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央红军新闻宣传的策略

2009-12-21 02:58李黛岚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8期
关键词:红色中华中央红军新闻宣传

李黛岚

摘要: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的主流宣传媒体如《红色中华》报、《青年实话》报和《红星报》等非常注重新闻宣传策略,而毛泽东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领导示范作用,从而使中央红军的新闻宣传事业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成为根据地和苏区人民用以巩固工农民主政权、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与人民胜利的锐利武器。

关键词:中央红军宣传媒体毛泽东新闻宣传策略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壁被迫从城市转向农村,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积聚与发展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也在这条道路上开始了新的征程,谱写了新的篇章。

中央红军的主流宣传媒体

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央红军不仅创办了自己政治鲜明的新闻宣传事业,而且在中央苏区阶段,迅速发展了人民政权下的新闻与宣传事业。其主流宣传媒体有《红色中华》报、《青年实话》报和《红星报》等。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该报宣传上的主要贡献有四点:一是紧密配合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的中心工作,刊载中央政府的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的讲话、党的方针和政策等;二是协助党和政府展开多方面的战斗动员,组织和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的组建和巩固活动;三是宣传红军胜利的消息;四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东三省的消息等。

《青年实话》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的机关刊物。其办报方针是“力求文字作风的青年化、大众化”。因而它在青年中影响巨大,为扩红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星报》于1932年12月在瑞金创刊,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唯一报纸,担负着党报和军报的双重任务。它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红军中的一切政治工作,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实现中共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使红军成为“铁军”。因此该报被誉为“战士的良师益友”。

毛泽东在中央红军新闻宣传事业中的重要领导地位及其策略思想

1928年5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宣告成立。毛泽东负责红四军的宣传工作。1929年12月,红四军召开第九次党代会,会议的重要《决议》便由毛泽东同志起草。

《决议》第四部分题为《红军宣传工作》。第一节便开宗明义地规定:“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推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所以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毛泽东能够将这一宣传思想一以贯之,因此红军的影响力日益壮大,革命队伍日益强盛,各项革命事业蒸蒸日上。

《红军宣传工作》第二节检讨了红军宣传工作之现状,并列举了当前宣传内容的八大缺点,比如“没有发布具体的政纲、忽略了对群众日常斗争的宣传和鼓动、忽略了对城市贫民之争取、对流氓无产阶级的宣传不充分、极少破坏地主阶级的武装组织(民团、靖卫团)的宣传”等。有鉴于此,毛泽东同志努力促使红军的宣传触角能够触及社会的各个阶层,深入敌人的心脏腹地。

《决议》还列举了当前中央红军宣传技术的十二条不足之处。比如“传单、布告、宣言等陈旧、不新鲜,散发和邮寄都不得法”、“壁报出得少,字又太小”、“上门板、捆禾草、扫地、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照还、赔偿损失,这些都是红军宣传工作的一种,现在做的不充分”等。而且毛泽东同志能够将红军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一种宣传手段,从而促成了“助人、态度、公平、信誉”等良好风尚在红军队伍中的自觉养成。

毛泽东同志还指出宣传队伍的一些弊端,比如“成分太差,俘虏兵也有,伙夫、马夫也有,吃鸦片的也有,有逃跑嫌疑后便被解除武装而硬塞进宣传队的也有,简直成了收容所”等,并提出了整治宣传队员的具体方案。由此,红军宣传队伍的人员素质得到了提高,宣传阵地得到了巩固,宣传效果明显得到改善。可见,毛泽东为中央红军的宣传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央红军新闻宣传的策略

抓住要点,切中时弊,分类宣传,针对性强。红色根据地建立之初,物质基础薄弱,宣传硬件、宣传资金都十分匮乏。为此,新闻宣传十分讲求有的放矢,抓住要点,对症下药,有较强的针对性,务求事半功倍。下面试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红军新闻宣传的这一特色:

一是揭露国民党执政的腐败,提出响亮的政治主张,发动民众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国民党取得政权以来,内战频仍,各项建设丝毫不见成效,民众痛苦,日益加甚:国家危亡,日益迫切。因此红军号召民众“打倒勾结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国民党”、“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加租、加捐,加税”等。这些政治主张、政治评论是主流媒体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是针对当时农村贫富悬殊、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现实,提出有利贫苦农民翻身解放的具体行动主张,发动农民打击土豪和地主的邪恶势力。国民党执政以来农村贫富悬殊,民众久处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所以中央红军在主流媒体上不断号召广大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彻底均分山林土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民”、“不完粮!不纳税!不交租!不还债”等,鼓动民众暴动,打破旧社会的枷锁这些政治主张、行动纲领顺民心,合民意,为团结民众,激励革命斗志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是揭露国民党军官的贪婪腐败及日益加深的官兵矛盾,鼓励国民党士兵举行暴动。在国民党军队服役的士兵待遇既薄,欠饷又多,军官欺负士兵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中央红军号召“白军士兵,要发清欠饷,只有暴动起来”、“白军士兵,要使家里父母、妻子有饭吃,只有暴动起来,实行土地革命”;还不断宣传“红军月饷大洋二十元”、“红军官兵一律平等”、“优待白军俘虏”等,这有效地起到了涣散敌军斗志,瓦解敌军组织的作用。

