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省高校英语公共英语教师文化差异敏感性的调查与研究

2009-12-18 08:47张晓伟阎伟静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张晓伟 阎伟静 刘 芳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能有效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英语知识的传授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差异敏感性如何,他们又如何在课堂上贯穿英语文化教学尚无系统的调查研究。本研究将根据以河北省高校公共英语教师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得出结论,并根据陈静在《外语教学》中提出的3A教学模式对实验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appreciation(欣赏)—analysis(分析)—application(应用)”文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模式的应用价值,为文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敏感性 文化教学 “欣赏—分析—应用”的文化教学模式

本课题组成员分组在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1)调查省内各高校公共英语教师自身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此项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英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及其与中国文化背景的差异;美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及其与中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它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其与中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大学公共英语课本中涉及到的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其与中国文化背景的差异。

(2)调查省内各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何种教学法渗透文化差异。此项调查聚焦于教师在课堂渗透文化差异,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方法上,如针对某项文化背景知识采用何种方法传授,又通过何种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并实践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切实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的设计围绕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尽量挖掘教师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不同的授课方法。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然后随机抽取100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中有40%的受试者答对了所有题目;第二部分有50%的受试者答对了所有题目;而在第三部分关于英美国家的地理人文概况的试题中,只有10%左右的受试者答对了所有题目;在最后一部分关于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的调查中,有很多教师反映课堂教学偏重语言点、语法和词汇的讲授,对文化背景知识和交际常识的介绍不够,更谈不上一些文化讲授方法的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材问题,教学深度和四六级考试压力过大等因素,使他们难以系统的介绍有关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教材建设落后,教材中缺乏关于跨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师缺乏相关的知识、没有相应的关于文化背景的讲授技巧和方法。

Robert Lado曾说:“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并进行交际,语言教学应兼容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而束定芳和庄智象也提出,外语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位置。

2) 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习者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的可能性。

3) 文化原则: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

基于以上理论,结合陈静在《外语教学》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3A模式(即“appreciation—association—application”模式),本课题组结合班级和教学实际情况对3A模式进行了改进,即改为“appreciation(欣赏)—analysis(分析)—application(应用)”的文化教学模式。此模式应用于本研究将具体解释为以下内容:

Appreciation(欣赏):在此步骤中,英语教师将采取束定芳教授所提出的注解法,融合法,实践法,比较法和专门讲解法来欣赏大学英语精读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内容,包含交际文化,词语文化和知识文化及其它课文中所提到的文化内容。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将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和欣赏课文中涉及到的西方文化,使西方文化被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和学生在更深层面上进行理解。

Analysis(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将采取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方法来促使教师和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了解,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其提高交际能力和技巧。

Application(应用):在此环节中,英语教师将根据实际条件为学生创设能够应用所学文化知识的环境。如:使其阅读文化内容丰富的材料;创设交际语境,提供真实或模拟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自编对话,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讲座或讨论;正确指导课外活动,指导其阅读有关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书籍。

通过这样的模式旨在提高授课教师和接受模式学生的文化差异敏感性,促进师生文化差异敏感性。

课题组成员利用此种模式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在模式应用开始前,课题组设计了测试卷。首先为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测试卷中的问题被随机分为两份,主要内容为考察学生在接受“appreciation(欣赏)—analysis(分析)—application(应用)”的教学模式前后的情况。为了保证两份测试卷难度相当,该测试卷的客观题部分被随机拆成两份,每份的题型,分值和数量不变。为期一学期的实践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对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定向分析,分析表明,应用此种模式后的测试卷的成绩远远高于应用模式之前的额成绩。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大大的提高,这些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同学的配合得到的练习和巩固,交流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应用此种模式的教师们也表示在使用此种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搜集资料,图片和声音文件,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大提高,文化差异敏感性也加强了。在进行文化教学时,教师由原来的“无话可说”变为“有准备的讲解和指导”,主动性提高了。这些教师还提到,此种模式加强了application(应用)环节,使学生对讲授的文化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有利于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英语文化内涵、风土人情,使他们具有了实战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基金项目: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0903116

参考文献:

[1]Kramsch,C. 语言与文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Kachra,B. World English and culture wa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r Edward Younde Memorial Fund Lectur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1998

(张晓伟,河北省定州市人,1978年生人,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阎伟静,河北正定人,1981年生人,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刘芳,河北井陉人,1979年生人,现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两块磁的交际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哈哈镜
哈哈镜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