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翠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对付德国在欧洲不断上升的威胁,英国开始实行结盟外交。在对中国东北铁路的争夺中,英国站在其盟友日、俄一方,不支持美国和中国提出的锦州一瑷珲铁路计划和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并最终对日俄在东北的进一步团结表示同情。英国安抚日、俄的外交最终实现了她的初衷,巩固了与他们的友谊。
[关键词]英国;结盟外交;东北铁路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09)03—0128—06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英国经济的衰落、制海权的削弱和欧洲均势的打破,英国在外交上被迫放弃“光辉孤立”政策,实行对日、俄的结盟外交,以集中帝国力量对付德国在欧洲不断上升的威胁。由于这一时期英国对盟友的依赖,促使英国在所有涉及盟友的地区的利益争夺中实行让步。在美、日、俄对中国东北铁路的争夺斗争中,英国对日、俄采取了妥协态度。
一
早在1897年,俄国占领了中国旅大,又同清政府签订了东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其势力已经全面入侵东北。通过1899年英俄协约,俄国承诺:如果英国保证不在长城以北寻找铁路特许权,他们就不会在扬子江流域寻求铁路的特许权,这样英国认可俄国在东北铁路权益,俄国在东北铁路中的独霸地位得到巩固。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和《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获得了长春至旅顺口铁路的控制权和经营安东至奉天、奉天至新民厅所筑之军用铁路,以致将来展筑铁路至吉林等权益,从而取得了南满铁路的优势地位。1907年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订立了《新奉吉长铁路协约》,清政府同意向“满铁”借款收买和改造新(民屯)-奉(天)铁路,以及建造吉林至长春府的铁路,日本在南满的路权进一步扩大。1907年的《日俄秘约》又明确规定了日俄分据南满和北满铁路。这样,日俄分据南北满的局面形成。
面对日本在中国东北咄咄逼人进攻态势,美国制定了排挤沙俄、遏制日本、染指东北的侵华战略。日俄战争之前,美国一贯助日侵华,以利用日本为美国侵华铺平道路,并在1906年迫使日本表示愿意维持东三省的“门户开放”。美国垄断资本家“铁路大王”哈里曼(E.H.Harriman)便计划直接从中国政府取得在东北建造一条新的铁路的让与权,以逐步实现他的寰球运输计划。1906年,他举荐了他的门徒司戴德(Willard Straight)任美国驻奉天总领事。而此时的清政府,面对日俄分据东北的局面,也企图借外人之力,打破日俄相持东北的局面。1907年6月,第一任奉天巡抚、亲美分子唐绍仪上任后,便想推行“以夷制夷”的政策。二者一拍即合,并于1907年11月6日,签订新法铁路草约,由于日本的强烈反对,这一计划被搁置。此后,双方并不死心,于1908年8月达成修筑一条自京奉铁路出发北行经锦州、洮南府、齐齐哈尔至黑龙江边瑷珲的铁路的约定,这条拟议中的道路能使贸易从日在满洲的交通垄断中摆脱出来,抵消日本的影响。8月底,在与朱尔典(John N.Jordan)的会谈中,司戴德毫不隐讳这一计划的反日性质。她说,美国政府准备不顾日本的抗议和中国政府对日本参与的抗议,创建一个美英中组成的公司,控制这条铁路。
美国对东北路权的争夺引发了日本的强烈不满。1909年7月13日,日本政府最后确定了不反对清政府借用英、美款项修建,但要求允许日本也参与修建的对策。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Hikokichi Ijuin)在致外务部的照会中说:“无论中国作主见,应先听本国(日本)核准”。
