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志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实质是多媒体通信教育,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和传统教育下的线性学习结构,使学习者从多媒体中广泛、快捷、立体地获取大量的信息。正是因为网络教育的诸多优势,使得网络教育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然而, 网络信息技术在帮助人扩展自身主体性的同时,也给人的主体性发挥带来了负面影响。加强网络主体意识教育, 建构与提升人的主体性,在网络信息时代显得十分必要。
一、网络教育包括基于网络开展的一切教与学的活动
理解网络教育需把握如下内涵:①网络教育是以网络为媒介与手段的教育。②网络教育构建的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环境。其实现的不单纯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而是构建一种虚拟的教育生态环境,这种新型的教育环境构建新的信息与能量的流动,包括各种虚拟角色的交往活动与新的生存规则的建立,基于传统教育,又超越传统教育。③网络教育包括对网络资源与网络信息的选择、开发、处理、加工、设计、创新等智慧活动。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
⒈虚拟性。传统教育往往囿于一定的物理空间,以实物呈现教学内容,师生面对面传递教学信息;网络教育则基于网络空间,以数字与符号将物理空间的各种角色对象化、虚拟化。虚拟的“我”徜徉在虚拟教室、虚拟教师、虚拟交流平台、虚拟图书馆……一种全新的虚拟世界中,甚至活动着的人也是实体消隐的符号个体。
⒉开放性。网络教育打破了物理空间里严格的时空界限,大大延伸了教育的广域度与时差性。使“引进来,走出去”的大教育观有得以实现的可能。
⒊主动性。传统的教育以班级教学为主要授课形式,师生多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大规模高产教学得以实现,却往往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为代价。网络教育则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自主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步调与学习进度,使得网络资源(包括网络教师)均成为构建自我学习环境的资源库。
⒋交互性。网络教育创造了一个个符号化的虚拟的“我”,“我”即是信息摄取者,也是信息提供者。“我”可以与网络环境实现信息交互,以可以通过网络语言与网络规则实现人际交互。
⒌创造性。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创造性很容易受到师道尊严与各种规章制度的重重抑制。网络教育则为各种灵光的闪现提供丰富的资源储备与广阔的生存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教育恰恰是鼓励和支持个别化、创造性学习的教育形式。
二、主体性是实践主体为摆脱约束、满足主体需要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显现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超越性等质的规定性
⒈彰显与提升人的主体性
网络教育的虚拟实践为主体性的存在和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场域、新的空间,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认知模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使得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的彰显与提升。
⑴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全面提升。在物质世界和现实实践中,人们面对多种可能性往往受到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予以现实化,而不得不摒弃掉其他的可能性机会。虚拟实践突破了现实中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拓展了实践自由度,拉近了预见未来和实现理想的距离,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周期缩短、途径增多、难度降低、形式日益灵活多样。在虚拟实践中的多元选择和自由建构中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崭新的锻造和培育,主体的预见能力、自主选择能力和能动性得到显著提高,人的终身教育与全面发展得以可能实现。
⑵构建多层次多向度的认知关系。基于虚拟实践的网络教育使得传统的“主体—客体”两极架构的认识方式被突破,确立主客体互通反馈式的主体间际认识架构,从而使过去单一的“主体—客体”认知关系变为多层次多向度的认知关系,使得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增强,思维方式的整合性增加,思维的开放性与动态性更加突出,实现对主体认知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的提升。
⒉给人的主体性发挥带来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在帮助人扩展自身主体性的同时,也给人的主体性发挥带来了负面影响。
⑴符号化主体导致的情感冷漠。网络世界提供给我们的主要是知识和信息,而人类真实的世界除了信息和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价值和理念,而就对人类价值与意义的把握而言,迄今为止,网络仍无能为力。所以,如果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就有可能丧失人的真实情感和价值判断,导致主体对真实世界的情感疏离。
⑵更深层次的主体性丧失。网络教育带来的便利大大提高了人的主体性,也加深了人对技术的依赖与崇拜。这使得人往往陷入另一种困顿:一方面,学习者相对摆脱了传统教育中对自然、对物、对人的依赖,从而获得更高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学习者又面临着对技术及技术专家的过分依赖所造成的主体性的丧失和主体能力的退化。物化技术的合规定性与合要求性,大大缩小了人的质疑、创造与想象的思维空间,使得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技术奴化,导致更深层次的主体性丧失。
⑶监管机制消隐带来的学习迷航与思维惰性。网络教育尊重学生的意愿与自我选择,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民主、广泛的学习空间,以便于更好地彰显学习者个性与促进学习者的主体性发展,而学习者的实际自我约束与自我安排能力往往没有达到网络教育所设想的水平,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迷航、思维惰性等问题。
三、加强网络主体意识教育, 建构与提升人的主体性,在网络信息时代显得十分必要
⒈重视虚拟建构及其与现实的融通。虚拟建构,是针对现实性框架内思维借助概念所进行的抽象建构而言,思维的建构性是人的主体思维能动性的表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并非两种对立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的虚拟是基于传统教育现实的虚拟,虚拟的旨趣在于现实、在于“现实中的人”,是为了促进现实更加合理地发展。虚拟教学活动是对传统教学活动从负面的角度促使人类对“既有”的教育模式作自觉反思,以达到建构理想的、能够更加适应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网络教育的超越性又给传统教育以启示。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人类教育活动的进展。
⒉不可忽视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与网络监管机制的建立。Insook Lee认为网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这种学习者中心的环境需要学习者在整个过程中自己作出决定,需要高水平的自我调控学习策略,这种策略比教学策略更为重要。Lyman认为网络学习者需要发展六种学习策略:知道何时需要信息;认出所需要的信息;找出所需信息的位置;评估信息;组织信息;有效使用信息。网络教育中,应培养学习者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能及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网络学习策略,在这种调控过程中,其主体性无疑能够更充分地表现和发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的网络监管机制亦不可或缺。
⒊融入一定比例的开放性、创造性教学内容。根据各学科特点与学科需要,网络教育教学内容应相应地设计一定比例的开放性、创造性教学内容,实现现实世界“我”的物理性大脑与理性思维对符号化、虚拟化进入网络教育的“我”进行指导、调控,实现自我超越。(责任编辑:杨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