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差异教学中的分组策略和评价原则

2009-12-24 10:48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分组差异音乐

周 颖 潘 轶

美国学者戴安·赫克斯所著的《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一书中指出,“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

我国学者华国栋在其《差异教学论》一书中指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级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上述概念对差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和终极目标作了明确界定,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差异教学的实质和实施差异教学奠定了基础。在音乐上表现出的这种差异主要有:天生乐感、听觉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学习态度的差异、审美心理的差异等。在音乐教学中要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的不同需求,使教与学更好地为每个学生服务。

一、音乐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音乐智能由几种音乐能力构成,如音乐的感知能力,即能辨别一种艺术形式内部的差异(其中自然包括音乐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音乐的创作能力,即音乐创作的意识、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成分。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拥有音乐智能的全部强项,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他们的强项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以强项带动弱项,达到以优势弥补劣势的作用。差异教学就是强调学生差异的同时,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激励进步,使内因发挥作用,促进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教师实施差异教学,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供了理论模式。他的分类系统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出具有严密性、相关性,以及颇具复杂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在他的理论中,教师应给音乐能力较低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同时给所有学生提供具有相当挑战性的任务,尽可能地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实施他的理论,可以使我们对大面积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缩小学生音乐能力差距充满信心,尽管学生之间的差异可能很大,但只要我们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改善课程和教学,则就会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音乐素养有所提高。

二、音乐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产生的原因

1.遗传素质因素。遗传素质指那些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学生音乐心理的发展,音乐能力的形成,遗传起了一定的作用。遗传是音乐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也不是决定性条件。它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潜在的可能性,但没有构成现实性。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差异,要公平、真诚地对待每个天生具有不同音乐才能的孩子,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

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生活对学生的音乐才能形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而每个家庭又都有自己的背景。有的家庭很重视艺术教育的培养,父母本身就能歌善舞,经常在家庭中组织开展一些音乐活动,这样也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常这样的家庭能够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自然就会强烈意识到学习音乐的价值,这种意识会影响他们的动机和责任感。而有的家庭不太重视艺术课,或者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艺术课,他们只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那么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学生自然也不太重视音乐课,认为它的学习价值不大。音乐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后,就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逐渐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音乐课程价值观。

3.社会文化因素。古人说: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教育在学生音乐才能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影响和决定了学生音乐才能的发展。目前,学生在校外获得音乐教育资源和学习经验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一个能接触到各种艺术资源,有着音乐表演或演奏经历的学生进校时,比那些没有条件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基础和更强的音乐理解力。由此可见,形形色色的校外音乐教育是导致课堂上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又一重要原因。面对这些差异要开展好教学,音乐教师就要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之后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音乐差异教学中的分组策略选择

1.弹性分组教学策略。弹性分组是差异教学的核心。所谓弹性分组是指,根据学习需要、优势以及偏好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经常重组以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合作习惯进行分组。有时也可以按任务类型对学生进行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和谁一起学习。弹性分组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组建教学小组,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它适宜在游戏教学、创编教学中展开。弹性小组的组合分为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

(1)同质分组。根据音乐学习需要,以弹性教学小组形式把音乐能力相似的学生分在一起,那么能力差不多的学生就可以在教师专为他们特意设置的活动中一起学习,这种同质分组是弹性的、多变的,音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变化随时调整,不一定在每次的教学活动中都适用。

(2)异质分组。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但仍然难以调动音乐能力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主要在于大部分学生缺乏成功体验,导致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因此,在差异教学中要经常采用异质分组。采用差异组合式学习方式,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异质分组是教师将不同音乐能力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种方式中学生的分层是主要的,分组是表面的,是教学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的依据,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措施,同时又促进了不同水平间的合作。

2.合作分组教学策略。所谓合作分组是指根据合作任务的性质,由教师安排或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不同的小组。分组合作交流过程必然是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差异特点发挥及相互碰撞、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合作交流,会帮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必须针对学习内容、学生差异及发展倾向性差异进行组织教学。

四、音乐差异教学评价的实施原则

1.尊重差异,让评价更富魅力。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有高低之分的,能力的好坏对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他的统一标准,这个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还应该考虑到学生是否有这个能力达到。一方面,对能力强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让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参与。另一方面,能力薄弱的学生,不要过分地注重结果,而应在过程中充分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在这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他们的音乐能力就会慢慢得到提高。

2.尊重兴趣,让评价充满情趣。兴趣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失去兴趣,音乐教育将毫无意义。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应从多方面接触、了解学生,发挥教育应有的效能。有位音乐教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选择两个平行班,确定一个主题,进行一次创编表演。一班是老师规定好表演形式,二班则是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结果可想而知,一班同学虽然参与了,可由于形式单一,且这种硬行规定的表演形式并不是学生所喜欢的,他们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同学甚至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敷衍了事,效果较差。二班则相反,他们从一开始就热情高涨,同学之间分工合作,各显神通,可谓是异彩纷呈。因为这都是他们所喜欢的,擅长的。同时,通过这次创编表演活动,同学们的各方面潜能得到很好开发,不仅对今后的音乐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还使教师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思维不定性,他们更愿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音乐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这点,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善于激发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音乐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时时事事从学生出发,尊重个体差异,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这些富有个性的学生,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展示才华。

差异教学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因此,在实施差异教学前,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音乐能力差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在音乐上的强项和弱项,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以便在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美]黛安·荷克丝.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儿童成功.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上海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孙晓雯)

猜你喜欢
分组差异音乐
相似与差异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分组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