在与清政府进行交涉的同时,日本还积极与英国就此问题进行交涉,以争取英国的支持。7月20日,日本驻英大使加藤高明(Takaaki Kato)在与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谈话中,表明了日本对锦州一瑷珲铁路修建的态度,指出:“他的政府并不反对任何构成南满铁路支线的铁路,但是反对所有在类似齐齐哈尔等地引出支线和分散日本铁路线交通的方案,”加藤随后通知格雷(Edwark Grey)爵士,“尽管保龄公司致力于与一个日本辛迪加就他们在中国运作的范围签订一些协约,在同时,它还敦促中国人提出对日本有偏见的方案。”日本大使加藤高明在8月20日告诉格雷爵士:“如果中国政府同意日本人对这条铁路建设所需的资金和工程师供给方面的商业参与,并且同意放弃修建一条从新民屯至法库门的铁路的想法,他的政府将不反对修建从锦州至齐齐哈尔的铁路。”
在美日双方的压力下,英国的处境相当复杂。格雷决定不对美国这一计划给予积极的支持,并且尽可能地远离这一问题,保持中立。一旦被迫做出决定,英国将对日本采取了让步态度,支持日本参与修建的要求,并且不给保龄公司和美国政府任何支持。
9月7日,格雷在致朱尔典的电报中指出:“除非日本同僚求助,不要采取任何将日本拉人铁路建设的行动,也不要支持美国与保龄公司和中国的谈判,如果我们被迫干涉,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我们认为日本提条件的请求是合理的”。9月7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通知加藤高明:“直到这一问题再次提交到他面前为止,他不应采取任何行动。在那种情况下,他应采取这一方针,即只要日本政府想就满洲铁路发展达成协议,对中国来说,恰当的方案是同意日本提出的保护日本满洲铁路免受不公平竞争的条件。”
9月底,保龄公司、美国银团和中国政府之间的谈判即将开始。朱尔典爵士于9月25日提议:“除非日本同僚主动请求,不对日本参与铁路计划采取任何措施,但是又指出,我们不能同时支持保龄公司与美国银团的谈判,而且如果被迫干涉,我们的态度将是我们视日本保护南满铁路免受有损于其利益的竞争的条件要求是合理的。”
英国希望中立的态度并没引起美国的注意,司戴德在中国继续推进他的计划。1908年9月26日,司戴德与代表英国保龄公司的法伦许勋爵(Lord French)订立一项协定,承诺保龄公司有权修筑锦州至齐齐哈尔的铁路,哈里曼则有修建齐齐哈尔至瑷珲铁路的许可权。司戴德和法伦许共同协力,把这两部份铁路合并成一个行动计划,置于英美辛迪加的控制之下。保龄公司修建铁路使用美国工程师和美国材料,美国银行团则提供全部修建费用。任何局外金融界参加这一英美辛迪加,都要获得中国的同意,并不得超过总投资额的40%,这就使金融控制权保持在美国人手中。
在美国银团代表司戴德的活动下,1909年10月2日,以新东三省总督锡良、奉天巡抚程德全为一方,与美国银团、英商保龄公司代表司戴德为另一方,签订了《锦瑷铁路借款草合同》。合同规定:美国银团提供所需款项,保龄公司承修全路;中、美、英三国联合组成铁路公司,在所谓中国政府“节制”下,总揽铁路的修建以及借款清偿前铁路营运的一切事权。随后,
美国财团代表和英保龄公司代表法伦许就双方合作事宜签订了5项协定,约定保龄公司在全路告成时,付给美国财团不少于造价2.5%的风险金;筑路所需材料至少须有一半购自美国;保龄公司要雇用美国工程师。
初步协议的签订,清楚地表明中美联合通过将铁路问题推向前台来挑战日本的决心。格雷将此事件看做英美联合在为中国火中取栗。尽管有保龄公司的参与,格雷的立场仍是保持中立,不卷入这一问题。他向朱尔典表明:如果日本外相提出这一问题,朱尔典应表明,“英国政府与10月2日的协议没有任何关系,并且他们准备坚持在这一新发展前采取的态度”。
