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想象的翅膀

2009-12-21 01:29
江西教育C 2009年9期
关键词:小妹想象教学

陈 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必须依托作品的语言为根据去充分发挥想象力,所以想象对于文学作品审美感受的重要性在于“有了它才能提供感受的广阔天地”。那么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学生导入“思考的境地”,读出文章的精髓,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感悟教学法,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大胆发现并大胆创设情境,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感受。例如在《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中,作者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了绝美的意境。但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这种绝美意境呢?我让学生课外收集了许多关于月和风的古诗句。如“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风卷水,林木为摧”“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暖风熏得游人醉”等等。整理出了月和风的多种意象。如“明月”“弯月”“残月”“寒风”“大风”“微风”“暖风”等,让学生从它们的形状特征中去领悟人生百相。用电脑制作出各种关于“月”和“风”的画面,配上诗句,使学生有深刻的感悟,能在头脑中想象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面。明白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体会到多情才子的悲凉情怀。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既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相对于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这些名篇所昭示的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

教《石钟山记》一文,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象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得出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的结论。

如果学生不展开想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吧!让我们从原有的教学理念中突破,运用感悟教学法,让学生“知情”“知美”“明理”,去领略语文的魅力。◆(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上犹中学)

□责任编辑:王 江

猜你喜欢
小妹想象教学
快乐的想象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我的“鼠小妹”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狗小妹去采访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