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片段

2009-12-25 08:53吴春花
教师·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橡树首诗春风

吴春花

这几日翻阅自己以前的语文教案,读读过去的笔迹,仿佛走进课堂,瞥见其中的某一处精彩,这些记忆何其珍贵,于是欣然录之。

今天,开学第一天,开学第一节课,和孩子们展开怎样的语文之旅?

早早的,我把这首诗抄写在黑板上:

迎面吹来的风

金波

迎面吹来的风,

你送来了春天吗?

春天是无形的,

春天又无处不在啊!

春风吹来鸟啼,

春风吹来绿意,

春风吹来芬芳,

都是似曾相识。

年年春天都是新的,

是春天变了吗?

不,只因我们

不再是去年的那一群。

之所以选择这首诗,是因为其中的这一句:“不,只因我们/不再是去年的那一群。”铿锵有力,自信而充满希望。我希望孩子们跨着这样的步伐走进新的学期。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读读这首诗,你猜老师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

孩子们细细的品读,用心的猜测——

“老师,你是喜欢这句吗?‘春风吹来鸟啼,春风吹来绿意,春风吹来芬芳,都是似曾相识,这句话写的很美。”

“老师,我猜你最喜欢这一句:‘不,只因我们/不再是去年的那一群,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以前学的一篇文章《和时间赛跑》,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就像今天一样,我们也是新的。”

我仔细听着,不由暗暗点头,其他孩子也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是啊,只因我们/不再是去年的那一群。同学们,你们还是去年那一群吗?”孩子们连连摇头,“那你们和去年有什么不一样吗?”

“今年我长大了一岁,当然不同了。”

“寒假我读了不少书,见识更广了,和去年的我不一样。”

“我给自己定了今年的计划,准备争取更大进步。”

……

孩子们说得真好,他们总结着,憧憬着,眼前似乎展现了新的一年美好的蓝图。

“是啊,新的一年,我们有了新的目标,我们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同学们的新的学期有新的更大进步,因为——我们不再是去年的那一群。”

“年年春天都是新的/是春天变了吗?/不,只因我们/不再是去年的那一群。”教室里书声琅琅,春意盎然。

《路旁的橡树》是我很喜欢的一篇课文,我觉得这篇课文不论从文字还是内涵,或者是故事阅读性,都是一篇很好的触动学生心灵,进行环保教育的材料。教学中,我花了不少功夫,撷取其中的片段吧。

片段一

课文原文:“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这是描写橡树美和旺盛生命力的一段话,正是这种美和生命力震撼着筑路人与设计师,促使他们犹豫、矛盾,最终改变计划。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渲染这种美,让学生感受这种美成为我设计的重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那棵高高的橡树,他是那么粗壮,那么结实,那么挺拔,在这片田野上,他也许自由的生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让我们伴随音乐,大胆的想象他在这里自由、美好的生活……(音乐《野鸟情歌》起)

生:我好像能看到橡树和鸟儿相伴,每天鸟儿为橡树快乐的歌唱,橡树的枝条幸福的抚摸着小鸟。

生:好像有小兔子从橡树脚下窜过,因为橡树周围是一片灌木从。(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生:春天,橡树伸展枝叶,好像我们伸懒腰一样,他睡醒了。

生:橡树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多么快乐!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找了两句描写树的佳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感受。

(灯片出示)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摘自巴金《鸟的天堂》

2.魁梧的橡树,像战士似的,挺立在秀美的田野中,鸟儿天真烂漫地欢叫着,这鸟语,正好和铃兰花的芳香互相配合……

——摘自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

师:带着你们刚才体会到生命与活力,让我们把课文中描写橡树的句子也美美地读一读。

(生有感情的齐读文中的句子)

师:多么美,多么自由的橡树,可是有一天,一条笔直的公路要从这里经过,这样一棵挺拔、自由的橡树该不该砍下来?不该!(学生异口同声,理直气壮)让我们接着往下读……

课文描写橡树的句子简单质朴,我再补充两句描写树的佳句,帮助学生丰富对树的体验与感受,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在音乐中的联想和想象,再结合树生动形象的图片,我想这就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同时也是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了情感上的铺垫。

