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09-12-28 04:28练绪宁张小青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4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劳动力

练绪宁 张小青 张 红

内容摘要: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经历的空间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过程,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就业、规模、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同时。又存在争夺资源和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区域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经历的空间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对于欠发达区域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意义更为重大,缪尔达尔得出的论断是“不发达国家很自然地把工业化与城市化看作他们摆脱贫困的阳关大道”。人类文明史是农村自然文明和城市工业文明交融互汇的发展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农业而言既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作用。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就业贡献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城市工商业两部门,前者由于存在隐蔽失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为零;后者的劳动生产率大大高于前者的劳动生产率,由此形成了两者极大的工资收入差异,使得农业部门中的过剩劳动力不断地流向工业部门。这种变迁的良性互动关系所造成的不断循环,促使“二元经济”加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最后达到经济的一元化。建立在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基础上的结构变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然而,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不可能通过农业本身来实现,必须依赖工业化和城市化。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江西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直接后果是农业产出增长迅速,同时使江西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在当时的制度背景下,乡镇企业成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随着改革的推进,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已经被工业化和城市化替代,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可以分流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从传统的农业中走出来,既可以繁荣经济,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图1反映了江西省30年来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下降,工业化载体的第二产业及主要为工业和城市服务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攀升。体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贡献。

(二)规模贡献

小规模分散经营农业往往缺乏竞争力,因为许多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都具有不可分割性特征,它们的运用都要求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规模经营无法广泛使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也无法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规模化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江西省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8%,2007年末,全省耕地面积214.64万公顷,总人口436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49公顷,在人多地少的江西省,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难。如果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农民只能通过对有限的土地进行精耕细作以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计,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无法实现。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能够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业,这就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规模扩大提供了条件,从这个意义来讲。没有工业化与城市化,也就没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规模化。就业贡献、规模贡献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可以通过图2来表达。

(三)资金贡献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有相应的资金支持。近30年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实践证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解决农业发展资金方面的具有有效性。这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所提供的资金支持,已经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四)市场贡献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刺激农业生产能力上升。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仅可以使城镇人口增多、城镇规模扩大。而且还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同时,随着转移人口就业的稳定和收入的提高。其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农产品质量或数量需求的上升,则会促使与之紧密相关的农业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出,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档次,从而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五)生态贡献

生态可持续性是指农业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护。传统农业缺乏生态可持续性而被认为难以长期持续发展。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与全国其他省一样,江西省选取了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道路,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不力。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当工业进入中后期阶段后,应该采取以工补衣的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如增加政府对水利、道路交通、农村电网、邮电通讯、能源及市场信息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有利于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维系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政府对农业生产的调整,以维护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六)社会贡献

农业社会可持续性主要包括农业人口的数量控制和素质提高,社会公平不断增加、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和落后农村逐渐脱贫。农村人口季节性的或不定期地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这是农民在不能正常流动的条件下做出的一种选择,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一种扭曲、不合理形式,是一种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明显较低的城市化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与正常的农村人口城市化相比,农民都付出了不少代价。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尚未或准备向城市流动的人口就会大量减少向外地城市流动。而逐步进入本地的城镇,已经长期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如本人愿意可以就地转化为城市人口或长住人口。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减少由此带来的交通运输和社会波动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控制生育率,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大幅度加快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会给城市人口带来生活的影响和就业的威胁,但这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缩小工农差别及城乡差别,并通过引进竞争而促进效率的提高,以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偏离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农业争地严重

工业化与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农业资源流失现象严重。巨大的人口数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2007年,江西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2%。而农业资源尤其是可耕地数量有限。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热衷于基建项目,建设各种“园区”、“现代化大

都市”,征用大量的农用地特别是可耕地,使耕地紧张问题进一步加剧。从江西耕地面积变化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江西耕地面积总量和人均量均呈下降趋势。

(二)市场需求效应不明显

有效需求的强弱与经济增长的快慢直接相关。江西城市化水平滞后,不可避免地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通常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00美元上升到10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应由20%上升到64%。2007年江西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2590.96元,已经大幅度超过1000美元,然而,同期江西的城市化率(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却只有39.8%,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城市化水平滞后,导致城市市场需求不足,对农业部门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其生产、生活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多重功能的实现而言,都必须依赖市场需求的有力拉动。

(三)劳动力转移难

虽然“二元经济理论”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转移的机制,但其忽略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就业能力和受教育水平的研究。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城市、企业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工作纷纷回流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就业难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占用农民的土地,使失去土地的农民需要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而之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却提供了如此之多的就业机会,农民想进城却进不了城,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就业难的现象依然普通存在。

(四)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外流

虽然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存在,却缺少掌握一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动力,即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人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联合国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指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包含劳动者在内的人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的。由于城乡工资收入的巨大反差。农村高素质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严重缺乏。

(五)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化和城市化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又不同程度地破坏着自然环境。地方过于关注经济效益,缺乏合理布局和长远规划,建设布局分散,致使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小规模重复建设现象普遍,更为不利的是不注重环保,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不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大气、河流和农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

总之,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对于东西这样一个农业大省而言,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下指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相应对策势在必行,也是本文将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市化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