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与和谐实现

2009-12-25 10:18
理论月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邓小平

王 丽

摘要: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由邓小平行政改革的科学观、发展观和和谐观构成。从哲学角度看,科学发展与和谐实现是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灵魂。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诉求是和谐、邓小平行政改革的主导价值理念是科学、邓小平行政改革的过程是发展、邓小平行政改革的评判标准是和谐实现。从实践层面看,对和谐的理解构成了邓小平行政改革的逻辑起点与价值诉求,在行政改革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科学发展的轨道,没有脱离和谐实现这一价值目标。

关键词:邓小平;行政改革;科学发展;和谐实现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9-0027-03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社会的和谐当然离不开行政的和谐与和谐的行政。行政改革与发展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行政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和谐行政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是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得以建立和发展。而科学的发展理念也自始至终引领着邓小平同志领导和规划的中国政府行政改革。可以说正是基于对和谐行政与行政和谐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和印证了科学发展理念的核心地位。其实践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和谐: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逻辑起点

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实践者都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立自己的有效政治架构,真正实现最广泛意义上的民主和法制给予了一贯的关注,这也是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力因素之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应该是最广大多数人的政府。是把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廉价政府”。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们所追求的国家目标之一。在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时。马克思就指出:“公社能使农民免除血税,能给他们一个廉价政府,能把现今吸吮着他们鲜血的公证人、律师、法警和其他法庭吸血鬼,换成由他们自己选出并对他们负责的领工资的公社勤务员。”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公社应该是廉价政府,勿庸置疑。行政管理的改革应该是廉价政府的应有之意,正是在这一改革进程中不断实现我们的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由“官僚”向“公仆”的转变、公共事务由庞杂向精简的转变。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行政改革,从而使和谐行政与行政和谐在成为行政改革追求目标的同时也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构起和谐的关系纽带,最终有力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毛泽东同志也早在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时期就提出精兵简政,讲话、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马克思、毛泽东主要是在实现革命和维护革命的成果方面谈论政府管理问题,而邓小平则把政府改革放在现代化历史潮流中作出分析和说明,从而更具个性。显现出邓小平行政改革理论的发展和丰富。

二、邓小平行政改革的科学观

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植根于深厚的思想土壤,这种牢固的生存与发展基础为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支撑。因此。在行政改革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精髓。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是我国转型时期的行政改革特别是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指针。

(一)民本原则

为人民谋利益是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出发点。从邓小平的一系列论述中我们看到,提高行政改革。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这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有些领导同志,不愿意接近群众,不关心群众的痛痒,对于群众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不是积极地去解决,而是抱着一种无动于衷的冷淡态度。”我们把党和人民的关系颠倒过来,完全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在人民中滥用权力。”这种人是不可能讲工作改革的。所以,必须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处处为人民着想,事事急群众所急。只有这样,才能搞改革、高质量地及时地完成人民群众交办的事情。因而,邓小平恳切地希望我们:“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和谐的行政氛围,实现行政的和谐,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二)科学性原则

行政改革就是泛指日常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要把管理工作搞好,就必须提高行政改革。所以。邓小平明确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不讲工作改革不行。现在的世界,人类进步一日千里。科学技术方面更是这样,落后一年。赶都赶不上。所以必须解决改革问题。”毕竟小农经济的时代业已过去,高科技和信息化的现代环境已经将各国的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先进的科学理论、技术、成果应用到行政管理的实践,改善管理手段,加快政府办公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这对于扩大政府信息来源。营造和谐行政的大环境,提高行政改革意义重大。

(三)合法性原则

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任何人、任何机构,包括政府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由此,才能够形成一个透明的、稳定的、可预见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使各个权力机构之间互相制衡。共同搞好依法治国。行政改革的提高必须在现有法律制度允许的框架内进行,行政必须依法才能保证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强化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确立严格按照法定职能、法定职责、法定程序行使行政职权的法治观念,树立依法办事的意识,消除权高于法、法为我用的人治思想,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

(四)程序性原则

程序性原则主要是指程序正当原则包括两层意义,一是实质的程序正当,即要求程序必须符合公平与正义原则,反映客观规律。二是形式的程序正当。即要求权力的行使者所行使的权力必须按照法律预设的方式、方法、步骤进行。对行政程序重要性的认识也是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的公正性不仅符合行政活动合法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行政改革目标的重要步骤,同时还可以为科学行政、和谐行政提供重要的程序保障。邓小平明确指出“应该有计划地、认真地对他们进行正规培训。提高所有受训干部、工人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不仅仅强调行政机关内部机关工作的程序化,同时强调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行政主体在同行政相对人打交道时也必须坚持以程序行政的原则。

