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创新继续教育新模式

2009-12-25 08:53郭敦年易平安
教师·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进修学校骨干教师校本

郭敦年 易平安 梁 勇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时代更需要开放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以新课改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构建以培训学员为本的培训理念,采取开放的、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

一、突出实践特色,提高培训实效性。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培训不仅要引导中小学教师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突出教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所作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与反思。为此,我们突出实践特色,

一方面强调培训的实践操作,注重“实战”。譬如“实战型”新教师培训模式。新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生力量,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是他们的优势,经验相对不足却是他们的缺陷。要使他们完成从合格师范毕业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关键是要进一步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引导他们找准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湖南省石门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对新教师的培训中,始终把“巩固专业思想,找准角色定位”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根据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和教师的实际,探索了“实战型”新教师培训模式。在培训过程中,学员要全程上好“四课”,即观摩课、辅导课、比武课、汇报课。观摩课就是培训者在授课环节,改变过去过分强调教育理论传授的习弊,突出案例教学,利用音像和多媒体等课程资源,引入大量国家级名师经典教学案例,指导学员教学实践。为了上好辅导课,该校聘请省市骨干教师做兼职教师,在学校实践基地,为全体学员上好示范课,课后,学员还要和省市骨干教师面对面交流,共同围绕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角度加以探讨。“比武课”是检验学员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具体做法:学员之间开展教学比武,相互切磋,在实战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汇报课”是“比武课”中的优质课,它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让学员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提高自我,增强了培训学习的活力,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进程。

另一方面加强“过程性”管理,注重培训程序环节到位。譬如我们实施了“过程性”的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模式。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方向的远程培训不仅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能很好地克服山区交通不便的实际,解决教师工学矛盾和节约经费支出。我们探索的“过程性”培训模式为学员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实现了自主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结合,实现教学民主化,探求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成性评价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选题申报。学员通过访问石门县教师网,点击相关专题,了解各专题的有关信息和主持该专题讲师的研究专长,确定1—2个专题,填写选课申报单。②自主探究。在专题主讲讲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访问有关网站(如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围绕自己确定的专题,展开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网上学习平台向专题主讲讲师进行专题汇报。③小组协作。通过论坛发贴方式,学习小组按课题分组讨论,交流研究成果。在学习结束前,学员还要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多媒体教室里,在主讲某一专题的讲师主持下,用15—20分钟时间向全体学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让全体学员分享,同时回答教师和学员提出的问题。④专题点评。主讲讲师在学员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深入浅出,从更高层面、画龙点睛地概括出这一专题的进展主线。⑤评价登分。参照主讲讲师和学习小组长对每名学员的远程培训综合意见,给予形成性评价,将分值登上《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卡》。

二、立足山区实际,提供人性化服务。

在当前交通不太发达的山区县譬如石门县,最远乡镇乘车到县城一个往返要15个小时,而且随着城乡教师结构性矛盾的出现,工学矛盾越来越突出,这样探求一种重心下移、优质高效且符合山区实际的教师培训模式成为我们孜孜以求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4年以来,经过3年的调研和试运行,我们探求出“服务型”送训下乡培训模式。开展“服务型”送训下乡培训模式,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培训服务理念,而且可以真正意义实现教师全员培训。教师全员岗位培训的目标是大面积提高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以“研培结合”为切入点,遵循“按需施教,分类指导,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构建了“竞争讲课,分题承包,研培结合、送教下乡”的培训模式,对全县教师进行了全员岗位培训。为此,县教师进修学校一直坚持以学员为出发点,坚持“人本服务”理念。首先,调查培训需求,开列培训菜单。为了加强师训的针对性,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开班前要求每一位教师走访学校,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础和培训需求。进修学校根据共性需求调整培训方案,培训教师根据学科需求调整课程计划。在培训实施阶段,注重调查学员的培训实效和培训满意度,及时对培训方案作出调整和改进;培训结束后,及时对整个过程作出全方位的反思和总结,为后续开展的同类培训和其他各类培训提供经验。我们特别注重在调研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山区教育和现代教育上找准结合点,在校本培训中融入新课改理念,解决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如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兼有普训性质,需从基础做起。培训策略和举措就是在学员座谈会、需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作的培训方略调整。其次,实行“送培到校”的培训形式。我们根据山区学校交通不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特点,县进修学校的教师定期到基层学校进行了校本培训的讲课。我们还挑选了石门县的部分优秀教师作为师训兼职教师,根据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和这些教师的特长,精心组织了“教学菜单”,提供给基层学校进行选择,由教育局和县进修学校协调进行“送培到校”。2004年以来教师进修学校每年开展“送课下乡”“送学上门”等形式的助教服务2-3次,2005—2007年,进修学校送培到校服务山区薄弱学校经验被《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报道。另外,还结合实际,灵活设置受训时间和受训地点。为了不影响基层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方便教师受训,我们灵活设置受训时间和受训地点。在时间设置上,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宁愿牺牲平时休息时间,尽量将培训时间安排在暑期和双休日及其他法定节假日时间。在受训地点设置上,我们加强了师训网络布点建设,根据全县学校、教师分布情况,将受训点设置在教师3小时车程范围内,全县共设置9个受训点,县进修学校教师定期培训,实现了教师培训的无缝覆盖。

