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娟
语言的最大功能莫过于交际和文化继承作用,作为语言最直观、最基础的功能——交际,把语言的魅力展现无遗,试想没有声音的语言,没有默契的交流,人们之间必将形成一定的隔阂,文化难于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传播,人类的文明面临消逝的危险境地。换言之,语言学习者倘若学习语言,但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便是没有真正地理解、领悟该语言的真谛。因此,语言的交际能力对语言本身和学习语言者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更是语言交际的根本之所在,因此探究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不足的成因,对于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增强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都作用斐然。
一、“凯利模式”和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不足的成因
凯利模式,即对一个人的行为的内因或外因的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可能多种多样,但不外乎是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凯利模式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内因还是外因,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一贯性,即在相同的场合是否一贯如此;普遍性,其他人在这种场合下是否也如此;差异性,即在类似但不同的场合下是否行为不同。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在这三方面都很强烈,其行为可能是外因所致;如果是一贯性较强,而普遍性和差异性较弱,则可能是内因所致。
凯利模式根据一贯性、普遍性和差异性三者的表现把事物的原因进行归因(内因、外因或其他因素),在利用凯利模式剖析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足的成因时,应该把凯利模式进行延伸,不仅要找到外因还是内因,而且要把外因和内因进行细分,找出影响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不足的源头,才能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根治之。
二、“凯利模式”剖析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意义
1.有助于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根据凯利模式的三维(一贯性、普遍性、差异性)评判标准,可以把影响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因素根据标准进行分析,确定哪些因素属于外因,哪些属于内因,哪些又属于其他因素,一旦确定了因素的所属,教师便可以根据外因和内因的特点,有主次、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譬如属于心理问题的,不管是羞于启齿还是缺乏表达出来的勇气,教师应该主动对学生进行询问,和学生交心,从学生的生长环境到后天的语言环境进行细致的了解,才能进行相应的改进。
2.可以针对不同原因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策略
一旦利用凯利模式把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便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由于不同的因素需要不同的解决对策来执行,通过凯利模式的剖析,恰恰可以为后续的策略跟进铺平道路。
3.有助于克服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不足
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利用凯利模式找到自己的口语表达欠缺的原因,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不好有深刻的认识,但是有的学生确实糊里糊涂,没有进行过细致的自我剖析,当然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其中的原由所在,但是却缺乏改进的勇气,惧怕同学的嘲笑,路人的鄙夷,所以害怕张口说出来。如果想要真的张开嘴巴把英语表达出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否则即便大声说,恐怕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4.有助于制定周密计划,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承前所说,在详细了解了学生口语的弊端所在,便可以有了改进的依托凭据,教师可以制定教学计划,有侧重地对学生的弱项进行训练,让学生增加口头表达的机会,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自己也可以制定计划,不用再做只是心里默默念诵几百遍的“Nice to meet you”或者“Just do it.Never worry more”,而是可以畅快淋漓地大声说出来,好像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那样,让英语真的变得疯狂起来。
三、影响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内部原因
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不足,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概括起来原因有很多,但是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羞涩和畏惧心理,自信心不足和受传统文化影响。
当然,影响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因素还有很多,但是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这些因素比较显著,且通过运用“凯利模式”分析,发现这些因素表现具有显著的内部因素特征。
首先,谈谈学生的羞涩和恐惧心理因素。学生由于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智和社会阅历都比较缺乏,且长期被学校的氛围所熏陶,接受着孔孟思想的礼教,教师和家长总是教导学生应该保持谦虚,但是这个谦虚的保持,在现实中的体现更多是谨小慎微,说话轻声细语,甚至是索性保持沉默,这样或许在教师和家长的心目中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乖孩子”。而且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是传教士一样接受主教的洗礼,对教师进行顶礼膜拜,这样无形中形成了学生的羞于表达的心理状态。正是由于这种从小到大的熏陶,让学生养成了先天的口头表达不足的习惯。学生的心理羞涩和恐惧是一种很难短时间克服的习惯,需要有自身的习惯改变,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上教师的指导。羞涩和恐惧心理来源于长时间的熏陶,一旦形成了这种羞于表达的心理,就会对课堂表达和课外交流存在一种“心理谦让”,或者说对一句英语不断地在心理重复,但是鉴于羞涩和恐惧的心理,一旦脱口而出,便会出现卡壳或者错误连篇;由于出现这种错误,会让学生对英语口头表达更加的羞涩和恐惧,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从羞涩恐惧变成惧怕把英语口头表达出来。
其次,传统文化的影响。首先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孔孟思想、儒雅风习一直代代相传,正是这种传统的影响,让学生比较具备内涵的“儒雅”,而外显的倔强则相对较弱。更由于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截然不同,说英语国家更加提倡彰显个性,崇尚自由,而汉语文化则是以德为大,含蓄谦虚。因此,学生学习英语口头表达时,便很难一时间转换这种思维方式,而且也害怕由于汉英表达习惯的不同,学生一旦把英语说出来,则很容易出现错误,从而惧怕别人的嘲笑,而不愿意表达出来,或不愿意经常用英语表达。文化的差异是长期的,需要两种文化的不断融合,慢慢吸收,才能不断地消除由于文化的差异影响而带来的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不足。
第三,学生自信心不足。英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有很直接的关系,自信心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勇气,更加敢于面对事情,如果自信心不足,便会失去很多很多可以表达的机会,譬如碰到外教教学或者开设讲座,自信心非常强的学生便敢于站起来,对外教进行提问,虽然有时候也会出错,但是自信心的充足,可以弥补很多现实的错误,有了第一步的勇敢,学生便敢于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英语,从而把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四、影响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外部因素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影响的外部因素主要是语言环境、外在力量(当然包括学校、教师、家长甚至是整个社会)。
1.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是一个复合概念,既包括宏观的学习大环境,也包括微观的学习小环境。正如2008北京奥运,整个社会都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志愿者、运动员甚至是普通群众,都在积极地练习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宏观英语学习环境,当然会对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正常的思维观念,大家都在说英语,所以即便说错了,也不用怕,更不用害怕别人嘲笑自己所谓的“fake-foreigner”(假老外);微观的语言环境,则主要是包含贴近学生语言学习的小环境,譬如:教室、寝室、校园等,上课时周围同学都经常用英语表达,这样则会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寝室和校园也是如此。
2.外在力量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同外在力量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家长的督促,教师的引导,同学的熏陶,这些外在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积极的外在力量可以帮助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快速提升,而消极的外在力量则会大大影响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试想,如果周围的同学根本没有任何的学习氛围,每天都在玩耍、不致力于学业,这种消极的外在力量会把学生拉向无底的深渊,而教师的引导也异常关键,教师毕竟在英语教学方面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对英语文化也有适当的了解,恰当、耐心的引导会让学生少走很多学习英语的弯道,更快地理解英语语言的魅力。
语言应用是语言学习的目标,用语言沟通、交际也是人类的文明呈现,学习英语也正是如此,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英语交际功能的最直观体现,对影响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内因和外因进行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对英语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倪敏.课堂文化教学中教师中介者角色的研究.安徽大学[D],2006.
[2] 张莹.词汇短语的使用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流利度的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D],2007.
[3] 徐朝晖.浅谈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国外外语教学,1999(01).(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