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批判家族观念
自从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国合璧”的政治——家庭伦理以后,家庭,扩大一点说,家族一直是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利用家族血缘关系来维系封建统治的政治关系,即把在朝廷中对君主的“忠”,要像在家庭中对父亲的“孝”一样去辩护和支撑;在家庭中对父亲的“孝”,要提升到在朝廷中对君主“忠”的高度来宣扬。这正是中国封建宗法政治制度的特色,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如此漫长的社会制度原因。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一利,必然就有一弊。家族观念于封建统治也不例外。家族既是封建统治者统治的工具,又是推翻一个个封建王朝的武器。旧社会农民的起义、造反,大多是以家族为单位而组织起来的。所以,封建朝廷对家族的控制是最严的,对其惩罚也是最重的。往往有一人犯法、祸及家族,一人犯上、诛连九族的惨剧发生。
不管怎样,人类最早是以氏族、家族为单位群居的。因此,中国古代先贤因势利导制定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管理和行政治理方案。《周礼》记载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国野对立的乡遂管理制度,乡属于国的范畴,遂属于野的范畴。周朝天子直接统治的王畿划分为“国”和“野”两大区域,“郊”是分界线,郊以内的“国中及四郊”称为“国”,四郊以外的区域称为“野”。“国”的本义是王城或国都,王城的城郭叫“国中”,城郭以外的周边地区就是“郊”,国设有“六乡”;四郊以外的地区就是“野”,设有“六遂”。乡、遂的居民不仅居住地有国、野之分,身份也不相同。
乡、遂制度的组织结构平行而不相同。《周礼》记载的“六乡”乡党组织,分为比、闾、族、党、州、乡六级,“六遂”邻里组织分为邻、里、酂、鄙、县、遂六级;“六乡”的居民基本上多采取聚族而居的方式,保持氏族的残余形式;而“六遂”的居民血缘关系已经打乱。
乡的组织结构以家为单位晋升:“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一乡一万二千五百家。遂的组织结构与乡的相类似,只不过名称不同罢了:“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一遂亦有一万两千五佰家。家在国野社会中的地位如此,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人要把“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了。
与古代圣贤把家当作治国理政的基础不同,后来的封建统治者相继建立了“什伍制”、“保甲制”、“连坐法”等等,实行一家犯法,十家连坐政策,径直把家当作社会控制的手段、政治统治的工具。
家族观念影响基层民主政治
一项网络调查表明,有七成网民不知道自己姓氏的由来,有超过八成的网民家庭起名时不再遵守辈分。有报纸记者这样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中国网民中,家族观念淡薄,家族文化稀缺,中国人延续了几千年的家族文化传承严重流失已是普遍现象。”一位网民评价说:“这个评价里透出一种惋惜和无奈,在我看来,也透出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糊涂。我认为,网民家族观念的淡薄折射出了社会的进步,是一种值得庆幸的现象。”
应该承认,经过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国人的家庭组织和家族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以致那时的国人以有家族观念为耻辱。但是这也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大断裂。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经济单元的功能地位逐渐恢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家族观念随着人们向传统文化的复归开始上升,这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当下中国,从城市到乡村,都开始了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所经历的“寻根问祖”之旅。
当前社会普遍产生的寻根和怀旧心理,折射出人们在社会变迁和社会进步视野下对旧时光、旧事物、旧情怀的留恋。修宗祠、续家谱、建宗族网站就是寻根和怀旧心理的表现。笔者不敢妄断上述调查数据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但是却觉得报纸记者的结论值得商榷。因为它们背离了由传统文化热所带来的家族观念上升的基本事实,从“有七成网民不知道自己姓氏的由来,有超过八成的网民家庭起名时不再遵守辈分”这些表面现象,就得出“中国网民家族观念淡薄、家族文化稀缺”的结论,未免缺乏说服力。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家族观念和家族势力已经强大到成为民主政治在农村运行的主要障碍的程度。在各地举行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大都发生过家族观念干扰选举过程、家族势力破坏基层民主的事件。事实证明,在农村不破除家族观念,民主政治在基层就无法运行。
提倡家族观念弊大于利
在社会学看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又是市场的单元,属于私域的范畴。但是,家庭又是人类社会紧接着氏族的古老社会制度。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在较大程度上受血的支配。”家庭制度是所有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六大制度之一,是本元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和宗教制度相比,家庭制度处于更基础的地位。家庭这个细胞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社会机体的健康。
家族组织是农业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家族企业是市场社会的生力军。家族存在的现实情况决定家族观念的强弱。家族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取决于它发挥作用的向度和国家主流文化对它的态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家庭有其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繁殖功能、情爱功能、政治功能、教育(社会化)功能和娱乐功能等等。但是,由家庭发展出来的家族。观念却是一把双刃剑。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上获正面评价的有北宋的一门忠烈——杨家将和南宋的精忠报国英雄——岳家军;获负面评价的有汉朝的淮南王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
在现代中国社会,总的来说,提倡家族观念弊大于利。家族观念可能是某些家族组织的粘合剂。它会发挥某种范围、某种程度的社会整合作用,容易把家族企业建成某种程度的团队组织,这是某些家族企业获得成功的秘诀所在。但是由于它的狭隘和自私,它始终不能成为现代社会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当前家族观念的泛起,只不过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浪花,是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历史洪流的。(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