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康义 虞精明 朱智勇
2006年6月,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并正式运行,农药中毒报告是该系统网络直报的内容之一。为了解我县居民急性农药中毒发生的原因和特征,加强农药中毒预防和管理,以减少或控制农药中毒的发生,我们对我县2007--2008年报告的124例急性农药中毒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急性农药中毒病例资料来源于2007--2008年农药中毒网络直报信息和纸质报告卡。
1,2方法
按职业病报告办法实施细则,各级医疗单位对中毒病人进行调查,填写卫生部统一制作的农药中毒报告卡,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农药中毒分为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两大类,生产性农药中毒又分为生产性自用和生产性受雇;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又分为非生产性自服(自杀)和非生产性误服两种。使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
2结果
2,1农药中毒及死亡情况
2007--2008年共发生急性农药中毒124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6.45%。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11例,占中毒总数的8.87%,病死率为0。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13例,占中毒总数的91.13%,死亡8例,病死率为7.08%。
2,2农药中毒的年龄分布
生产性农药中毒11例中,25—59岁7例,占63.64%,未发生死亡。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13例中,15—59岁76例,占67.26%。非生产性农药中毒35~59岁组的病死率为6.82%,≥65岁组的病死率达17.24%(表1)。
2,3农药中毒的性别分布
生产性农药中毒11例中,男9例,女2例,无死亡病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13例中,男47例,女66例,其中男性死亡7例。病死率为14.89%,女性死亡1例,病死率为1.52%(表2)。
2,4农药中毒的季节分布
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第三季度最多,占生产性农药中毒总数的54.55%(6/11),其次为第二季度,第二、三季度中毒人数占生产性农药中毒人数的90.9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第三季度最多,其次为第二季度,第二、三季度中毒人数占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总数的68.14%,季节变化不如生产性农药中毒明显(表3)。
2,5中毒农药的品种
中毒农药以有机磷类杀虫剂最为常见,占70.16%(87/124),有机磷农药中毒又以敌敌畏中毒人数最多,占中毒总数的45.16%,其次是甲胺磷中毒,占15.32%。杀虫双中毒占8.06%,溴氰菊酯中毒占6.45%(表4)。
2,6农药中毒类型分布
农药中毒类型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共113例,占91.13%,其中非生产性自服104例,占83.87%,误服(用)9例,占7.26%。生产性中毒11例,占8.87%,其中生产性自用10例,占8.06%,生产性受雇1例,占0.81%。
3讨论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我县2007--2008年急性农药中毒的流行特征是: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占91.13%。在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表明女性是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高危人群,与常州市武进区居民农药中毒的特征相一致。而生产性农药中毒则男性多于女性,无死亡病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中以口服农药自杀为主要类型,自杀占农药中毒的83.87%,这一结果为农药中毒的预防提出了新的要求。服毒自杀原因主要是家庭矛盾如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和以及经济原因引起的各种矛盾纠纷等。
青壮年人群是我县居民农药中毒发生较多的人群,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以25—59岁年龄段高发,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15~49岁年龄段高发。不可忽视的是≥65岁年龄段非生产性农药中毒29例,死亡5例,病死率高达17.24%。这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机制欠缺,家庭矛盾较多,容易导致心理失常有关,同时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发生中毒后易导致死亡。
农药中毒的季节分布显示了春夏季高发的季节特征,尤其是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集中在第三季度和第二季度。春夏季病虫害较多,施药量大,气温高,农药易挥发,施药人员夏季衣着少,裸露部位多等均易导致农药中毒的发生,因此加强这段时期农药中毒的预防和教育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引起农药中毒的农药品种多达13种,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中毒最多,占70.16%,其次为杀虫双和拟菊酯类中毒。除草剂中毒9例,杀鼠剂中毒6例,均为非生产性中毒,需引起我们的关注。农业部、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第632号公告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因此未来有机磷类农药中毒将会减少,但除草剂和鼠药中毒可能会增多,提示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要加强农药监管力度,不得经营或者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撤销登记的农药,鼓励人们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不使用剧毒或高毒农药。加强宣传教育,向农药使用者宣传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知识,对施药者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是预防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