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兴邦,“折腾误国”。中国老百姓对折腾可以说是深受其害、深恶痛绝,因此谓之“瞎折腾”、“穷折腾”。清王朝折腾中国200多年,以致国破权辱、民不聊生;让年长人仍心有余悸的“大跃进”,硬是折腾出“亩产万斤粮、日产万吨钢”的神话。还有近年一些屡屡见诸报端的“小折腾”,如有个小城市折腾出一个国际大机场、有个小县城折腾出15位副县长等等。
“折腾”最常用的手法是不拿规律当回事、哄着群众当垫背、骗着领导得荣誉,最明显的特点是煽阴风、烧虚火、搞假把式、欺上瞒下,最直接的危害是劳民伤财、影响发展。有折腾人的,如在班子里搞唯我独尊,在干部中搞远近亲疏,将下属弄得不得安宁,把单位弄得人人自危。有折腾事的,抓工作好大喜功、重虚轻实,听上去口号很响,看上去动作很大,忙得机关团团转,累得基层气喘喘,实际上尽是花招、空转,对末端落实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有折腾钱的,解国家之囊格外慷慨,掏单位腰包满不在乎,有钱没钱都要花,不管啥钱都敢花,搞重复建设,造应景工程,树不实政绩,为官一任没干成几件事不说,卸任时还留下一大堆“包袱”,让几茬人为你补“窟窿”。实践证明,即使再好的单位、有再好的基础,也经不住三天两头地折腾来、折腾去。正如老百姓所言:吃不穷穿不穷、日子不穷折腾穷。
冷眼看待能“折腾”。既然折腾是“染坏一锅汤”的一粒老鼠屎,那为何总有人乐此不疲,又为何总是屡禁不止呢,原因无外乎两条:一是利益驱动,折腾了单位、折腾了别人,但自己沾了便宜、得了好处,说不定还会赚个钵满肚圆;二是少数领导眼睛不亮,片面认为能折腾是闯将,是创新、是有本事,“上边有人看,下边有人干”。恰恰相反,能折腾并非有本事,更不算创新。因为“折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是抓工作的正道,往往没本事的人最能“折腾”。
一些官员极尽折腾之能事,无非是想捞取一点所谓的“政绩”和“资本”,孰不知是非多由“折腾”起、问题多由“折腾”来,老是在“折腾”上想点子、做文章,自己的党性、威信和口碑势必随“折腾”而江河日下。
2009年,我期待,“折腾”早一点谢幕,请“实干”快一点登台!(作者单位:武警总部干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