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协作

2009-12-29 00:00:00赵嘉敏
中欧商业评论 2009年8期


  《失控》一书值得向您推荐,而且是满怀热情地推荐。首先请允许我讲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由机器人做主的世界,他们的外形不再按照人类的模样设计,以前的设计原则皆被抛弃。人类的智慧在电子章鱼面前相形见绌,只能龟缩在一个所谓的圣地里。
  这是电影《骇客帝国》中的一个情节。而电子章鱼进攻锡安的那一幕,被认为是对人类未来的一个预言。和其他关于机器人进攻人类的电影相比,《骇客帝国》更让人不寒而栗,因为它不是简单的幻想,而是基子生物群体的—些特征并将其在网络世界中放大而提出的理性思考。
  当我们在掏造一个分布意义很强的网络的时候,是否会想到,我们已经开始了自我消解?骇客就是分布节点上的创造者,也是这个看似井井有条的世界的破坏者。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就像《失控》的作者Kevin Kelly(简称为KK)所表达的那样,我们必须承认也许某天会败于我们亲手创造的客体。
  据说沃卓斯基兄弟就是因为看到了《失控》而产生了拍这部电影的冲动。只不过他们认为人类的自我拯救在于一个NEO,而KK则认为无需拯救。
  事实上,《失控》中文版的出版也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事情。本书的主体内容在译言网上发布之后,利用网友的力量,完成翻译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译言网创始人之一的赵嘉敏说,对于这样一本晦涩并且术语繁多的著作,2个月的翻译时间无论如何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创造奇迹的就是网络这个看不见边沿的分布系统。
  《失控》中文版是一本“未来之书”,有关组织的未来,有关行为的未来。值得关注。
  21世纪,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津津乐道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长尾、免费,我们欢欣鼓舞于个体地位的日益凸显——你、我。然而这些仅仅是前奏,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变革——大规模社会化协作,才刚刚露出头角。
  任何一个组织的运作都离不开协作。协作的“物理”基础(或者说条件)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突破了空间的限制,甚至突破了数量的限制;整个世界都被拉平和缩小;远程协作的项目组、团队、公司比比皆是。在此基础上,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大规模社会化协作正逐渐“浮现”出来。
  
  浮现:自底向上
  
  “浮现”,正是大规模社会化协作的关键词。它代表了至少两个含义——“自底向上”和“层级”。
  传统的组织运作,讲究的是自顶向下的管理和控制,讲究的是精确、可控乃至可预测。功能的划分也是自顶向下的解耦。对于一个小型甚或中型的系统来说,这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对于一个大型的复杂系统——特别是底层节点充分互联的系统来说,实现解耦和精确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系统功能的划分和实现是一个自底向上的浮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个嵌套层级:低层的个体相对活跃,应变快,功能简单;高层的个体相对迟缓,应变慢,功能复杂;高层个体通过抑制、引导等手段,在低层个体行为汇聚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功能。
  这里所提到的“层级”并非阶级的层级,而是功能的层级。在协作的最底层,是所谓的“乱众”(mobs),是所谓的“渺小而愚钝者”(little & dumb thing)。那些高层的个体们——姑且称之为“精英”吧——无非就是传递中的一个环节,行使不同的功能而已;对于更高的层级来说,同样是“渺小而愚钝者”。
  层级而非阶级的另一个体现还在于,哪怕是最顶端的层级,都有可能“屈从”于最底层的群体意志,如同蜂后一样,在分巢的过程中,只是蜂群的“谦恭的跟随者”。这种彻底的分布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间层级成为既得利益阶级,阻断信息自底向上的真实和有效传递。
  这种“浮现”,正是“失控”的精髓;而“失控”所失去的,正是自顶向下的单向控制。
  
  失控:群体意志的胜利
  
  这听上去很美,但有真正的意义么?“失控”所失去的并不仅仅是自顶向下的单向控制,还失去了对事态发展的可靠把握。未来,似乎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不可知性。
  其实,所谓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是相对于某种特定的意志。“失控”的系统总能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它反映的是群体的意志。这里涉及协作的另一个“软件”基础——信任。从微观的角度,需要个体与个体间的信任;从宏观的角度,“失控”的系统是对群体的信任和认同。
  能在企业级的范畴实现失控么?惠特利在她的《领导力与新科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讲述自顶向下的层级和控制正是所谓“信息沟通不畅”的罪魁祸首。她鼓励企业充分共享信息,尊重各个层级中的活跃性,勇敢面对动态的平衡。《失控》这本书的协作翻译,同样是一个典型的“失控”案例,它所收获的已经远远超出了翻译本身。作为其见证者,我为这些译者、这个过程而感动、而骄傲。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作者Kevin Kelly在《失控》第一章中何一段话让我震撼。原文语境表面上是说机器的,但我相信,任何一个读完此书的人,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感悟:“人类的创造力,也许总是属于那种华丽绚烂的类型,但还有另外一种类型的创造力值得一提——一种藉由无数默默无闻的‘零件’通过永不停歇的工作而形成的缓慢而宽广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