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编写出《快乐学》

2009-12-29 00:00:00毛志成
人民论坛 2009年1期


  
  将快乐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来编写,这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化程度大提高的标志之一。
  人们常把若干年前的社会称之为旧社会,把后来(至今)的社会称之为新社会。旧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活得很苦,包括行为上的劳苦和心理上的痛苦。那时,写劳苦、饥苦、痛苦的文章太多太多了,语句中就有“牛马不如”、“欲哭无泪”等等。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不知快乐为何物。而有条件研究快乐这门学问的人,也无非是这样那样的寄生虫。即使写出了一部《快乐学》,也只能是假话或废话,撒谎的成分居多。
  新社会的千种之新、万种之新,首要的标志就是快乐的事多,快乐的心态是人们的主要心态。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快乐实在少之又少。某些确实感到快乐无比的少数人,恕我直言,君子少而小人多、恶人多。而小人、恶人即使成了“福气人”,也压根儿就不懂得快乐的真义。故而在那样的形势下,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具备写出真正《快乐学》的基本德智。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之后,快乐的事和快乐的人多了,这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快乐的人是否真的能写出或读懂《快乐学》?我们也应当质疑。我的看法是:不能,或很难。
  头一个原因是:苦得太久或苦得成了惯性的民族,很可能苦得麻木了,很难让那些“苦细胞”一下子苏醒起来。即使他们冷不丁地遇到了快乐之事,他们的快乐在性质上是良性之乐多还是恶性之乐多?这也是值得正视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看看那些乐得极端、乐得过度、乐得高于大多数人的人,以什么样的人居多?肯定不是十足的平民百姓,而是这样那样的“人上人”。若是寻根问底地说,看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快乐度”高低,恰恰要以大多数平民百姓的心理状态为主要依据。“人上人”的快乐,只要是以人上人自居,陶醉于人上人的生活,他们的快乐也必将以恶性快乐为主。不傲视人,不欺压人,不凌辱人,便乐不起来。真正的快乐也不同于自我式的享乐,不同于借用各式热闹场合去搞娱乐,更不同于从他人的不幸中取乐,当然也不同于坐在物质的堆上作乐。真正的快乐是良性精神、良性心理、良性趣味的总和!
  把话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真正的快乐只属于良善之人,正义之士。而心术不正或离开损人利己、仗势欺人便不能活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快乐的,他们的所谓快乐无非是在某种感官刺激下的一种无序振颤。
  此外,真正的快乐绝不能远离奋斗,无奋斗便无快乐可言。奋斗的真义是对种种美好愿望的一种追求,对种种所遇困难(包括艰难险阻)的一次次克服。连这样的心思都没有了,安于坐享其成或坐吃等死,故意大喊大唱“我快乐极了”,实质上是另一种病态呻吟!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快乐是奋斗的孪生姐妹。
  越是遍地都有快乐的社会和时代,越要深读《快乐学》的上篇、中篇和下篇。上篇是道德篇,中篇是奋斗篇,下篇是幸福篇。而幸福篇才是最重要的一篇,这是因为:幸福的涵盖面要比快乐大得多,宽泛得多,深邃得多。也就是说,幸福是快乐的质量提高和品位升华。(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