但是,由于美国对锦州-瑷珲计划的坚持,迫使英国摆脱超然的态度,表明自己的立场。10月20日,美国大使怀特·里德(White Reid)与格雷会谈,请求获得英国政府对锦州-齐齐哈尔-瑷珲铁路修建的支持。现在英国被迫在美日之间选择,英国不可能为了与美国在华合作而放弃其盟友,并最终决定站在日本一边。除非日本的参与被确保,他们就不会对锦州一瑷珲计划给予任何支持。格雷爵士告诉美国驻英大使怀特,里德:“他应该抵制日本政府阻止所有满洲铁路修建的任何努力,但是他认为,如果可能的话,证明任何相当新的铁路将损害他们自己的铁路,并且就这种损害要求合适的防范措施是相当合理的”。
11月1日,保龄公司直接向外交部递交了一份与中国政府签订的初步协议的清样,并且请求朱尔典爵士应被指令在与美驻京公使商议中,给与他的支持,以争取贷款和合同授权的最终帝国诏书。格雷通知这家公司,“在决定采取进一步可能的必要性行动之前等待答复,是令人期望的”。
11月26日,格雷爵士告诉加藤先生,他已得知保龄公司在与一家美国银团合作方面有所行动,并且他有可能被请求在北京明确地支持这一计划。他因而告诉美国驻英国大使怀特·里德:“尽管欢迎美英在满洲的合作,如果日本提出参与锦州铁路的请求,他必须自由地支持这一请求。”加藤先生声明,他的政府意识到这一协议,并且日本驻京公使已经通知外务部,他的政府期望得到通知,因为如果这一协议是在未与他们商议的情况下签订,他们可能被迫反对这一铁路。
由于遭到日俄反对和英国的不支持,锦州一瑷珲铁路计划被暂时搁置一旁。
二
锦州-瑷珲铁路计划遇到困难后,美国政府又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替代性计划,即“满洲铁路中立化案”,或称“诺克斯(Philandesr Knox)计划”。
因为有保龄公司的关系,美国首先将这个方案向英国提出,以联合英国共同压制其他国家共同参与这一计划。1909年11月9日,英国收到一份来自美国驻伦敦大使有关美国满洲铁路中立化建议的照会。在该照会中,美国提出两个方案:第一,“通过一些由愿意参加的感兴趣的大国提供的资金赋予中国铁路所有权的计划,将满洲的公路和铁路置于一种经济的、科学的和公正的管理之下”,并且,“这样一个计划的执行将需要中国、日本和俄国的合作,而且还包括美国和英国(的合作?),他们的特殊利益建立在与锦州一瑷珲铁路相关的现有条约的基础上”。
第二,如果这个建议不能全部实现,“渴望的目标将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或者至少是接近,即英美在外交上支持锦州-瑷珲协议,并且邀请感兴趣的、欢迎满洲完全商业中立化的大国,参与那条铁路和将来商业发展需要的额外的此类铁路的投资和建造,在同时,为中国购买类似现存的那种有可能供加入所谓的体系中的铁路,提供资金”。
美国提出这一中立化建议目的是要通过日俄满洲铁路中立化,并最终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建立它在满洲的霸权。但是,英国将英日同盟看得很重,在当时帝国主义再瓜分世界斗争日益尖锐的形势下,不愿为了它在中国东北一隅的利益而得罪日本和俄国。11月25日,格雷向美国驻英大使的答复道:“直到即将来临的湖广贷款谈判完成以前,考虑用于中国铁路事业的另一项国际贷款问题是不被人们所期待的”,他因而建议道:“在当前,无论如何,推迟对第一项计划的考虑会更加明智些。”针对美国提出的第二项建议,格雷还向美国政府建议“作为实现这一渴望目标的初步措施,两个政府应在努力劝就中国政府接受日本人作为最关心的当事人,参与锦州一瑷珲铁路方面,团结一致”。
尽管英国的答复实际上回绝了美国的满洲铁路中立化建议,但是美国并不死心。
12月17日,怀特·里德先生在致英国的进一步的照会声明:“在美国政府看来,应毫不耽误地向其他感兴趣的大国提出与满洲铁路商业中立化相关的建议,旨在获得他们对相关原则的支持。这份照会继续说,美国驻北京、东京、圣彼得堡、巴黎和柏林的代表应立即在这个意义上得到指示,并且作为一项初步步骤,美国政府准备与陛下政府一起敦促中国同意日本和其他感兴趣的大国参与到锦州一瑷珲铁路中来。”田英国对于美国的这一次的交流没有立即做出答复,而是静观日俄的态度。
