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北省赤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

2009-12-29 00:00:00温美军熊晓芹敦永杰
中国市场 2009年27期


  摘要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对如何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管理措施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对从事农田水利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432(2009)27-O006-0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1 赤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供水成本过高。这主要是针对提水灌区而言,在水费构成中,电费所占的比例高达50%以上,若按成本水价收费,严重影响农民用水的积极性;若低于成本水价收费,灌区就要亏损经营。
  (2)输水损失大。一般来说灌区地形相对比较复杂,输水距离较远,多采用渠道输水,土渠过水的沿程渗漏损失相当严重。即使是干支渠防渗的渠道,其田间渗漏损失仍有30%左右。
  (3)种植结构不合理。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一般是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相关联的,众多提水灌区地形破碎,地块较小,大多数以粮为主,如果水费过高,灌溉效益将呈负增长,这就是常讲的“增产不增收”。
  (4)交通不便。赤城县乡镇、村庄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普及增加了难度。
  
  2 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全面加强工程建设和建后的运行管理
  一是加强工程建前规划设计。解决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工程形式选择要本着因地制宜、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工程规模以小型工程为主。
  二是加强工程建设中的运行管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以县、区为单位,由水利、发改、财政、审计及有关乡镇成立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作为县、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统一建设管理单位,并由县、区管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项目施工合同。
  2,2强化管理机制,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一是安全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在国家帮助下兴建的公益型水利基础设施,属村民集体所有,其坚持谁建、谁有、谁管、谁用、谁维修、谁更新的原则。水利部门代表国家进行指导和监督,贯彻建管并重的方针。该项目是由国家扶持进行改造和续建的工程,逐渐增强群众水商品意识,满足管理、运行、维修、更新的需要,真正做到以水养水,保持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项目建成后,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逐步稳妥地进行管理机制的改革。二是管护措施,在项目区内,无论井灌区或自流灌区建后必须建立相应的专管机构,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县水利部门和乡镇主管部门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作为一项经常性重要任务来抓,帮助基层管护组织切实克服和解决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工程运行管理期间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体制。对于赤城县新建或续建的小型灌区工程,县水务部门和乡镇主管部门要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方式,并负责工程的日常经营和维修,同时按照以水养水的原则,有偿供水,用于工程正常运行、维护、改建以及设备更新,确保工程良性循环。
  在管理过程中,对工程进行承包、租赁或集体统管,但不论采用何种管理方式,都必须制定严格的工程管护制度,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实行用水收费制:以满足工程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