公开与秘密宣传相结合,红区与白区的宣传形式与内吝虽然不同,但效果一样。针对国统区的社会黑暗,白区宣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红区就讲当红军光荣,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政策。红区公开出版报刊书籍、公开刷标语;办夜校时利用扫除文盲,教农民识字的机会宣传党的政策,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白区就由地下党秘密派人黑夜发传单,刷标语;召集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中的革命可靠分子秘密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策略,再由他们一传十,十传百地去扩大宣传,扩大影响,形成反抗国民党统治的舆论声势,为革命火种的点燃和蔓延奠定群众基础。

统一宣传口径,有整齐划一的宣传计划和内客。通过整齐划一的宣传计划的实施,使得红军各部队皆能步调一致,宣传口径统一,全党全军,从上到下,每个连队,每个分队,每位红军都使用统一的标语,统一的口号,从而使民众能在统一的

政治思想指导下,形成统一的共识,从而激发出推翻旧中国三鹰犬山的革命热情。

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做到方法简易,费用最省,效果最大。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初始,工农红军主要采取出版、印发、布告、传单、标语、捷报等方式开展革命宣传活动。1929年12月,红军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首次提出了出版报刊书籍和革命宣传的总计划。会后,中央红军出版和印刷了不少布告、宣言、传单、标语、简报、壁报、书籍等,从而成为这一时期红军的主要宣传形式。

红军的宣传标语字迹不拘大小和优劣,必定在墙壁上遍涂遍画,或标贴文字。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做到对俘虏和民众发挥出宣传之优势,让他们知晓中央红军的革命政策和革命目标,形成强有力又不断扩大的统一战线。

红军还利用农村的姓氏宗族集会、庙会、赶集场所及旧社团的聚会散发宣传文件。还利用农村办红白喜事等人多聚会的场所发放传单,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政府和红军的政策和策略,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服务。如《红色中华》一创刊,就投入了以建设基层工农民主政权为中心内容的建政运动中,及时展开宣传,并对运动的进行予以指导、监督。在以后的历次反“围剿”斗争中,它又在“一切为了战争”的口号下,开展了多方面的宣传动员,如筹措战争经费、发起扩红运动、拥军运动等,在保卫红色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作风踏实。依靠群众办报,扎根群众办刊搞宣传是当时红军新闻宣传的群众路线政策。如《红色中华》仅有工作人员12名,但泼报创立不久,就在党、政府和群众团体中组织了200多名通讯员,后来又设立了通讯部,规定了帮助、培养通讯员的一套办法,对他们进行业务教育。到一百期后,《红色中华》基本做到了每乡每村都有一个通讯员,每个圩场都有一个叫卖员。苏区各级干部所倡导的“白天带着干粮来办公,天黑提着灯笼来上工”,“吃自家的饭,做公家的事”,“有钱没钱一样干”等行动公约和口号,也是苏区宣传人员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

红军对参加宣传工作的人员,以政治鼓励为主,以激发革命热情,提高阶级觉悟为手段,极少采用物质刺激,从而使宣传成本最低,效果最好。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由于革命政权成立之初许多因素不完备等原因而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宣传媒体积极开辟专栏,开展批评和表扬活动。比如,在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批评共产党和工农政府内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与各个领域中的贪污、浪费、腐化和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如《红色中华》和《青年实话》等报刊都辟有专栏专事批评,其他一些报刊则开辟“红板”栏目,表扬先进和做出成绩的苏维埃青年。这为纯洁革命队伍,纠正革命工作中的错误倾向起了很正面的作用。

做到宣传的内容文风朴实、文字通俗,形式活泼。由于根据地全在农村,读者大多为农民和战士,所以根据地报刊的文章和消息努力贴近士兵及民众的实际生活,篇幅力求短小精悍,编排上图文并茂,语言也趋于口语化。如《红色中华》曾刊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从标题、语言、结构等方面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该报在贴近群众上所下的工夫——

《我们的英雄模范战士》:“……在这残酷的斗争中表现着我军奋勇杀敌的英勇精神,特别堪为模范的,如六十四师一百丸十团第三连排长陈德祥同志就带两班人冲锋,因左手负伤不能用枪,他就用右手拿马刀杀敌,一刀一个砍死了七八个敌人,好像切瓜一样。又如该排二班副班长曹大享同志在冲锋时子弹打尽了,用枪杆子打倒了七八个敌人在地上喊爹娘。”

红军在革命宣传中,还注意运用具有民间色彩的山歌形式,连口号都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如《红星报》登载的《快打火》就是典型的例子——

《快打火》:快打火,快打火!白匪来了不要躲!梭镖土炮好武器,游击战争更稳妥,战争形势万万急,我不杀敌敌杀我!

重视并加强宣传队伍建设,重视党对宣传工作的指导。各纵队、各大队、各中队、各支队、各分队都设有自己的宣传队;分队的编制为队长1人,宣传员3人;宣传中队增副队长1人,宣传员增至16人。由于“支部建在连上”,这使宣传人员可以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从而使宣传工作始终成为党和人民的真实喉舌。

综上所述,中央红军的新闻宣传事业很讲究方法策略。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是根椐地和苏区人民用以“巩固工农民主政权、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与人民胜利”的锐利武器。因此,它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事业之开端,开创了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崭新宣传发展道路。(基金项目:本文为2007年江西省社科规划共建项目——中央苏区新闻和出版事业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红色中华中央红军新闻宣传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红色中华》与中央苏区经济动员
中央红军最早实行供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