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荦荦大者,大唐移动以其TD-SCDMA闻于世人。不过,TD从标准确立到大范围商用,经历了以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大唐移动也一直饱受质疑与曲解。回望过去,正是得宜于独立的、学习型组织模式的管理、大唐移动才坚持到了今天并成为了行业引领者。在“加工主导”、研发薄弱的中国企业大环境下,大唐TD研发的组织模式和领导力或可独照未来企业的路
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企业如果在自身没有
盈利的情况下,以巨额贷款投入技术研究,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行为,但对承载了民族情结和国家意志的大唐移动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移动”)来说,这种冒险却已基本成功着陆。
TD-SCDMA(以下简称TD)标准的诞生,成为中国百年电信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企业第一次提出了被国际认可的通信标准,同时也为移动通信产业从技术输入模式向技术输出模式过渡奠定了基础。但TD从标准确立到大范围商用,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因TD而生的大唐移动,不但凝聚了创始团队成员的民族情结和产业发展的愿景,更经历了无数的质疑与曲解。而TD标准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更是几度遭遇生死考验。
从TD最初的孵育开始,大唐就一如既往地推动其技术和标准的发展,以及TD产业群体的壮大。大唐移动不但主导了TD标准技术的长期演进,同时在4G国际标准研究中也占据了领先地位,甚至在研发人员有些流失的2008年(大唐是TD人才的“黄浦军校”,TD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大唐人才挽留带来了挑战),仍拿下了中国移动公司TD二期设备招标的头筹,顺利实现了从研究所型企业向市场化企业的转型。作为国际电信行业3G标准的拥有者,大唐移动的创新精神和研发能力已经固化为一种组织特征,而不再是带有个体行为的特色。
正如大唐移动的管理者所言,“当领先已经成为一种生存方式时,创新就是家常便饭。”为什么领先可以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创新基因怎样被植入企业?当我们试图寻求答案时,发现大唐移动员工身上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敢为天下先”的心智模式,以及自我超越意识下的全员领导力,还有包容的文化、独特的精神激励法,完全符合一个学习型组织所应有的特质。正是这些修炼,加上耐心和执著,以及国家的支持,最终成就了大唐移动和TD的成功(图1)。
愿景的持续驱动
很多人难以理解大唐移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使命感”常常被人耻笑为虚伪和“假大空”。然而“使命感”正是学习型组织中最不可或缺的要素——愿景——的代名词,也是所有行动的重要推力。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曾引述英国作家萧伯纳的话说:“生命中真正的喜悦,就在于你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它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狭隘地拘于一隅,终日埋怨世界未能给你快乐。”彼得·圣吉认为:“如果没有共同的愿景,就不会有学习型组织。”
很多企业未必能顺利找到符合全体员工共同愿景的目标,但大唐移动的优势在于,它本身便是为了使命和愿景而生。自成立时便聚集了一批有着共同使命和目标的人,这个目标便是“推动TD的发展和中国通信事业的领先”。
故事可以追溯到1995年,当时原邮电研究院(大唐集团的前身)刚刚完成了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研究(GSM)项目的攻关,移动通信市场也出现了国产设备,但国产设备在市场上所获得的订单规模与几千亿元的GSM网络建设总投入根本无法比拟。时任邮电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李世鹤认为,没有自己的技术标准,不掌握专利和知识产权,是中国移动产业一直受制于人的根本原因。他当时已经开始着手对第三代TD标准进行研究,李世鹤的做法得到了当时邮电部科技司司长周寰等领导的高度认同和支持。
1998年1月,邮电部香山会议正式决定中国将向国际电联提交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大唐TD研发团队平均每周工作超过70小时,终于在1998年6月30日向国际电联提交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通信领域的候选技术标准。2000年5月1日,中国的TD-SCDMA标准被国际电联认可;1年后被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组织接受为三大主流标准之一。为了尽快推动TD标准的完善和大规模商用,2002年2月,大唐中央研究院、上海大唐等从大唐集团剥离出来,正式组建大唐移动公司。
“建光荣的国家队,做自豪的大唐人。”大唐移动管理层一直对员工灌输着这样理念:我们所做的事情对中国乃至世界移动通信产业格局都将带来深刻影响,直接代表国家利益,创造着历史。当个人价值通过社会价值和国家利益的实现,提升到“为国效力的无上光荣”层面时,“引领通信标准,打造民族自信”的共同“愿景”,成为了大唐移动员工的信念及工作时的自发性动力。而这种“自发性”正是一个研发机构保持研发创新的源泉。
日本京都陶瓷的创办人稻森胜夫认为,要开发员工的潜能,必须对“意愿”与“服务世界的真诚渴望”等人类心灵活动有新的理解。这正是大唐移动对于“国家使命感”的一个注脚。
“敢为天下先”的心智模式
大唐移动将“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敢于胜利”总结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事实上,这些正是大唐移动公司成功的“心智模式”。
管理学家发现,有些想法和措施无法在一些企业中得到推广,不是想法本身不合理,很多情况下是这些想法与企业员工的“心智模式”相抵触,“心智模式”是员工内心对周遭世界的看法和认知。
大唐移动提供了一个正面案例。当大唐移动研发人员掌握了3G标准的核心专利后,在3.5G、3.75G的演进及4G标准的领先研究中,“敢为天下先”自然成为一种惯性行为。大唐移动副总裁段伟伦作了个形象的比喻:“当你在治安不是很好的环境下,让一个孩子去银行顺利取了1万元后,第二次就可以大胆地让他去取1.5万元。”孩子对于自己的认知也会变成“我可以继续顺利而安全地取钱回来”。
“如果团队无法攻克某个难关,我们可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