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突出强调“不折腾”

2009-12-29 00:00:00迟福林
人民论坛 2009年1期


  
  当前,我国已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到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的发展型阶段。这一发展阶段的历史性提升,既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果,也对新阶段改革的目标、任务、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方式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利推进改革?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推进新阶段改革的基本要求。
  改革共识正在弱化,改革动力日益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要毫不动摇
  进入新阶段,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加,应在形成改革共识中排除干扰,坚定改革不动摇。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背景下,要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在新起点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新阶段之所以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就在于改革的现实需求更为迫切。一方面,市场化改革尚未到位,要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取得突破。例如,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008中国改革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0.66%的专家认为,2008年我国垄断行业改革基本没有进展。因此,如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推进包括垄断行业在内的改革进程,是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另一方面,面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排除各种干扰,进一步形成新的改革共识。问卷调查还显示,75.41%的专家认为新阶段的改革共识正在弱化,改革动力日益不足,受既得利益掣肘的现象逐步严重。如果说过去改革的干预主要来源于“左”和“右”的话,那么,新阶段改革的阻力更多来源于社会分化背景下利益因素的掣肘,这使得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要毫不动摇,并争取未来几年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
  要科学设计改革方案、合理安排改革优先顺序,在政策调整中深化改革不懈怠
  进入新阶段,改革中出现矛盾只有在改革中才能得以解决,应深化改革不懈怠。当前,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不仅在于改革远未完成,改革仍需打好攻坚战,而且更在于改革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要矛盾越来越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第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例如,2007年,我国GDP总量占到全球的6%,但能源消耗占全球的15%,钢铁消耗占30%,水泥消耗占54%。第二,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凸显并且越来越突出。从现实情况看,西部新增贫困人口的80%左右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教育不足所造成的。第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建设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比如,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新阶段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科学设计改革方案、合理安排改革优先顺序,在政策调整中深化改革不懈怠。
  推进新阶段改革的关键在于推进政府转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加快改革不折腾
  进入新阶段,改革逐步触及深层次利益矛盾,应在协调利益冲突中推进政府转型,加快改革不折腾。进入新阶段,改革的实质是如何协调好利益关系。中改院2008年中国改革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0.66%的专家认为,当前利益部门化和地方化的趋势明显。如果不能协调好利益关系,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也是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我院的调查显示,90.86%的专家认为,推进新阶段改革的关键在于推进政府转型。第一,市场化改革依赖于政府转型。只有通过政府转型才能使市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基础性作用。没有政府转型,市场化改革就难以突破,包括资源价格改革、垄断行业改革、环境制度改革等就难以有实质性进展。第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依赖于政府转型进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实有一个财力问题,但更重要是确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第三,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要以政府转型为基础和突破口。当前,政府转型已经成为政治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的基础,把政府转型的问题解决好,公共治理结构建立起来,就能实质性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改革攻坚,难度很大,其复杂性和艰巨性比以往的改革更突出。与此同时,新阶段以利益关系调整为主线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具体利益,也难免产生某些不必要的疑虑,甚至是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头脑清楚,加快改革不折腾。(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媒体要论
  
  法国《回声报》:30年的改革开放将中国带上了现代化道路。中国政府现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今天的中国领导人和当年的邓小平一样,有着懂得思考未来的难得的品质,他们很清楚中国需要发展经济,需要改变发展模式。
  
  俄罗斯《独立报》:中国30年改革开放令百姓摆脱了贫困,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有效反危机措施并初见成效。
  
  日本《朝日新闻》:作为总结30年改革开放成果的典礼,大会气氛显得相对简洁,胡锦涛总书记在一个半小时的讲话中,还提到了目前的社会局势和农村的现状,指出“今后将面临各种困难和危险”。在社会差距加大,失业等社会问题显著的时候,中国在本次大会中没有大力度单方面渲染改革成果。
  
  法国《欧洲时报》评论员文章《30年托出完整“中国梦”》:近日,西方媒体高度关注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大会上的总结性讲话,并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一讲话的核心内容:中国通过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找到了中国人认为适合自己的正确发展与进步的道路,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中国将不会“改旗易帜”,中国将不会“照抄西方”。这个与“西方道路”似乎渐行渐远的结论,不应该被解读为中国已经找到某种“完美”的发展模式,而是使本来形象模糊的“中国梦”变得越来越清晰。而“中国梦”不仅包括了业已成真之梦,更包含了以前所未有之自信憧憬未来的“梦”的方式。
  
  香港《文汇报》:前一时期,中国出现了某种怀疑和否定改革开放的杂音,胡锦涛所说的“不折腾”,应当是对这一倾向的有力回击。“不折腾”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摇摆不定”,鲜明而又精辟地回答了中国将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