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保罗:13年中国情

2009-12-27 03:43王菁文
国际公关 2009年2期
关键词:欧莱雅公共关系保罗

王菁文

“1909年,欧仁·舒莱尔,一位化学家、发明家和天才的营销家,建立了染发公司,欧莱雅就是从这里扬帆启航。这个不知疲倦的企业家曾经把只有4个房间的简陋套房视做自己的全部,它既是一个家,同时又是办公室、实验室和商店。就是这样一座小小的房子,见证了舒莱尔如何推出那么多革命性的产品和专利技术。”在欧莱雅百年纪念倒计时100天之际,面对台下听众,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了100年前的法国巴黎。

缔造欧莱雅中国

时光如梭,20世纪末,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化妆品集团的欧莱雅,开启了它的中国之旅,而由谁来开拓这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是决定欧莱雅集团布局中国成败的--4"重要课题。最终,出生于意大利的盖保罗挑起了这个重任。

盖保罗于1987年作为医学博士加入了欧莱雅意大利公司,1990年他被任命为欧莱雅巴西公司总裁,在巴西做出了斐然的业绩。1996年,正当他在巴西的事业扶摇直上时,欧莱雅集团CEO欧文中给他打来电话,问他:“你愿不愿意协助欧莱雅在中国的事业”。盖保罗觉得很突然,于是他问了两个问题

“把欧莱雅带到中国对集团非常重要吗?”

“当然很重要”。

“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吗?”

“当然很重要,这对你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多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等着你做”。

盖保罗当即决定去中国。

如今,13年过去了,盖保罗凭借金字塔品牌架构和渠道的密集多元化策略,使欧莱雅迅速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领先企业。我们看到,无论在化妆品专柜、超市,发廊,还是在药房,只要有消费者的地方,就会看到欧莱雅,就会找到一款适合你的产品。盖保罗说:“我们要到那些消费者天天去的地方找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来找我们”。

公关建立情感纽带

盖保罗从1996年接受到中国任职开始,他的每一刻每一秒都富有挑战。他不无感慨地说:欧莱雅从无到有,从零走到今天,充满挑战的经历从没停止过。从开始选厂址,到使所有品牌在中国上市:从收购小护士和羽西,到针对亚洲人的肤质成立上海浦东研发中心,这些项目把欧莱雅在中国的事业推到了一个个新的高度。2008年,中国内地凭借近70亿元的销售额成为欧莱雅集团在全球的第七大市场和亚太地区第一大市场。

谈到欧莱雅在中国事业的成功时,盖保罗对记者强调,欧莱雅在中国所做的一切不仅仅局限于商业运作和利益布局,还有一条远远超过了销售业绩,品牌形象等范畴的情感纽带,把欧莱雅拴在了这个国家和人民的身上,建立了深厚感情。

欧莱雅在中国长达13年的发展中,与当地政府、消费者、经销商等合作伙伴建立起密切而又牢固的关系。同时,盖保罗说他被这里的文化魅力所吸引,也被中国人民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表现出的坚韧信心和毅力所感动。正是基于此,欧莱雅真心实意地倾公司之力帮助当地的发展,比如欧莱雅开展了很多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项目。盖保罗认为,这种情感纽带超出了公共关系的范畴,不能简单地用“公关”二字所涵盖,更多体现了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和承诺。

在中国,盖保罗的周围有很多合作伙伴,有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生产工人、经销商等等。盖保罗说,如果上述人员是他的左膀,那他还有一个右臂,这就是欧莱雅从事公共关系的部门。因为正是他们把欧莱雅与中国社会的情感纽带建立起来的。他很自豪地说,他拥有一个活跃而又专业的公关团队,并有一位副总裁专门负责这项重要的工作。正是在这支富有热情的团队的努力下,欧莱雅将对中国社会的承诺,包括对教育、科学,弱势群体、女性,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工作的支持,不断往前推进。