三、强化指导引领,谋求效益最大化。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和校长、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可以加快教师培训步伐,实现教师培训效益最大化。

一方面,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譬如“骨干辐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骨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实践证明,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也是重要的培训资源。为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我们始终把骨干教师培训放在突出地位抓好抓实。具体做法是:力求一个“实”字,突出一个“新”字。为使骨干教师培训取得实效,我们构建了“课程进修、专题研究、实现创新”的培训模式,在培训中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即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用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阶段成果与培养目标相结合,使骨干教师培训直接走上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追求培训实效”的轨道。骨干教师培训贵在突出一个“新”字。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培训中,努力做到两个突出:一是突出对现代教育新内容的培训,二是突出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新做法的推广。为了突出对现代教育新内容的培训,我们先后为骨干教师举办了《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四个专题讲座,使骨干教师获得了新知识、新理论。对他们进行培训的同时,让他们担负起校本培训的重任,要求他们“蹲在一个年级,振兴一个学科,带好一个徒弟”。他们通过上研究课、示范课或举办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形式,有效地发挥“校本培训”的主力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骨干教师的培训作用和效果辐射的增值。

发挥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譬如“校长示范—骨干教师带头—辅导教师主导—学习小组协作”信息技术培训模式。通过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全县中小学校长们当起了信息技术培训义务宣传员和指导员。在他们宣传鼓动和示范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充电”观念在全县中小学日渐深入人心。我们注重发挥专业教师、骨干教师的“瀑布效应”、“以点带面”,使他们逐渐成为有独到专长的教学专家,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教育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另外,我们重视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业务精、技术优、师德高的培训辅导员队伍。在培训中,他们探索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同时,结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小组成员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小组成果展示、小组竞赛等活动促使学员在合作中交流和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四、瞄准质量核心,探求监管制度化。

当前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如火如荼开展同时,形式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根源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业务培训部门监管职能的缺失和缺位。对此,我们从2005年开始注重校本培训的质量核心问题,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监管模式。这一模式为:“申报—立项—实施—督导—验收”和“讲座—课例—观摩—反馈”的全程监控与自主实施相结合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据调查,当前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有以下痼疾:一是由于校本培训本身的责任权下移,许多中小学校长认识水平不高,把教师校本培训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最多也只是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的应景作秀;二是由于缺乏上级主管部门有效监控,特别是教育专家的科学指导,许多中小学没有科学规划,也没有结合教师个体能力素质差异,存在一定程度的盲动性和随意性;三是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校本培训机制,教师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联合县教育局,以教师差异发展为出发点,强化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专家监管督导与基层学校自主实施自我提升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师全员校本培训模式。一方面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发挥了基层学校和教师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他们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注重监管结合,强化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专家监管与指导职能,为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支持。具体做法是:在保证发挥中小学学校积极主观能动性和教育主管部门有效监控及县教师进修学校科学指导“三个作用”基础上,结合校情、师情,本着“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课改”的原则,中小学校本培训采取因地、因师制宜进行分层次培训、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一是注重职称、荣誉等方面的引领、导向作用。我们在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定方面,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明确细化,确立优质课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的评审、考核认定标准、推荐办法。这些具体的细则,实质上就是教师校本培训最高目标。二是建立了教师校本培训梯次结构。我们通过摸清教师业务基本情况,建立了教师校本培训档案,明确了初级、中级、高级不同职称教师的培训结构层次和发展规划。这样在教师校本培训中,每名教师根据自己在梯次结构的对应位置循序渐进、适时调整自己目标,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技能。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提出了教师分层发展行动计划,把全校教师分为岗位适应、鼓励冒尖和骨干带动三个层次,对三个层面上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崭露头角,一部分名优教师脱颖而出。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通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师徒结对”,签定师徒合同,在教师之间开展传、帮、带结对培训,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近3年来,通过师徒结对,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已有20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市、县骨干教师。

湖南省石门县第五中学实施青年教师培养的“1234工程”,保持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即:青年教师到五中后,一年内适应教学工作;二年出成绩,熟悉所教学科高中全程内容,能较好胜任任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三年走向成熟(能在市内、校内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能独立承担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四年争当本地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三是建立了“申报—立项—实施—督导—验收”校本培训程序管理,明确了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学校各自职责,强化了考核评估和奖惩,同时通过开设讲座,进行课题调研等一系列载体活动,引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有效开展。

我们认为,立足中小学教师实际,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对实现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工作不无裨益,而且对于当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职能转换和拓展工作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陶佑钦)

猜你喜欢
进修学校骨干教师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武汉市东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