后,创示范工作全面提速,效果显著,11月和12月,开平一中和开侨中学分别顺利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2008年4月,两所学校又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一手抓职业技术教育做强做优。继2001年吴汉良理工学校创建为国家级重点职中后,2004年,开平市启动了开平机电学校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中工程,各项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该校于2006年10月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职中评估。为进一步加快机电学校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市政府大力支持学校扩容,校园面积由原来的66亩扩大至150亩。

建高标准规范化学校。开平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人口发展情况和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在三埠城区认真规划,建设高标准学校。2007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发动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得到世界谭氏宗亲会的大力支持,兴建一所全寄宿初中——世界谭氏中学,工程于同年1月动工,政府首期投入2500万元,世界谭氏宗亲会捐资1000万元,按照广东省一级学校标准兴建,9月首期工程投入使用,至今年,学生人数急增至2500多人,成为城区热门学校。

五、镇级教育资源优化,加快创建教育强市步伐

开平市委、市政府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等情况,将创建教育强镇,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首次确立长沙和三埠两个街道为全市首批教育强镇(街)创建对象,加大指导力度,两个街道分别于2007年12月和2008年12月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街)督导验收。2009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形势的发展,重新调整创强思路,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创强步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9月,又有3个镇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街)督导验收,另外有6个镇正全力以赴做好迎接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的准备,镇级教育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一、特色教育耀侨乡

开平全市有60多所学校积极探索和创新特色教学,涵盖21个项目,涌现出一批特色品牌,如书香校园、英语、科技、舞蹈、书法美术、朗诵、象棋、乒乓球、篮球、武术等特色教学,培养了大批“合格+特长”的学生。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全市有1000多名美术特长生参加了由开平市委、市政府举办的“爱我侨乡、爱我碉楼——千人绘画大赛”活动,创作出300米侨乡碉楼文化长画,创下该市乃至江门地区美术作品之最。该市各学校秉承曲艺之乡的光荣传统,积极利用区域资源开展艺术教育,定期举办师生曲艺汇演和“小小家”才艺表演比赛,打造出一批艺术教育特色鲜明的学校,造就了多位有名气的曲艺童星。如长师中学享有“诗歌校园”的美誉;新安小学的民乐演奏曾代表江门市参加省比赛,荣获一等奖;达德小学谭富元同学,参加2006年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侯宝林杯”曲艺大赛,荣获银奖;长师附小林豆豆同学参加2007年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神州大舞台”表演,荣获一等奖。全市学校积极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定期举办中小学排球、篮球、田径运动会等体育比赛。祥龙小学等学校成为江门市首批体育特色学校。目前,全市有24所学校被命名为开平市级以上的特色学校。

二、高考成绩连年突破

近年来,开平市高考成绩均有新突破,整体成绩居江门市前列,特别是2006年,开侨中学陈智发同学以总分和数学科均900分的成绩,成为当年广东省高考“双料”状元,这是当年全省县级市中唯一的一位高考“双料”状元;第一批入围人数471人,本科以上入围人数1736人,前三批总入围人数3839人,万人入围率56.5%,均居江门市第一。2009年,高考整体成绩又有大幅提升,前三批入围人数4197人,首次突破四千大关;总分645分以上总人数居江门各市(区)第一位,本科以上和前三批以上入围总人数均居江门各市(区)第二位。体艺类高考成为开平以至江门地区高考的一大亮点,整体成绩保持在江门市前列,其中2006年各批次入围总人数均居江门各市(区)第一位;2009年本科以上入围总人数居江门各市(区)第一。

三、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

一是办学规模扩大。2006—2009年,平均每年职业中学招生数保持在3600人以上,目前全市职业中学在校生达9591人,创历史新高。二是办学品位提升。全市职业中学共开设了25个专业,基本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旅游餐饮等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吴汉良理工学校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和开平市机电学校的数控技术专业均为省重点建设专业,两校的实训基地也是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在全市4所职业中学中,有2所是国家级重点职中,有2所是地市级重点职中。三是办学效益明显。2008—2009年全市职业中学毕业生“领证率”均达97%,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就业对口率和巩固率均达80%,毕业生成为了企业首选聘用的对象。

猜你喜欢
开平市开平市政府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市政府召开党组会议
翻译语言的另一角度解析:浅谈“楼”和“庐”的英译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万紫千红春满园 扶困恤孤暖人心
古镇开平
1959
—2014年开平市暴雨的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