可见,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基本原则都是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科学诠释与灵活运用,同时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科学与和谐理念也为我党今天提出的落

实科学发展观,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源泉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从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看出。科学与和谐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国家一贯提倡并坚持的基本准则。也正是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三、发展:邓小平行政改革的过程观

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之所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不仅仅在于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及其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方面在于邓小平行政改革的发展观。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原因及其改进策略有着全面而精确地论述。

他认为,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应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如果忘记甚至抛弃了这点,不但不能成为人民的勤务员,而且还会演变为人民群众的官老爷,高高在上。这样就势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的疾苦,不为群众着想,缺乏工作责任感。这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有些领导同志,不愿意接近群众,不关心群众的痛痒,对于群众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不是积极地去解决,而是抱着一种无动于衷的冷淡态度。”“他们把党和人民的关系颠倒过来。完全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在人民中滥用权力。”必须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处处为人民着想。事事急群众所急。只有这样,才能搞改革、高质量地及时地完成人民群众交办的事情。当然,如果人员素质不高,水平低,能力差。也将会妨碍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提高中渐进发展深化。尤其是处在信息时代,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更要注意素质的提高。提高素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继续学习,其中包括自学。特别是要参加培训。邓小平明确指出应该有计划地、认真地对他们进行正规培训,提高所有受训干部、工人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并且经过考核,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因而,必须坚持普遍培训干部,不断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确保实现科学发展和行政和谐。

行政管理必将受制于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如果一个国家是高度集权型的政治体制,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地方很难做到政令统一。也会影响行政改革,因此,邓小平严正地指出,它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对这种关系必须采取审慎、渐进的策略发展深化。可以说,这是邓小平行政改革过程思想的精髓所在。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于影响行政改革发展因素的认识和把握是科学而全面的。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推进行政改革。提升行政改革水平。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科学发展与和谐实现: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价值诉求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为了克服影响和制约行政改革的因素,全面提高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改革,进一步推进行政改革,实现行政发展的科学与和谐。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建设者系统全面地阐明了关于行政改革的措施和办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导致行政改革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官僚主义。而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又主要由于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所以邓小平郑重地指出:“克服官僚主义,首先还是要着重研究体制的改革。”如果不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党和政府机构这样地缺少朝气、缺少改革。正确的方针、政策不能充分贯彻,工作不能得到更大的成绩”,“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由此可见,只有坚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又讲求行政改革,才能真正达到改革的目的,才符合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

2加强监督、考核。加强监督是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深刻内涵。邓小平从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出发,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深刻阐述加强监督是提高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行政改革的重大课题和机制保证。政府作为一种国家机构,政府部门是公益机构。公务员是公益岗位。政府和公务员的活动是一种公共性的活动,追求公共利益以及维护公共秩序,是政府活动的基本目的。为了达到这一基本目标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

3改革人事制度。过去,在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在干部选拔和任用上,还不能完全做到选优用优,或多或少地养了一些闲人、懒人、散人和贵人,干部老化,素质不高,工作缺乏活力,出工不出力。效率低下。所以。邓小平指出:“就拿人事制度来说,社会主义国家恐怕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干部思想僵化,首先表现在思想上。组织也有这种状况。”“成功不成功就看我们能够不能够发现一批年轻人。”“选拔干部,选拔人才,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因此,只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用人机制,使干部队伍做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增强了生机和活力,就一定能激发工作热情,提高行政改革成效。

4加强法制和责任制建设。以往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岗位责任制尚未建立或不完善。也大大影响和制约着行政效率的提高。因而,邓小平反复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㈣在谈到加强责任制问题时,邓小平指出:“要有分工负责。要从上到下建立岗位责任制。这样,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效率,才能职责分清,赏罚分明,不致拖延推诿,互相妨碍。”“应该说,过去我们的书记处工作效率不算低,原因之一就是做出决定交给专人分工负责。”总的精神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通过加强法制和责任制建设,做到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要发扬民主,但是同时需要集中。以便把效率提高一些。”“各级都要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上下都要讲究工作效率。”

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已进行了很深入的改革,大大改善了行政低效率的状况。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思想和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进,科学与和谐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理念。所以我们现在学习邓小平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更有切身的体会,相信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行政改革也将会不断提高,行政科学与行政和谐也将逐步实现,为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起到推动力和保障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国强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邓小平
推动教学秘书工作科学发展之刍议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杉树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如何使农村幼儿园教学更加科学发展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