在与英国做进一步的交流的同时,诺克斯于12月17日至21日把中立化建议送交北京、东京、圣彼得堡、柏林和巴黎。中国和德国只是表示一般性的赞同该计划。法国则和日俄一道反对这一计划。日俄两国政府对诺克斯计划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2月25日,英国驻日大使窦纳乐(Claude M.Macdonald)爵士发回国内的电报反映了日本对美国计划也采取了坚决的反对态度,电报指出:“他们(日本——作者)会坚决地拒绝以下铁路国际化,或者任何可能修建、对他们构成竞争的铁路的国际化:1、南满铁路;2、奉天-安东铁路;3、吉林-长春-会宁铁路。理由是:1是他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获得的;2是按照1905年12月中日协议的附加协议第6款规定获得的;3是通过于1909年9月4日中日签订的第二个协议的第6款规定获得的。”他们还于1月21日同时照会美国政府,拒绝中立化建议,并向清政府发出语气一致的警告:无论清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有何看法,应先与日俄商量,否则有碍两国与中国的关系。
在与美国和清政府进行直接交涉的同时,日俄还积极开展对英外交,以争取英国的支持,以挫败美国的计划。而英国政府基于英日同盟和英俄协约的限制,也对俄日采取了妥协态度,以安抚日俄,维护英国与他们的友谊。
12月23日,日本驻伦敦大使告诉英国外交副大臣坎贝尔爵士(Sir Francis A Campbell):“她的政府不是接受美国计划,因为他们认为,那将与他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获得的地位背道而驰。”坎贝尔爵士告诉加藤先生:“尽管陛下政府在原则上表示同意,但是未对美国政府的最后一次的交流(即12月17日交流)做出答复”,而且,他相信格雷爵士观点是,“尽管在原则上承认有关将来铁路发展的建议,日本有权就他们现有的南满铁路有所保留”,并且他询问,“在加藤先生看来,日本政府能否走到满足美国愿望的地
步”。加藤回答:“就他个人而言,他认为,他的政府可能这样做,条件是一项额外的保留意见被加入,以达至这样的效果:如果任何将来的铁路被认为有可能损害现存的铁路,日本政府有权反对。”英国驻日本大使的态度也被德国同事描绘成“有所保留的、冷漠的和怀疑的”。
为了安抚日本,格雷爵士向英国驻京公使指出,“授权他与他的美国同事一起劝说中国政府同意日本参与锦州-瑷珲铁路,并且他已与日本驻伦敦大使会见,旨在确定与这一事业相关的何种参与措施将使日本政府满足”。
诺克斯中立化建议引起俄国的密切关注。因为建议修建的铁路在某一部分将与中东铁路并行,然后横穿中东铁路一直向上到达俄国在黑龙江的边界线,这样一条铁路将严重影响俄国的商业和战略利益。12月25日,在与英国驻俄大使尼克尔森爵士的谈话中,沙俄外交大臣伊兹沃尔斯基(Alexander Izvolski)暗指这一主题,并且说:“美国的计划是一个巨大的计划,并且它需要俄国政府方面最仔细的研究。”
早在11月7日,俄国驻华公使廓索维慈(Jvan J. Koroetovetz)就曾告诉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俄国政府希望就此问题得到商议。由于疏忽,英国并未事先与俄国商议满洲铁路问题。英国外交副大臣哈定说:“那是一个不幸的忽略,我相信,这一想法并未发生在我们人身上”。
对于俄国来说,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建议,在未予俄日商议的情况下提出,俄国感到强烈的不满。12月29日,伊兹沃尔斯基再次向尼克尔森爵士(Sir,ArthurNicolson)谈到这一主题,并且询问“是否降下政府会给予或者已经对这一方案给予他们外交的支持。并且是否中国政府已经批准这一特许”。他提到了1899年俄英之间就在华铁路互换的照会。他还暗示:“他认为美国政府的行动几乎并不友好,并且观察到,他不能理解为何未与俄国就对他来说具有如此重要性的问题进行商议,并且当它明显地成为一个既成事实的时候,才知道它。”
未通知俄国这一计划使英国陷入外交上的尴尬局面。尼克尔森爵士因而表达了一种恐惧,即英国“未告诉俄国这些谈判和英美敦促中国接受日本参与到可能证明具有战略的重要性的铁路中来的事实,并且,如此对俄国边界构成的一种威胁可能在总体上对我们阔的谅解产生不利的反应”。
