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009-12-21 01:29李国飞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智力创造力创造性

李国飞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是创新能力。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头脑灵活、敢于幻想、大胆创新的科技人才,而不是过去的那种唯唯诺诺、墨守成规、毫无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培养,需要我们改变几百年来形成的压抑的、死气沉沉的教育模式。要从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中来,这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尤其是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这个问题上,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一、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改变陈旧教育观念,既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

其一,教育不是学生适应的教育,而是适应学生的教育。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只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甚至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这样的结果,不仅使多数学生所具有的才能和创造力受到抑制,即使对于少数(升学)学生而言,其负面影响也过于沉重,“一分之差定英雄”的竞争,阻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教育只有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动机,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其二,考试只是评估手段,不是教育目的。考试具有检查、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功能,科学的考试,能够起到正确引导作用。然而应试教育则将考试异化为教学目的,使“指挥棒”指向考试分数,导致师生共同片面追求高分数,忽视真实能力水平,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训练与培养。

其三,应尽快走出“智力高,创造力就强”的误区。应试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只重视智育,并过分夸大智力作用,甚至把智力与创造力相等同,认为“智力高,创造力就强”,实际上这是观念上的误区。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强者必有中上的智力,但高智力不能保证就有高强的创造力。因为智力,只是创造力的一个基础,创造力的发挥,还要依靠许多非智力因素。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认识的特殊的心理倾向,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内驱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意识。纵观中外科学家和发明者,我们会发现,兴趣的确是创新的催化剂。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创造了电灯、电话、电车、电影等1000多种新产品,其发明的秘密可以从他的生平传记中揭开。爱迪生发明的胚芽似乎是从幼年坐在鸡蛋上模仿母鸡孵小鸡开始的,兼作他教师的母亲对儿子这种执著的兴趣精心呵护,终于使他成为发明天才。湖北黄冈中学曾因获“奥赛”金牌受到江总书记接见和夸奖的王崧,平时上课不看黑板、不记笔记,在纸上乱划乱写数学题,老师不是对他进行批评,而是采取特殊的关怀培养,终于使其成功。历史和事实告诉我们:多一点兴趣,少一点约束,是创新之材生长的土壤。因此,每一个教师都要采用生动而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唤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对某一事物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他认为求异思维在创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有人就把求异思维叫作创造思维。美国学校注重求异思维的训练。有位教师在作文课上拿出一只鸡蛋,要学生写一篇作文,其中一位学生写了“鸡蛋里孵出了里根总统。”老师不但不批评他,反而给了他一个“优”。这是培养求异思维的一个很好例证。

三、启发创造思维

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学生非常重要,平时,我们会看到学生在一起玩游戏,做小实验、小制作,这些都融入了他们的技巧、智慧,是他们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手操作的过程。实践证明:学生的观察力越强,知识面越广,手指越灵活,就越能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展,右半球是“创造性脑”负担着视知觉,空间关系,艺术思维等功能,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对他们要多鼓励赞扬,耐心地启发和引导,让他们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想象、去创造。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力。所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的确,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种神奇的思维能力,它能使人插上幻想的翅膀,把童话变为现实。某中学学生贾利港家在山区,他从小搓玉米搓得双手出血。于是读高中后,他异想天开,梦想制造一台玉米脱粒机。在教师的鼓励、指导下,他终于梦想成真,发明了一台玉米脱粒机,获得全国发明银奖。该校高二女生高溢到农村做客,见到阉鸡就联想到“阉兔”,她做了长毛兔“去势”试验,使长毛兔之乡的数十万头公兔平均产量提高7%左右,她的创造也获得全国发明银奖。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奇迹就在想象中产生。

总之,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正确的启发、引导、训练,不断创造条件,充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造活动中来。

猜你喜欢
智力创造力创造性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智力闯关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