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对策

2009-12-22 04:11
开放导报 2009年5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

周 毅 杨 鹏

[摘要]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三群”经济的结合将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区域竞争力。本文从关联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协调发展应当关注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以求深化对该区域发展的研究,并为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三群”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5-0089-04

一、“三群”关联协调:实现区域利益最大化

全面提升广西北部湾港口群、城市群、产业群的竞争力,需要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建立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三群”体系。推进北部湾经济区“三群”的关联协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地区内部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在城市群和区域布局上,要实行“优化一核、隆起一带、壮大四点”的战略布局。所谓“优化一核”,就是要发挥南宁核心城市的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聚集力和辐射力。“隆起一带”,就是实行沿海推进战略,重点建设北海、钦州、防城港、东兴沿海产业带,使沿海地区成为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支撑点和广西重要的产业、人口、城镇密集区。“壮大四点”,就是使北海、钦州、防城港、东兴4市成为沿海产业带的重要支撑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增长极。核心城市南宁,将建设成为国际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基地、金融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北海市发展成为滨海宜居旅游城市、商贸港口、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基地。钦州则要发展建设成为沿海宜居城市,工业港口城市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防城港市将作为港口城市、工业城市,成为钢铁、能源、船舶和物流基地。边境城市东兴,则要发展成为口岸城市、旅游节点和商贸城市。

二、突破行政体制壁垒,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行政性和体制性的壁垒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三群”关联协同发展的本质障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是城市间生产要素和资源能够自由和高效流动,群内与群间形成分工与合作关系,资源按照比较优势和经济效率最大化原则优化配置。

1突破行政体制壁垒,促进“三群”关联协调。弱化行政区划概念,扫清体制障碍,是“三群”关联协同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树立共赢意识,要主动加强群内和群间沟通,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强化“经济区”概念。解决各自为政、低层次建设、浪费资源等问题。二是以制度整合为突破口,扫清体制障碍,加强规范、统一、透明的市场制度建设。群间与群内要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达成合作博弈均衡,在合作中发挥地方性优势。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造虚拟“三群”架构。要高度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实现包括企业内部物流信息、上下游企业信息、供应链之间信息的互连互通和共享利用。要加快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依托的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的建设,改善口岸通关条件,简化通关手续,加快物流通关速度,保证货物高效、便捷通关,提高物流综合服务水平。应在政府内部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政府办公信息系统”(内网),各城市政府各级机构都可以成为系统的节点,提高信息融合度。同时,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政府联合政务网”(外网),在户口管理、车牌手续等公共服务项目上加快一体化网上办理。

三、建立“高效政府”,加强决策管理一体化

1强化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城市群、产业群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要坚持以对整合区域经济认识的提高促进“三群”建设的实施。要进一步提高对“三群”建设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做好港口规划,保持港城规划的协调性,要考虑港口的总体营运环境以及城市滨水地区海运业与非海运产业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建立互动协调式规划组织方式,即在相对大的平台上形成北部湾区域内资源系统的共享、共同发展,通过建立群内、群间不同层次的合作网络,既体现互动、开放的特性,也有助于各方利益的表达,使规划更加务实和具有操作性。

2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1)加快建立城市群行政管理的新体制。建立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各市环保、国土、交通、规划、质检、海关、金融、城建等部门按行政区划管理的现行模式,探索建立一体化管理的新体制。

(2)加快建立促进产业群快速发展的新体制。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国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和金融等各类国有资产有效监管的新体制,开展国有资产收益分配、资产处置和形态转化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加快要素改革,推进地方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积极探索和规范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培育产权市场。建立土地开发补偿机制,探索集体土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探索产业发展用地新方式和新途径。开展市场化方式获取特许经营权、矿业权等权益的改革试点。

(3)加快促进“三群”协调发展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要加快修订规范市场主体和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经济一体化及地区经济合作监管。

3强化北部湾管委会职能与权限

(1)强化管委会的职能权威。这是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前提。建立科学的政府工作程序,应坚持六条原则,即科学决策原则,领导带头原则,直接管理原则,就近办理原则,快速高效原则,各司其责原则。

(2)强化政府服务。自治区和相关市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各项目服务工作;要认真制定参与和支持北部湾经济区有目标、措施、责任人的行动计划,并予以落实;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管理制度改革;对进入北部湾经济区的企业和项目,要经常研究和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加大北部湾经济区的宣传力度;将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形成制度。

