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印象
http://blog.chelder.com.cn/u/yizhuqiucao/10225.html
国庆即将来临,各单位、工厂、商场、小区大门也都挂起了“欢度国庆”的横幅,一种过大节的气氛显现出来了。
无事,回忆起了我晓事以来所“欢度”的国庆节。具体情况确实已无法详叙,但也有些印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的学生时代,那时还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报纸也很难看见,信息主要从老师讲课、校长报告得来,从家乡的生产队长、父母那儿得来。国庆前夕,或学校组织看电影,或学生老师自编自演些小型文娱节目(记得我还参加过几次呢),十一早上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特别隆重,那是必须行礼唱国歌的。
1975年至1985年,我在军营当兵,国庆多是在“战备值班”中“欢度”的,最多部队组织看看电影什么的,这也许叫做“内紧外松”。转业到工厂,我成了“笔杆子”,“欢度国庆”的板报、壁报上少不了我的文字。
20世纪90年代以后,“欢度国庆”的内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阶级斗争”这个曾经是人人天天讲、月月讲的经典词汇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退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语汇。市场经济繁荣了,人们“欢庆”的方式和内容转向了经济和娱乐。节前,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充斥着各类报纸、广播、电视,人们的眼球不停地搜寻着哪儿有好吃的、哪儿有好玩的。人们变得很有钱了,把那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挤得爆满。
像我这样不愿意出门的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祖国辉煌成就”,看名山大川影像、看“七天乐”而“欢度国庆”。
(睡莲)
国庆回眸
http://user.qzone.qq.com/652374649
国庆节在家休息,看电视新闻对祖国各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报道,让我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1978年,我21岁。带着梦想,第一次走进北京。国庆日那天,我独自一个人爬上了香山。站在高高的山顶,我幻想着未来……
1985年,我第一次出国去新加坡短期学习,看到人家建设得如此现代化,商品琳琅满目,而自己却囊中羞涩……
1995年,我带队出国考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中国已经开始走向富裕,我们再也不去采购什么彩电、冰箱,已经有能力出入高档酒店、宾馆,外国人也开始对我们客气了……
2005年,我是因私出国,国外的商品对我们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更感觉不到国外比我们有什么好的。
祖国的沧桑巨变,由弱到强,让我们“50后”感慨万千!自己祖国强大的感觉真好!(忠恕咖啡厅)
文明悠久数千载,
声满环球誉九州。
古代雄风今亦在,
今朝盛世志未酬。
各行各业同心干,
南北东西争上游。
两岸人民盼统一,
国强民富万千秋。
(幽雪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