为了使俄国放心,英国采取积极措施缓和英俄关系。12月29日,英国才对美国17日的交流给与答复,指出:“格雷爵士乐于了解其他相关大国的政府,尤其是日本和俄国政府的态度。
格雷在]2月30日致尼克尔森的照会中指出:如果伊斯伏尔斯基再提到这一问题,声明“我们在这一事件中,真正地十分被动”并且这一计划“由法库门事件引发”,并且“保龄公司相当独立地行事”,并且“他将十分高兴地看到俄日参与这条铁路的规定”,他还告诉怀特里德:“对美国政府而言,在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确认和考虑俄国的建议将十分完美”。
1910年1月3日,英国致沙俄驻英大使班肯多夫(Alexander Benckendorf)伯爵的照会中对俄国以上疑问进行了解释,分别对美国在11月9日和12月17日的两次联络和格雷爵士的答复的主旨加以分析,并且声明:“这是另外一种形势,并且任何协议都未在所提到的三国政府之间签订,并且就陛下政府所意识到的,这一特许实际上并未被批准。”格雷爵士补充说:“他会十分高兴地看到,为俄日参与这项事业所作的规定。”对于伊兹沃尔斯基先生就英俄政府间在1899年4月互换的照会排除了前者在长城以北寻求铁路的特许权的主张,照会指出:“处于讨论中的问题,仅仅作为由私人对华毯路资金公司做出的规定,在降下政府看来,几乎并不处于1899年协议的范围之内。”
1月18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和英国外交副大臣哈定(Charles Hardinge)还在一封致圣彼得堡的信中提到英国的政策,以安抚俄国,他指出:“我希望俄国现在满意于我们对满洲铁路和瑷珲线的态度”,“我们在从您那方面得知俄国的态度和意见以前,不打算做什么”。
英国的这些反馈产生了即时效应,得到了俄国的认可。在俄国2月1日对英国1月3日的声明的答复的备忘录中将俄国在锦州瑷珲铁路中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作为他的远东资产和物资补给任务的保障,中东铁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现在受到锦州一瑷珲计划的威胁。俄国政府相信英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将考虑俄国的利益,并且认为与俄国交换意见是可能的。两天以后,俄国首相兼内务大臣斯托雷平在与尼古拉斯的谈话中表达了一种急切的愿望:“陛下政府应将俄国的利益考虑进去”,“如果俄国人的利益被忽视,将对英俄协约造成坏的影响”。
英国的积极步骤在圣彼得堡取得了预想的效果。伊兹沃尔斯基对尼克尔森表扬格雷对他的态度和格雷政策的忠诚。2月7日,尼古拉斯向格雷指出:“我们或许因而认为伊兹沃尔斯基一度就我们与主动推动美国政策的关联而产生的不安已被消除。”
由于俄日的反对和英国的不支持,诺克斯计划遭到失败。
三
日俄战争后,日俄两国协调两国在东北的矛盾。于1907年7月签订了第一次日俄密约,划定了两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范围:俄国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特殊关系及其进一步的发展,日本承认了俄国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
美国资本力图侵入中国东北的锦州一瑷珲铁路计划和诺克斯计划的失败,促成了日俄两国进一步的勾结,以共同对付美国的威胁。
1910年7月4日,日俄在圣彼得堡订立了第二次日俄协定和密约。公开协定规定,“双方合作改良各自在东北的铁路,在业务上彼此协调;维持并尊重东北现状;在该现状遭到破坏时,双方协商采取必要措施。密约包括以下内容:双方承认1907年密约关于划分各自在东北的特殊利益范围的分界线;互相承认对方在其特殊利益范围的权利,不以任何方法阻碍对方在其特殊利益范围内巩固和发展特殊利益,不在对方的利益范围内从事政治活动;在特殊利益受到威胁时,双方应相互协商,采取防卫措施”。日俄密约的签订,不仅体现了日俄在远东的进一步勾结,而且也预示着它们将加紧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这也在实际上宣告了美国诺克斯计划的失败。
