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英 赵欲升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其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专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专业之外的某些素质即非专业素质,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文化素养、反思能力、行动意识、人格魅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着力阐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非专业素质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非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6—0116—02
关于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理解,从目前国内外来看,有侧重外在的、关涉制度和体系的、旨在推进教师成长与职业成熟的教育与培训发展研究;也有侧重理论的,立足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有很多,有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有的表述更为具体,如:“教师个人在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和在职进修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地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专业内涵,逐渐达到专业圆熟的境界。”而有的定义则更全面,如:“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职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些界定总体上都是围绕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成长这一视角揭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诸种表述中,可以得出一些共性特征:一是强调发展要素的内生性、自觉性;二是基于过程理解的阶段性与动态性;三是发展状态的非终结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其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专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专业之外的某些素质即非专业素质,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将着力阐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非专业素质及相关问题。
笔者通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总结、观察和分析认为:教师非专业素质还应包括文化素养、反思能力、行动意识、人格魅力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一、文化素养
教育教学是极具综合性的行为和艺术,赖以多元文化作为支撑,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质量,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的、现实的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所谓文化素养是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总和。从本质上说,这三方面是有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其中,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的基础和核心,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是以人文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人文素养的延伸。
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语文教师,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哲学的思考、科学的精神进行分析和阐述,可以营造浓郁的课堂文化氛围;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数学教师,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审视数学的美,可以在文化的视野中展开数学教学,可以使极具理性精神的数学教学充满文化的光辉;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外语教师,可以在中外文化的比较中延伸他的课堂,可以引领学生去欣赏独特的异国风情,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
正如自然界中的物质场可以产生能量一样,教师的文化素质可以形成文化场,在这种文化场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变化。
良好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和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有志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在深入专业领域研究的同时,要重视文化素养的形成和优化,做到既有知识又有文化。
二、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反思,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进行反思。
有人提出了以下三种反思: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行为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想法、做法进行反思;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也有人给出了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虽然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但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反思能力”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教育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仅需要经验,更需要改革和创新,而改革创新的基础就是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改革,也就没有创新。因此,把反思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恰如其分的。反思是一种能力,是后天形成的个性品质,反思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需要主体有意识地养成,以致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分析、审视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改革创新,进而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和发展。一方面,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反思能力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性特征,因此要积极培养良性的反思能力和正确的反思观,积极主动客观地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养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促使教师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
三、行动意识
行动意识是指主体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明确了自我发展方向后,所产生的驱动行动的心理动力。显然,具有较强行动意识的教师,会不畏艰难,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向既定目标前进,直至达到目标;相反,缺乏较强行动意识的教师,即便确认了发展目标,也会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采取行动,或终止行动半途而废。行动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和驱动力,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进程,行动意识又是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甚至会影响人的终身发展。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的老师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义无反顾,于是使自己不断成长,专业不断发展;也有的教师缺乏进取心和工作热情,倦怠懒惰,庸庸碌碌,最终只能是一生无为,一事无成。
其实,对于前面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我认为它还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改成下面的形式可能更确切:经验+反思+行动=教师成长。的确有的教师仅仅停留于反思阶段,缺乏行动意识,那么这种没有行动支持的反思是不会产生结果的,反思固然重要,而行动才能促进发展。
四、人格魅力
什么是人格呢?一般的说,人格是一组具有特征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他可以区分每个人和他人之不同,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中具有持久性。人格具有个别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特点。
人格是一种教育教学资源,健康高尚的人格具有极大的魅力,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于无声处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有的老师不怒而威,有的老师则用他的亲和力凝聚学生,有的老师幽默的言谈和优雅的举止深受学生的推崇,我想这就是人格魅力。难怪有的学生讲:因为我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喜欢这个学科。人格魅力是高层次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但影响他的学生,更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人格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且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格魅力。
五、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切合自身的发展规划以及积极主动的主观动力,这就是说教师要有自我发展意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是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可使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专业发展中得到充分地发挥,并可促使自我专业发展能力的形成,成为促进专业发展的新因素。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有效形成,应采取适合自身的措施。
(一)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原动力来自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教师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对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有实际的意义。设计自我专业发展活动,对教师自身发展持续的改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对影响专业发展的错综复杂的因素有效地加以整合,使专业发展的道路更为顺畅,成功的机会就更大。
(二)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职务培训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社会的变化与教育改革的发展,及时研究自己的缺欠与不足,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自己的发展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学习与培训是更新观念、补充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
(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级学校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了,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做课题研究,做调查分析,撰写论文。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开创性。我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更要努力做到研究的实在性、研究的应用性、研究的导向性和研究的创新性。教师参与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研究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四)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
自我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主动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更新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能。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有志于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的教师,不但要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还要努力培养自身的非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榕.教师专业发展丛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段晓明,黄文键.英国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计划”[J].世界教育信息,2004,(5).
(责任编辑/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