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09-12-21 01:29杨会霞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三角尺圆柱体长方形

杨会霞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应用性,对于缺乏实际体验的小学生来说,要使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因此只有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才能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创新、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参与实践的愿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后,我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求异创新。例如,要画出120°的角,学生一般都是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我再提出问题:“不用量角器,你们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又进入了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求之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的角拼起来画能得到120°角;用两个三角尺中60°的角拼起来画能得到120°的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新方法,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此时,我再出示问题:“还有新的画法,看谁能最先发现?”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又争先恐后地展开了操作探索,结果发现并学会了另一种方法:用三角尺的一边(或直尺)和另一个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可以画出120°的角(即用一个平角减去60°)。学生如此这般不断地探索出新方法,如果离开了动手操作,就很难有新发现。

二、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要善于把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既能实现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理解。

知识来源于实践,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巩固它、发展它,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中,不断深化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了公式的推导,又学会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题目,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并没有结束,为激发学生创意,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课后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第一,请学生回家数一数厨房中瓷砖块数与面积的关系。第二,小红家的厨房长4米,宽3米,在四壁贴上边长是15厘米的瓷砖,除门窗、水池面积共5平方米外,求出他家应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约需要多少块瓷砖?不会计算的学生可到附近工地泥匠身边调查一下,他们是怎样帮助人家进行厨房装潢预算的?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动手操作,实际计算,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还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通过制作教具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运用直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正确演示教具,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凡是学生能做出的,一定要让他们亲手去做,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他们理解公式、算理很有帮助。特别是小学数学几何知识部分,关于空间概念的建立尤为重要。例如:圆柱体的表面展开是什么图形?课前预先让他们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体,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已经明确了圆柱体的侧面是由长方形纸板卷成的筒,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得出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的结论。

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时,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的关系很难理解,可以用以下操作方法来突破。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较厚的长方形纸,长15厘米,宽10厘米,学生在教师示范下,做以下的操作:先把这张纸卷成一个圆筒,把它握在手中掌心向上,纸筒的接口处也向上。右手指着圆筒的底划一个圈,边划边说:“这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然后把手慢慢放松,让每人注意观察这个底面圆的形状的变化,而右手扔指着这正在变化的曲线,直到这张纸完全展成一个平面(或接近平面)的长方形为止。每人这样反复操作三次,并由慢到快,这样操作之后,展开的长方形的长与圆柱的底面周长的关系就十分清楚了。这一难点突破了,表面积的算法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事先做过一个圆柱体,然后再展开,展开之后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部分,每个人都会很快说出。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应用意识,是学生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内驱力。没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学习数学就成了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而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应用,使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联系生活,让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在教学“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实践,测量身边的实物,如测量书本、桌面、黑板、地面、篮球场等的长度,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从实物的数据中加深对“厘米、分米、米”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等单位的理解。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培养和提高了实践能力,使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

2.利用身边事物,让学生亲身实践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莫过于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有价值的情境,利用身边事物,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题方案。如五年级的《绿化校园》,我让学生根据实地测量,对学校的绿化地带的形状进行分割,运用自己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计算学校的绿化面积。这样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应用意识的增强更能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如讲百分数应用题,讲到银行存款、利息等知识,我给学生留实践作业:A.银行的功能是什么?B.在本地区有几家银行?C.本金、年利率、利息、利息税等词是什么意思?D.从银行拿一张取款单和存款单。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懂得了存款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时间,同时也接受了金融知识的教育。

总之,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发现、检验数学问题,使之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又要重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三角尺圆柱体长方形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三角尺中的奥秘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神奇的三角尺
圆柱体对垂直其中轴并过其中心的转轴转动惯量的几种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