6月28日,日本驻英大使将第二次日俄协定和密约协议的文本向格雷提交。格雷说:“我们满意地看到日俄间增长的良好关系,我们欢迎任何将加强这些良好关系和有助于和平的事情,只要他们不损害我们在满洲商业的‘门户开放”。英国对此协定持欢迎态度,因为这有利于维持远东和平和巩固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格雷爵士在7月6日对尼科尔森指出:“我十分高兴地看到,跟我所理解的一样,这一协议在维持“门户开放”的同时,再次证实了俄日间的良好关系。”在同一天,格雷在致美国大使布鲁斯(James Bryce)的信中指出对第二次日俄密约的看法:“我对
它感到十分满意,因为它证实了俄日间的良好关系,并且因而为远东和平的维持提供了最大的可能的保障”,“我认为门户开放得以维持,因为这一协约保持现状”。
随着日俄第二次协约的签订,美国对英国在锦州-瑗珲铁路计划和诺克斯计划中的中立态度的不满进一步增强,他们甚至将英国作为他们对华铁路政策失败的替罪羊来加以指责。1910年3月22日,美国就形容英国的立场为“基本上不公平的”。
对于美国政策失败的原因,英国也毫不客气地加以批评,以为自己辩解。1910年9月22日,格雷向英国驻美大使白莱士(James Bryce)指出:“美国于1909-1910年冬天在错误时间提出的建议”,“完全无视朴茨茅斯条约中规定的俄国和日本的合法利益”,“这一建议得到全面的惩罚”。Nt767)此外,英国还试图通过表示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拥护来弥合对美国的伤害。英国表示这一问题首先是中、日、俄三国之间的问题,英国积极的干预不会解决任何问题,英国仅对此采取了一种旁观者的态度,英国以后还将一如既往地在满洲支持门户开放政策。他于1910年8月24日向英国驻美大使白莱士表示:“无论俄国和日本的目标如何,陛下政府不会在世界那个部分与他们一道对美国的商业化政策表示不友好”。
英国在1909-1910年对中国东北铁路政策方面对日、俄的让步,基本上实现了其初衷,巩固了与日俄两国间的友谊,保障了英国一战前全球战略的实施。1910年2月14日,在东京举办的庆祝英日同盟八周年的活动中,日本外务相小村(Komura)与英国驻日大使窦纳乐交换了互表忠诚的热烈贺词。小村宣称英日同盟“在重大的国际变迁中仍然屹立不动。此外,它在国家意义上已成为更坚实和更受欢迎的,它在国际意义上今日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更成为重要的因素”。窦纳乐表示同意,并指出英日同盟“已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认为是“国际间和平的一个保障”。小村继续说:“日本政界对同盟的忠诚仍如以往一样地坚定,日本人民的热忱也是诚恳的。”小村还引用日本报纸的一篇文章,指出“最初旨在保护远东和平的”英日同盟“现在延伸成为世界和平的保障”,日本与俄国、法国和美国协定是英日协定的‘副产品,作为英日协定的“间接结果”,“使英俄靠拢的波斯协定降低了巴尔干危机时期战争的风险”。“在东方与在欧洲一样,他们也感受到的这一同盟产生的平息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民对于维持这一同盟和与英国持久的关系的热情将与日俱增”。我们一直对英国向日本表示的忠诚的善意和同情表示感谢”。在美国锦州一瑷珲计划和诺克斯计划建议中,“英国政府和人民采取了一种非常公平的态度”。沙皇在4月15日告诉英国大使,他个人对格雷对满洲铁路上所采取的态度“极为感激”。
责任编辑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