良好的政府沟通也是欧莱雅在中国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上海、苏州、宜昌都有欧莱雅的生产基地,面对不同的地方政府,欧莱雅都能与其保持着良性合作关系。盖保罗介绍,欧莱雅与政府部门一直都是秉着开放合作、以诚为本的态度,不管有什么问题,他们都采取协商的方法来寻求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在中国的13年,欧莱雅从未与政府部门发生过不愉快。法国著名媒体《费加罗》杂志报道了欧莱雅在政府合作方面的经验,标题为《欧莱雅——中国政府的朋友》。

这种良性合作关系的保持,盖保罗也将其归功于公共关系部门。他说公共关系部是欧莱雅与中国政府、媒体和公众合作的桥梁,通过公共关系部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使欧莱雅中国随时了解到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侧重,如西部大开发、环境保护、就业创业等一系列政府关注的议题。在了解政府关注的问题后,欧莱雅就知道如何为政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相应开发一些新公共关系项目,保持与政府的步伐一致。

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欧莱雅在中国的事业仍然红火,得到了法国总部的赞赏。盖保罗解释说,总部赞赏的内容,并不单是销售业绩一个指标,也有与中国政府、媒体、消费以及科学等社会各界结下的深厚的友谊和感情,这同样是欧莱雅在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我和你们在一起”

文化差异是所有跨国公司无法回避的问题。盖保罗是意大利人,任职于法国公司,有在巴西的工作经历,现在又在中国任职,这种复杂的文化背景,为他理解并融入一国文化带来了优势。他无论与法国总部还是与中国团队的沟通,都能用对方的语境来理解与倾听。盖保罗认为,跨越差异最重要的是不能忽视文化差异,要想方设法地去理解和解决差异,双方要了解这个差异、理解和包容对方,只有相互努力,才能将差异最小化。如果蒙着双眼无视文化差异,只会造成盲目封闭地处理问题。他说,其实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不仅有差异,更有许多共同语言,使大家可以相互分享,在分享的基础上互相理解。

13年前,欧莱雅中国只有二三十个人,如今已发展到近三千人,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更是达一万多人。如何与如此庞大的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成为盖保罗面临的一大挑战。盖保罗告诉记者,他采用了一个立体沟通的网络。所谓立体沟通网络,一是用一些传统方法,上传下达,逐级传递信息,为了准确无误地向下传递信息,盖保罗非常注重与他直接进行沟通的人群保持紧密关系另一种方法是每季度公司都会召开200人左右的中高层管理者会议。他在会议上,将公司的业绩、政策、方向、项目及面临的挑战等信息与员工分享,让他们了解到第一手消息。

欧莱雅的员工告诉记者,盖保罗会用发红包、写贺卡、送礼品等方法加强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经常在家里举行宴会,请各个岗位上的员工到家里品尝他亲手做的饭菜,像一位慈祥的“爸爸”。最近一次上海公司搬家,他亲自煮了好几锅的意大利面条带到公司请大家品尝。对此,盖保罗说:“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我只想让员工知道我和他们在一起。“

有趣的是,文化差异不仅在盖保罗的事业上存在,在他的家庭生活中也同样存在,他有一位已经结婚8年的中国妻子和一个可爱的中国女儿。所以,盖保罗说,他无论上班下班,都时刻在与中国人沟通,与中国文化融合。

挑战一直伴随着盖保罗的职业生涯,在业余爱好中,他也将追求挑战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曾是一名职业接力车赛手,盖保罗说:“我喜欢赛车,我喜欢对速度的驾驭,我喜欢刺激的、驾驭感强的活动。每当引擎轰鸣响起,我就热血沸腾”。这与其说是他对赛车钟爱的表白,不如说是他不畏挑战的个性彰显。

猜你喜欢
欧莱雅公共关系保罗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纪念与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罗 CHRIS PAUL
参考译文
寻觅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