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琴
怎样才能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方法:
一、 搜集资料是必修课
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不仅开阔了知识面,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比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课,由于爱因斯坦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学生对于爱因斯坦记忘我工作以至成了“怪人”难以理解。幸好初读前很多学生查阅了关于科学家的一些相关资料,诸如爱动脑筋的爱迪生坐在鸡蛋上孵小鸡,还把钥匙错当成鸡蛋放在锅中煮着吃;华罗庚一边看书一边拿面包蘸墨汁吃,还直夸面包香等。这些相关的科学家的趣闻,让学生理解了爱因斯坦作为一个科学家对于事业的痴迷程度。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搜集资料还可以收到触类旁通,巩固记忆的功效。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不仅了解到李白有“诗仙”的称号,还了解了“诗圣”就是杜甫,“诗鬼”就是李贺。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记住了三位诗人。
二、 巧妙安排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多而杂,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通常让学生分四步读课文,其他的环节巧妙地穿插在四步读书中。
第一步读课文是要求学生:1. 读通句子,读准字音;2. 在读书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在朗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有的字音或词语容易读错,可以挑出来提醒大家。还可以把不好读的句子标出来,带领大家读几遍。“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么多人的学习团体中,通过学生们的挑挑拣拣,第一遍读课文时遇到的障碍几乎被排除干净。而且,我们把提醒别人的这种行为定义为“助人为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他们在读书的时候就会格外细心和用心,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助人为乐”的习惯。
在读完第一遍课文后,我会把字、词教学穿插进去,要求学生读课后生字、词语,看看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它们。在读生字的时候,我还让学生尽量给生字组词,多多益善,看谁组的词多。我们也把这一环节总结为“集思广益,各显神通”。用这样的宗旨要求学生既可以让他们在语境中识字,又可以增加积累他们的词汇量。在学生熟读生字的基础上,我又让他们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有没有自己写起来最拿手的,找出来指导大家写,这一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练字的热情和写字的水平。有的学生在指导大家写字的时候,连写字习惯也一并指导了。魏书生曾说过“学生能干的事情老师不要干”。既然学生能胜任的工作,我们干吗还要越俎代庖呢?理解词语,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自己学习,这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吗?
第二步读课文是和第三步结合在一起的。第二步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在扫清字、词、句障碍的基础上,第二遍朗读,学生应该能够达到正确、流利。
第三步读书是对第二步读书的检验。请一名同学在各自的小组中把课文读一遍,别的同学先不提意见,给读书的同学自我评价的机会。因为只有学会自我评价,才能自觉提高。在此基础上,别的同学再作出评价,意见就很少了。
第四步读课文,要求学生默读,读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谈话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话语中的精髓,并恰当引导学生延伸话外意思。
通过四步读书,就可以把第一课时琐碎的学习任务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基本训练得到落实,真正体现了本色语文的精神。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锦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