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倩
下班的路上,偶尔看到排着队的幼儿园小朋友手牵手走着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心底的羡慕不知不觉全都写在了脸上。那个我们都曾有过的孩提时代,纯洁如白纸的年纪,和许多美好的词汇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童言无忌、两小无猜……我们经常会感慨生活得太艰辛,埋怨残酷的时间把我们打磨得越来越圆滑、复杂、深沉甚至灰暗。其实,为何不暂时停下脚步,看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也许从他们身上我们会发现,生活原本很简单、很轻松。
前段时间看新闻联播的时候,被一幕温馨的画面深深地触动了,事情发生在到海南考察的温总理和当地的一个一两岁大的小男孩身上。当时,小男孩被家人抱在怀里,总理站在他旁边很慈祥地摸了摸他的小脸,关切地跟他说了几句话,然后转身和群众握手再见。此时,小男孩幼小的身子不停地向前探,还把小手伸得老远,像是要学大人一样跟总理握手,总理意识到后连忙又凑近了小男孩。谁知,小男孩却用他的小手摸了摸总理的脸颊,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把周围的群众都逗乐了,总理自己也开心地笑了,并把自己的手盖在了孩子的手上。就是这样简单的大手握小手的一幕,让我一直到现在还在回味。新闻里的小男孩也许根本无法理解“ 总理” 是什么样的概念, 更不可能在乎他面前的这个爷爷是不是总理,他可能只是单纯地喜欢爷爷慈祥的笑容和温暖的声音,所以在爷爷要离开的时候,他也要摸一摸爷爷的脸颊,用这种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爱。这就是孩子,对自己喜爱的人和事可以毫不掩饰,不会有丝毫的顾忌。而我们这些成人,长久以来,“三思而行”是我们的行事准则,“中庸之道”是我们牢记的古训,“不为最先”是明哲保身的护身符,久而久之,有想法不敢说,有意见不敢提,人的积极性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在这个需要创新的年代,我们强烈呼唤的是敢想敢做、直言不讳,否则,那些百舸争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壮观画卷就只能沦为空谈。小男孩的那只小手,也许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曾经退却的脚步。
如今,好多家长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开始参加各种五花八门的兴趣班、补习班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朋友家有个也在上幼儿园的女儿,是个挺有个性的小姑娘。一开始,朋友并不想把孩子折腾得太累,所以没打算给孩子报什么班,但架不住身边如洪水猛兽般的学习浪潮,最后还是让孩子自己选了一个兴趣班来上,谁知这个挺有个性的小姑娘没选音乐没选舞蹈也没选画画,竟然选了心算。半个学期上下来,孩子学得像模像样。一次,兴趣班举办了小型的心算比赛,比赛结束,朋友问女儿做得怎么样,女儿说自己答得很好,但是一个男孩儿老想看她的答案。朋友很惊讶,没想到五六岁的孩子竟然已经想要去作弊。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种恶劣的行为,也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处理这样的情况,于是只好先反问女儿是怎么办的。
没想到,女儿很轻松地说,“我没给他看”,一听到这个答案,朋友松了半口气,再问女儿为什么不给小男孩看时,孩子的回答依然很简单:“因为我不想给他看”。听到这样的回答,朋友完全放心了,不用再去想什么复杂的道理,也不用再去解释什么、引导什么,孩子一声“不想”,自己就可以干净利索地解决问题,替她省去了许多的脑细胞。这位很有个性的小姑娘如此直截了当的思维方式,大概也正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身上常常缺乏的宝贵财富。
快节奏生活中的现代人经常会因为工作、情感上的各种事情而烦恼,“郁闷”、“焦虑”成了眼下大众的口头禅,同时也是很多人精神状态的写照。当面对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或者一些不合理的安排、要求时,我们会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怕领导不高兴、同事不高兴、家人不高兴,却不去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高兴。其实我们大可以不必这么自寻烦恼,像那位很有个性的小姑娘一样,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不喜欢、不是我的本意,就直接说“NO”。人生真的很短暂,可以真正做自己的时间太少,但很多人却总把责任挂在嘴边、扛在肩上,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一层又一层的枷锁。夜深人静的时候,听窗外风吹树叶的声音,也许会突然觉得自己甚至不如一根树枝过得率性。累的时候试着说一声“不”吧,说不定换来的,就是能够让身心俱疲的你获得喘息休憩的片刻。
那些让我停下脚步去思考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背景可能都不一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过得很快乐,至少从表面上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天空下,生活得悠然自得。或者我们在羡慕他们纯洁如白纸的年纪的同时,也可以学学这些孩子的率性自然,试着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简单地说爱,勇敢地说不,无论何时何地、顺流逆流,都能够找到生活的重心、活出生命的真谛。
(本期《军校文苑》由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供稿)
特约编辑/李美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