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传达民意”是人民论坛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互联网时代如何使民意诉求以更快捷的方式顺畅表达,是我们一直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现《人民论坛》杂志民生民意栏目与人民论坛网独家合作,开辟“民意广场”专栏,以期更好地想民众之所想,将广大读者和网友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各界网友的精彩言论、深入评说在第一时间予以刊载、发布。衷心希望广大网友支持“民意广场”专栏,你们的意见和观点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动力。就让我们从“说说你心中的‘被时代’”开始——
新生代意志的主导需求凸显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思想状态多元化,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空前彰显,在物质上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逐步得到充实之后,“意志”上的需求亦逐步明朗化:人们开始追求对自己的主导权,拒绝外界力量干涉甚至掌控自己。在“80后”新生代身上,这种“意志”需求可能体现得尤为明显。(人民论坛网山东网友)
未必不是一场良性互动
“被时代”也未尽其然是一个坏的时代。诸多的控诉和口诛笔伐,无不体现国人的权利意识在觉醒。媒体的监督作用、网络的力量使得大量信息公开、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古老的中国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走向以信息化为核心驱动的法治时代。因此,一串串“被”字,一声声异议,一次次解释、澄清中,我们也似乎领略了权利与权力在公共舆论场上的一场意义深远的良性互动。(人民论坛网天津网友)
国家意志淡出私人事务领域的自然结果
在意识形态高度统一的时代,个人的意愿和国家、集体的意见高度统一。个体完全可以被集体所代表。即使意见有所分歧,个人也不愿表达不满,否则难免丧失作为“人民”的资格,进而面临更大的损失。但随着劳动分工和市场化的进展,个人意识不断增强。伴随着国家意志的自觉减弱,人们开始反感直至憎恨“被”系列,如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等标志个人意愿被忽视或丧失的事件。即使没有分歧,个人也不愿让别人替自己做出决定。更何况很多情形之下,“被”系列中的个人蒙受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人民论坛网麻省理工学院网友)
关键是民众利益受损
从一个网民的视角来看,“被”系列正当大行其道之时。各大门户网站都制作了大型专题,各个领域的专家纷纷写就锦绣文章,也真是热闹。关于“被时代”的根源,我当然也认同权利觉醒、公民社会生长等观点,但这都不是根本。试想,如果你忽然“被赠送”了一辆保时捷911跑车,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意志被他人施加了影响?如果你平白无故“被请客”去凯宾斯基吃晚餐,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受到了损害?窃以为,那些“被”字事件之所以令网民痛恨,在于它们一方面侵害了民众个体的利益,另一方面使利益受损民众的诉求无法顺畅表达。(人民论坛网北京网友)
让权力内敛,让权利伸张
“被”字词红极一时,表现出的是公众对个体权利的无奈诉求。这是一种微妙的诉求转变,而公权力却未能明察,一如既往地“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诳语”,只有等到媒体曝光了或者网友发帖了,才忙不迭地出来澄清、公开或者叫停。每一次,权力都被置于舆论的漩涡中,被追问,被质疑,被调侃。从“正龙拍虎”到“躲猫猫”再到目前的“被”字词,公权总在扮演尴尬角色。如果网络舆情在进入“被时代”之后,公权力仍停留在“躲猫猫时代”,就实在是一种盲目自恋的悲哀。公权应该主动结束“被时代”,那就是让权力内敛,让权利伸张。(人民论坛网江苏网友)
好的“被”和不好的“被”
我不反对“被××”,比如“被表扬”就挺好,关键是“被”在一个“错误”的时代被用到了错误的地方。这个时代已经是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高度发达的时代了,每个人都恨不得在胸前手书几个大字:我是独立自主的个体。而这些“被”都是发生在事关选择权、知情权、表达权、个人福利等一些比较敏感的事情上,以违背当事人意愿的方式进行,让入难以谅解。而且,“被××”往往意味着弄虚作假,尤其是权力部门的弄虚作假。如果是真实的,就不妨公开透明;恰恰是不能公诸天下,才出现如此扭曲的现象。而在虚假背后,又有多少难以启齿的行为和目的。这恐怕是人们更加不能容忍的地方吧。(人民论坛网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