片段二

课文原文:“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一段话让我们了解了故事最后的结果,更提炼了文章的主题:“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但仅仅停留在让孩子们和过路人一起赞叹是不够的,我认为那只是停留在表面,不用经过思考的溢美之词,如何把孩子们体会到的善良、关爱更深刻的反映出来呢?我仔细琢磨那棵橡树,他是这次修路事件的亲历者,他的感受、感动应该是最深刻的——于是我的教学就这样展开:

师:同学们,这棵橡树一直高高的挺立在田野上,工人们和工程师的对话,他们在艰难中做出的决定,为了它而弯曲成马蹄形的公路,它一定见到了,它一定听到了,它一定也有很多很多的感受,所以老师想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橡树的故事》,描写这个修路事件中的主角橡树的所见所闻所想。

为了帮助三年级孩子完成好这篇改写习作,我和孩子们一起梳理出了橡树在修路中由“快乐(自由的生活)——害怕(筑路人领着机器轰轰而来)——惊讶(商量后,修路计划改变了)——感激”这样的心理历程,同时,我还给孩子们开了个头:“我是一棵橡树,一棵快乐的橡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难度,帮助孩子们在习作中换个角色更深刻地体会因为关爱带来的感动。

今天学习《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我们仅用了三十几分钟。现回顾一下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我给孩子们五分钟时间自学课文,孩子们有序地开始了自己的学习,有的读课文,有的标自然段,有的划记好词好句,有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还有的写简要读后感。

待同学们基本完成了自学任务,我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给出现错误的字正音。

然后,我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孩子们多是针对不懂的词语提出问题,如李佳敏提出“连绵起伏”是什么意思?黄子漩站起来说:这个词是形容山弯弯曲曲。她的表达不是很准确,于是我追问:你能画下来吗?

黄子漩走上讲台画了一条大河,河边耸立着一座高山。我继续追问:连绵起伏是一座山吗?她摇头,于是,我添了几笔,几座山连在一起,我再让孩子们用语言表述什么是连绵起伏。张东洋站起来说:“几座山,有的高,有的矮。”粟涵琳说:“有许多座山,时而高,时而矮,时而陡峭,时而平缓。”我觉得还不够准确,于是,我画了几座独立的山,学生又摇头,说:“许多座山连在一起,有的高,有的矮,有的陡峭,有的平缓。”郑禹东还主动上台帮我添了几笔,把几座独立的山变成了连绵起伏的群山。

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独立思考:为什么师傅对小徒弟的画最满意?小徒弟为什么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黎冰洁进行了很经典的概括:“大徒弟和二徒弟是用手画画的,小徒弟是用脑子画画的。”精炼而准确,我觉得她真了不起。

课题是“想别人没想到的”,于是,我抛出一个问题:让我们也动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如果我给你一元钱去买一样东西,要让这样东西堆满我们整个教室,你准备去买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提出其实是源于一个故事。赵元举手说:“我去买根蜡烛,让光明充满整个教室。”这是故事里的答案,看来他读过这个故事,所以我说:“这是你从故事中知道的,不属于想别人没想到的。”孩子们又开始沉思,陈柯宇说:“我不用花钱,就能让这样东西充满教室——空气。”连逸君说:“我要用一元钱去买一颗种子,把它种下来,给它浇水施肥,让它长成参天大树,绿色的枝叶不就充满整个教室吗?”张东洋说:“我要把一元钱送给贫困的人,别人就会夸奖我有一颗爱心,爱心能装下整个世界,更何况充满整个教室呢?”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胡文杨说:“我要用一元钱买一本书读,我获得了很多知识,就充满智慧,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那我的智慧不就充满了整个教室吗?”

呵呵,这帮孩子真不敢小视。

“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情境,都会融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唤醒灵性与悟性——与此同时,开始他们对祖国语言、对民族感情的美好体验之旅……

(责任编辑:黄佑生)

猜你喜欢
橡树首诗春风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看不见的橡树
春风沉醉的夜晚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做橡树不做小草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读《橡树上的逃亡》有感
读《橡树上的逃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