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国 胡洪芳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笔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
教育部印发的《课程计划》和《实施指南》中给出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着自己的智能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着丰富的感受、体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凸显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语文学科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来讲,关键在于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学生观,新的学习观,让研究的精神走进学习的过程,让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新的学生观——“二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突出强调的是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知者和实践者,蕴藏着巨大的认知潜能,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欲望和热情,他们才是学习的“本”。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课堂变为学生的舞台,为学生搭建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并引导学生在这个舞台自主的去发现问题,自由的去探讨问题,自我体验获得的成果,自己去归纳学习的方法,并迁移到这一类的学习当中去。新的学习观——“三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自我体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这一重一轻,把学习的主体给倒置了,结果就是学生大多记住了一些结论,而不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体验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归纳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形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达到叶老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
就目前学校学习的主要形式还是以班级课堂教学为主的组织形式,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主要载体是教材。语文学科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和形成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材料,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拓展、延伸和应用,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所形成的能力,学生所得到的信息和新知识又由学生很自然地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中。
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其次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鼓励质疑,挖掘自主探究的潜能
使学生敢于而且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寻找知识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5巧拨妙引,引导自主探究的方向
关键在于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
6联系生活,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教育资源来拓宽教学天地,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主动地探究学习,促使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要学生做到自由探索且对教材的研究要“深”
要指导学生做课题,课题主要从教材中来,也可从生活中来,并立足课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选课题、自主研究、自我表达交流。其步骤是:确立课题一开展研究——写出论文——编辑成册——交流答辩。
三、学生的自我体验
新目标明确指出,让学生体验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审美创造等形式,以生活为素材让学生想体验;以操作实践为手段,让学生能体验:以合作交流为途径,让学生会体验;以审美创造为目标,让学生爱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新课程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合作中交流,在审美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作者简介:王俊国,河北省临西县河西校区北队小学教师:胡洪芳,河北省临西县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