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梅
摘要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每年由于玉米病害给本地区农民造成的损失高达数百万元。对于这些常见病害加以研究和总结,搞好相关的科普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科学知识,是保证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意义非凡。
关键词玉米病害特征防治措施
根据笔者多年对辽西地区玉米常见病害的观察和研究,可以确认在辽两地区玉米的主要病害包括玉米褐斑病、玉米灰斑病、玉米黑粉病和玉米顶腐病等。本文试谈谈上述病例的病害特征、机理和有效防治措施。
一、玉米褐斑病
玉米褐斑病病原是玉米植株上的一种专性寄生菌。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措施:1为了减少或切断致病菌的感染,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2在玉米播种时施足底肥,适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3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4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5,对于初发病玉米,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二、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
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辽两地区,该病于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措施:1由于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浸染源,所以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玉米秸秆等病残体,减少田间初浸染来源,同时尽可能实行作物更替种植。
2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目前我国多应用的骨干自交系如黄早4、掖107、E28、丹340、478、5003等以及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种如掖单2号、掖单11号、沈单7号、丹玉16、铁单10等都比较感病,3合理浇水施肥,促使健状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4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退蓖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后再施1次药。
三、玉米黑粉病玉米黑粉病是由黑粉菌引起的危害玉米穗部的真菌病害
常见的种类有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辽西地区主要的是瘤黑粉病。玉米(瘤)黑粉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当黑粉菌侵染玉米植株的腋芽、叶片基部、雌雄穗等具有分生能力的地上部分后,会随着上述各个结构迅速生长,在侵染部位形成大大小小的病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过一段时间后,病瘤表面变暗,略带浅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
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措施:1铲除病源。对发生过黑粉病的玉米田的秸秆、杂草等,要彻底清除并深埋或烧毁,切忌用病株喂牲畜,以免病菌过腹还田再次危害玉米生产。2,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的高产抗病品种,如金海5号、农大108、郑单958、鲁单系列、登海系列抗病品种,从种源上杜绝此病的发生。3实行药剂拌种。播种前,用有效成分占种子重量0.07%的粉锈宁拌种;也可用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7%用量拌种;还可以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0.7%用量拌种。4合理密植,科学施肥。要严格按照品种说明,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不能求多贪密。同时,要控制氮肥,增施钾肥,有条件的可以测土施肥,培育玉米壮苗,以增强抗病性。5,加强田间管理。对易发病品种和易发病地块要及时观察,特别是在玉米三、四叶期,对株矮、叶密、下粗、上细、植株弯曲州色深绿发亮的病株要及时拔除,以防蔓延。
四、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是近年辽西地区新发现的重要病害,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苗期侵染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株枯萎或死亡;生长中、后期,叶基部腐烂、仅存主肪,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后生出的新叶顶端腐烂,导致叶片短小、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出现似刀削状的缺刻和黄化条纹;成株感病,出现不同程度矮化,顶部叶片短小、组织残缺或皱褶扭曲,茎基部节间短,常有似虫蛀孔道状开裂,纵切面可见褐变,轻度感病植株后期可抽雄结穗,但雌穗小,多不结实。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主根短、根毛多而细呈绒状,根冠腐烂褐变。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粉白色霉状物。玉米顶腐病为土壤习居菌,种子可带菌远距离传播,病菌兼有系统侵染和再次侵染的能力,与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更大。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措施:1选育抗病品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在生产上,种植抗病品种能够控制顶腐病的发生。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择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兑水叶喷。当然,辽西地区玉米病害还有很多,诸如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霜霉病、纹枯病等等。尽管发病的规模较小,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