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回流问题

2009-12-28 04:28汪早容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4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劳动力法律

汪早容 邓 义

内容摘要: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受到严重打击,致使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回流现象,在宏观调控、就业政策、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回流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认为,构建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的法律保障网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回流对策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的袭击,我国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底子最薄、承受力最弱、对外依赖性最强的群体——中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场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阵地,所以在金融风暴中,我国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可避免地成为承受直接冲击的群体。他们直接遭受下岗失业、收入锐减、工资拖欠等严重打击,外出务工遭遇空前困难。不少在城市无法生存的农民工无奈地选择了返乡,于是出现了目前规模宏大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回流现象。

理性分析:正确对待农村劳动力返乡回流

我国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回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直接原因是受金融风暴的打击,还包括诸如灾后重建用工需求促使农民工返乡、房地产业萧条及季节性因素导致建筑业农民工返乡、新农村建设及回乡创业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以及受到自身年龄、技能等诸多的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二元经济体制的制度根源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持续,返乡回流是无奈的必然,金融风暴只是一个导火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低,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其顺利就业也已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农村劳动力顺利持续的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关键步骤和重要途径,而且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是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当前,和谐社会的重点是建设“两型社会”,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必然趋势,是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就业的重要渠道。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出现回流问题,是一个涉及到整个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不仅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带来生活、权益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问题,而且增大当地就业压力。如果对返乡回流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治标之举:全方位为回流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关怀

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相关各个部门的关注,也已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当前的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求社会各个部门和组织全方位的为回流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关怀。

(一)就业政策关怀

农民工返乡回流的直接原因是下岗失业,下岗失业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危机。而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措施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对缓解农民工就业起着重要作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同时,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监管,必须将农民工纳入失业统计,更加准确反映就业状况,及时建立农民工失业返乡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出有效的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措施,将积极就业政策从城镇覆盖到农村,将扶持对象和就业补贴项目延伸覆盖到全体城乡劳动者,使农村劳动者得到更多实惠。

(二)技能培训关怀

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很多原因是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技能水平底、信息封闭、流动盲目。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协调好劳动力输出和输入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引导企业和组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专业技能,使回流或者滞留在城市的农村劳动力重新就业。

(三)自主创业关怀

鼓励本地就业、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本地乡镇企业。把扶持创业的主体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促进全面创业,引导本地劳动力草根创业,吸引进城务农农民工返乡创业,建设和扩大本土创业队伍,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以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对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达到一定比例的,给予企业税费优惠。同时,对新招本地农村劳动力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四)公共服务关怀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布局,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乡镇、社区。加强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统一公共就业服务内容、流程和标准。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面向城乡劳动者开放,对城乡劳动者实行公平待遇,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和融人城市。

治本之策:构建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的法律保障网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劳动力市场也要受法律规范,才能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的过程,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我国21世纪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题。劳动力市场是在政府政策、法规的“有形约束”和市场资源配置的“无形约束”下形成的,农村劳动力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说到底是由于缺少了足以保障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法律规范。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可持续转移需要法律的保护,尤其是宏观调控法。其中宏观调控专项法是宏观调控法体系的核心,其形式多种多样。财政、产业政策、金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一)财政保障法律制度

财政调控在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财政立法在整个宏观调控立法中的重要地位。财政通过收支活动,调节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向和数量,使社会总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其主要手段有税收、国债、投资支出、财政补贴等。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突出问题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市场引导,更需要财政支出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农业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等的支持,以实现良性转移。我国必须从多角度实现财政支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持,政府作为财政支付的主体,要积极为弥补市场不足和为市场配置资源创造条件。具体包括:必须健全城市财政支出的计算依据,让城市的公共财政体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加强财政支出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支持,提高农村

劳动力整体素质;加强财政支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降低农业经营风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财政支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支持,实现农村内生的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内部转移。

(二)金融保障法律制度

金融具有不可替代的宏观调控职能。主要表现在它能利用银行创造信用,通过利率变化有效控制信贷规模,从而控制建设规模。金融部门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经济因素的部门,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经济部门、经济行为、经济政策最终都会通过金融部门及时反映出来。要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就必须使我国的金融法律制度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现阶段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中小企业更是如此。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保障法律制度,就是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法律体系:继续对现有中小银行按照规范的股份制原则进行改革、建立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与完善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村镇银行、健全法律服务和金融监管系统。

(三)产业政策保障法律制度

产业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某种经济社会目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制定的提高产业素质、调整产品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其核心是确定整个结构的发展方向和选择及扶持相应的战略重点产业,其实质是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一种干预,即干预资源在产业之间的分配,并使资源配置方向不同于市场机制引导下的配置方向。农村人口的就业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经济增长,二是就业结构,这些均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产业政策必须要得到法律的保护,或者其本身要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有相适应的产业政策保障法律制度的保护:根据我国的实际,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突破口;通过深化发展农业经济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内部转移;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换的容量;通过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四)劳动力和信息市场法律制度

市场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有其自身规律,但市场的自发性和滞后性是其本身不可克服的,必须完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规范。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刚刚起步,其发育比较脆弱,各级政府应当根据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合理确立自身的定位,对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护,帮助农民解决依靠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制定并实施城乡就业的宏观计划;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系统,强化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服务职能;充分利用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克服农业信息不对称,完善农村信息市场。

另外,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宏观调控法律保护,除了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之外,还必须解决包括守法、执法、司法、监督和法制宣传等在内的法律实施问题,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劳动力法律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宏观调控“三部曲”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
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