四、实施错位发展战略

北部湾经济区实施错位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是:从加快经济区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协同整合产业优势,错位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选择性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南宁发展商贸、金融、信息、科研、教育、文化为主的第三产业,以及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和现代化的南亚热带农业;防城港要大力发展临海临港大工业,建成船舶修造、食品、冶金、石化、能源五大工业基地;北海大力发展国际商贸、滨海旅游、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和现代农业;钦州大力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海工业和为城市、港口服务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构建分工合理和梯度互补的产业体系。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应采

取以下对策:

1解放思想,树立错位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狭义利益观念,统一布局和建设跨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做到产业、港口、工业园区发展统筹协调,实现各市经济功能互补、错位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区加速发展、共同繁荣。

2统筹兼顾,完善错位发展规划。应努力争取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用错位发展理念谋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统筹协调解决资源开发、能源支撑、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城市定位、环境保护等问题。沿海四市的工业化、城镇化要按照功能分工进行合理规划,形成经济区完善的、科学合理的错位发展规划体系,促进经济区整体有序开放开发。

3齐抓共谋,健全错位发展机制。一是健全整体开放机制。突破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的障碍,推进经济区开放机制的融合。调整和修正地方性政策法规,避免同质竞争、恶性竞争。二是健全统一市场机制。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行规则,培育一体化的消费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产权市场,并把区内的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一大市场通盘考虑。三是健全区域协调机制。完善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协调发展办公室,建立行业协会。四是建立产业错位发展机制。整合四市产业发展政策,协调各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产业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布局;建立支柱产业配套、新兴产业共建、一般产业互补的产业联动机制和补偿机制。五是建立鼓励机制,既要积极改革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来鼓励本地优势企业“走出去”,更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投资。六是建立约束机制,用生态经济理念指导经济区各类规划的编制,建立绿色企业发展长效机制,切实把好项目环评关。

4合理分工,培育若干产业集群。应按照四市产业功能分工定位,合理布局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逐渐实施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有序分工和错位发展。应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效应。做足配套产业文章,促进上、中、下游产业齐头并进、错位发展,构建多层次、联系紧、辐射大的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体系。

五、推进交通物流一体化网络建设

1统筹规划,完善物流交通网络。北部湾地区要重点在南宁建设连接海港、空港、边境口岸的大型物流基地,同时要与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和崇左等市的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衔接,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型物流基地网络。要尽快规划和建设崇左一钦州、玉林一北海铁山港等高速公路,加快沿海铁路扩能改造,推进南防铁路、南昆铁路广西段增建二线和玉林一合浦铁路的规划建设,加强区域内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交通主干线规划的衔接,加大区域内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道路等设施建设力度。

2建立综合物流体系。依托沿海港口和连接西南、华南、东盟国家的交通网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网络,布局建设一批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南宁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广西北海出口加工物流基地、钦州港物流园区、防城港物流园区、东兴口岸物流园区、玉林区域性物流基地、崇左东盟国际物流中心、凭祥口岸物流园区。

3积极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广西现有物流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服务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化物流管理经验不足,竞争水平也较低。尽快建成国际性的区域物流中心,首先就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人们提高对第三方物流的认知和关注。其次,制定第三方物流产业政策,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市场准入政策、金融政策等。第三,通过市场运作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方法,改革提升物流企业,组建跨三市(北海、防城港、钦州)的大型第三方物流集团。第四,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铁路、公路、集装箱运输、海运、产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此外,要扶植建立第四方物流企业和第五方物流企业。

六、港口群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1职能部门协调模式。是指通过组建专门的职能部门协调各港口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北部湾经济区各港在实施港口发展规划过程中的信息互通、工作交流,并协商解决相关共性问题,推进港口间协调沟通机制的建立;加强各城市的协调和协作,推动北部湾港口群集装箱综合运输网络体系的形成;引导区域内的港口行业协会加强联系与合作,推进建立区域性行业协会的工作。

2交叉持股模式。是指港口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参股等资本流动形式建立与其他港口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港口间的资源整合。在交叉持股模式下,各港口互为股东,各港口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各港口之间必然进行合理分工和协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在交叉持股模式下,通过资本的作用可以实现各要素资源在港口群内的自由流动,发挥港口群的集群效应。交叉持股模式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形成对外竞争的一致行动。但单纯依靠交叉持股,仍有可能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

3组建独立管理机构一交叉持股混和模式。这种模式既考虑了各地方政府协调问题,也建立了各港口进行竞合的激励机制。通过交叉持股,建立了各港口群内在的合作竞争激励机制,使合作成为各港口间的内在需求,同时也避免了各地方政府利益之争对港口间合作的破坏。因此,这种合作模式应该是北部湾港口群实施竞合战略的有效模式。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
建设工程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分析
城市郊区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商业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协调发展,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乡村旅游对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乡村旅游对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