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祥
在国内,我们经常对组装车与进口车之间的质量差别感到困惑,因为零件基本上是一样的,为什么质量会相差许多?
有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是汪中求先生写的。我觉得他写到质量“点”的层面,也就是说,就单个人而言,质量源于我们对细节的关注。但在丰田的车间里,我更多的是想问一些关于流程,关于协作运营方面的问题。我觉得组装与原装之间的差别,可能更多的在这里:我们可以进口设备,但我们无法进口管理体系,以及企业文化。
举个例子,同去的日本专家指着我们头上的四只灯泡问我们,那是做什么的?我注意到有四个灯泡分别对应着3/4,2/4,1/4,10秒。专家告诉我们,这是生产节拍。如果车间是四分钟左右生产一辆面包车,而此时,相应的灯泡若是亮了,就说明这个节拍出了问题。
同样,在墙上有两个钟,一个是正常的钟,表明时间,另一个是生产线停止才走的钟。大家都知道,丰田实行的是故障拉线停产体制,只要哪一个人觉得有问题,面前就有一条绳,拉一下,整个线就停下来了。而一旦停止,另一个钟就开始走了,以便计算排除故障的精确时间。
像这样的VI化管理,在丰田的运营管理体系中,随处可见。每一个零件上面,必有相应的“看板”,公司还有总的看板室。在丰田的墙上,到处是空的表格纸,完成了,有标记,没有完成,或者完成得有问题,必然也在墙上体现出来。
在丰田车间中,我们还看到了一部传真机。后面检验部门如果发现问题,直接就用相机照下来,在上面写明问题,然后传到这儿,并且会立即上墙。作为一个用户,我就在想,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发现,我刚好买了这辆车,那我会对丰田有什么想法呢?
在丰田的制造车间,大量的工作都是年轻人在做,而且很多是新潮的年轻人,一线基本是男人,但面对如此多的“看板”、表格,他们难道不反感吗?这是我比较疑惑的地方。身边的日本专家给了我这样的答案:首先从利润的角度,明确看板是节省成本,减少浪费的“平台”,然后通过结果让员工懂得,这样做可以让他们增加收入,提高工作效率,他们自然就坚持下来了。
与我同去的锡恩同事PETER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见地。他说,看板把人与人之间的工作做到无缝连接,让你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人发挥的唯一空间,就是如何把节点做得更加无缝。按我的说法,看板就是一个流程平台,这个平台从管理上讲,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平台化与VI化。东方文化中最要命的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帮派化,人际关系太复杂,管理就只能靠能人或强人。
看来,组装车不如进口车,更多的原因是人,而不是机器。就像毛主席说得那样,决定胜负的是人,不是武器。我在丰田这些天,一直在想,中国人是智慧的民族,我们如何把这种智慧融入到我们的制造体系中?
仍然是要从体系上找出路,当然这种体系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与国情,而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与员工的使命。
在丰田的制造体系中,首先是一个分类:利润从何而来?利润有两种来源,一个是价格,一个是成本。价格是由消费者决定的,而成本是由制造者决定的,丰田的制造哲学是:一个成熟的消费市场中,价格最终将趋向很少的差异,而唯一决定利润的就只有制造,向制造要效率或效益,这就是丰田精益生产的哲学起点。
丰田人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是制造:公司购买了设备,这些设备运作起来叫生产,但如何使用这些设备来创造两倍、三倍甚至N倍价值,这叫制造!那么,如何做到?设备自己是做不到的,拥有智慧的人就可以做到了。从设备的角度看设备叫生产,从人的智慧的角度看设备就叫制造了。所以,丰田TPS体系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概念:实质劳动。
我觉得丰田TPS的精妙之处就在这里,什么是实质劳动?所谓实质劳动是指通过劳动不断去思考,追求并创造高价值。员工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都在公司中度过,必须为员工创造一个有实质劳动的工作环境!
所以,“制造”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名词,从这种角度看中国制造,感觉就有点不同了。我们过去不太愿意叫“中国制造”,喜欢“中国创造”,我觉得所谓的中国创造实质上不过就是丰田的制造,而我们所说的制造只不过是在生产,一种浪费无比的生产。
之所以说浪费无比,如果我们放到丰田的制造体系下,就会发现我们所谓的中国制造低成本,其实实物成本一点也不低,从采购,到生产,到运输,到库存等等,至少有一半的成本是不必要的,而真正的低成本是我们的人力!
当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成为中国制造的主要竞争优势的时候,这是一种什么制造?要知道,劳动力成本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收入呀,难道收入低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事?我觉得,那是中国企业的一种耻辱,而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