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鸣放
前不久,听说在杨浦区平凉街道老式石库门里,住着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长期与弱智女儿相依为命,终生照顾着“苦命”的女儿。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儿?带着好奇和感动,在一个晴好的下午,笔者轻轻推开所在地隆仁居委的一处黑漆木门,走进了百岁老人的居室。
屋内窗明几净。10平米房间,五尺木床。一桌两椅,加上东边的五斗橱,柜上电视,墙上空调,一切并不显眼。在木床与木桌之间,稳稳居中,一个正方形的马桶箱子,朱红油漆,特别显眼。
老人的肤色,黑里透着红润,端坐在床头,两手平放膝上。女儿坐在方桌的边上,一脸白白胖胖。老式房子不大,高度不小,足有3米来高,纵向超过横向,造型像是竖立的鱼缸。小屋简单,简朴中有一种肃穆。老人名叫朱普庆,今年102岁;女儿名叫朱巧巧,今年71岁。正巧,家里有街道居家养老关爱员来访。说起不久前,老人老屋遭漏,居委联系物业,上门修了两次,终于将屋子修好。
期间,不时有邻居进来,随便小坐。所谓采访,其实是一个众人聊天的过程。老人本人说得不多,身板直挺着,有点像日本老人。原来,老人的女儿两岁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智障毛病。看上去右手与右脚内弯,比正常人短小,像是海豚海狮的鳍。说是在几十年前,老人的女儿在里弄食堂做过。后来,连走路也要扶着桌椅,慢慢绕行,几无自立能力。老人的儿子朱选才说,他的这位最小的姐姐,本来情况要比现在好,其实都是老人惯坏的,样样包办,什么都不让她动手锻炼。
说来更巧。三八妇女节,正是老人的生日。这么说来,老人对女儿的照顾,也是一种命中注定。老人前后有过两位妻子,共有9个子女,朱巧巧是老人与前妻所生。原先,女儿是单独一人住,老人与第二任妻子在后面弄堂住,白天过来照顾女儿,晚上回到老妻身边。那时好几回,半夜三更,女儿自己起床大小便。黑咕隆冬摔在地上,像海龟一般,四脚朝天,无力翻身,连连呼喊救命。都是周围的邻居,听到呼救,赶到老人那儿通报:“巧巧摔倒了!”才得以解除险情。如果他人帮助,女儿要在地上一直躺到天亮。“这样会冻死掉的”。老人接上去说,语气沉重。那是好几年前,相伴了半辈子的第二任妻子,也在80岁上过世。这样,老人终于没有了两头的牵挂,干脆搬过来与女儿同吃同住。白天,是老人买汰烧,照顾女儿。晚上,是父女同床。老人睡外侧,女儿睡里侧,就像女儿小时候一样。半夜里,女儿要坐马桶,就会叫醒老人。老人将女儿从里侧拉出,搀着扶起,坐上马桶。完了,老人还要为女儿擦屁股,系紧裤子,再将女儿缓缓推回里床,那又像女儿小时候一样。
有人说,弱智的人一般短寿,最多活到五六十岁。显然,没有老人,就不会有女儿的今天,这是一般的说法。照老人的说法,没有了对女儿的牵挂和照顾,老人自己也不会活到今天。这有点像李密的《陈情表》说的那样:“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不过在这里要倒过来理解,倒过来更能动人心魂。
过去许多年,对女儿的照顾,全是由老人一人全部负责。老人在90多岁的时候,白天还能一口气洗两条大床单,更不要说其他的事,样样都是自己亲为。现在,老人自己的年纪,也在一年年上去。家里请来了钟点工,但不是照顾老人,而是照顾老人的女儿。主要是为她洗头、洗脚和擦身,说是一个小时,其实不到20分钟。这年头请人难,只好将就了,老人讷讷说。
平时,老人不大喜欢坐,喜欢站着。年纪大了,每天至少要站两个小时,动动手,伸伸脚,这也是一种锻炼。直到今天,老人坚持家里不请保姆,一切基本由自己操持。街道给他享受独居老人居家养老待遇,每天有人上门倒马桶,一周收洗外套外裤,老人还嫌人家洗不干净,还要把衣物浸入水中,将衣服的领子、袖口等部位,沾上水擦上肥皂,一一慢洗慢揉,决不怠慢。
过去,老人养鸟,养花,养鱼,一只很大的玻璃鱼缸,还是自己亲自动手打造的。现在,在仅8平米大小的天井,还放着好几个假山盆景,上面有树有草,云烟朦胧,树草都是活的。老人的黑漆大门外,几只土缸里,还种着生长缓慢的树,有着几十年的树龄。小弄堂里,没有人乱摘乱摸。因为邻居们知道,这是百岁老人种的,这是老人的另一个生命,同样也要珍惜和敬重。这里的房子,有着82年的历史,老人在这里住了65年,一共在上海住了90年。这里的邻居们,关系特别和睦。老人的黑漆的大门上,钉着木板,白底红字,横的写:养生之道,动则不衰,乐则长寿;竖的是:健康在于煅炼,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老人的自况,也是一位百岁老人的骄傲。然而,笔者还是要加上一句,也许是最为重要的:仁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